看完这本书,终于明白为何又忙又美的张萌每年能读300本书?

青年创业导师、畅销书作家、又忙又美的倡导者张萌女士曾在直播时说自己利用早起时间读书、写作,平均每年能读完300本书。

日本作家印南敦史更是让人不可思议,他曾经是个慢读者,但如今每周读10~14本,一个月50~60本,一年能读700本,每个月写近60本书评。

当我听到这些数字时,除了震惊,更是好奇,他们究竟是如何做到这种阅读速度的?

直到看完印南敦史的《快速阅读术》,才发现,只要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制订有效的阅读计划,每个热爱阅读的慢读者都可以进入每年300本书的“多读生活”。

利用呼吸式阅读,寻找平衡

张萌每年不仅保证300本书的阅读量,还出版两三本书。确实,大量输入的同时,必须要大量输出,否则就会失去平衡,觉得不自在。

正如印南敦史说:“一个人一味地连续阅读,会感到憋闷,时间一长,会特别痛苦,好比一个人不间断地吸气而不呼气。”

只有“边读边写、为写而读”,才能减轻阅读负担。作者称这种阅读方法为“呼吸式阅读”,他还提出呼吸式阅读有四大步骤。

第一步,一行采集

先准备一个本子,边读边在本子上记录你喜欢的文字。有的读者喜欢读完之后再摘录,作者建议边读边记录,这样会提高阅读效率。摘录的时候,最好不要抄写整个段落,而要短小精悍,将文字控制在几行之内。

第二步,一行精华

准备另外一个本子,写上书名、作者、日期,从一行采集中找到最能让你触动的一行,摘抄下来。这一行也就是最精华的一行,是阅读一本书的所有价值。阅读的妙趣正是在于邂逅这一行。

第三步,一行评论

一行评论需要写的是记录一行精华的感想,即当时对这一行文字产生共鸣的原因及感受,30~40字左右的篇幅即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隔段时间扫上一眼,便可回忆阅读时的心情,这是划线、做记号等方式难以达到的效果。

第四步,自我评定读书足迹

不断积累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以12本书为一个单位,定期回顾记录下来的一行精华与一行评论,确定哪一类书籍是自己今后还想阅读的?这样做为制订阅读计划带来了方便。

这里,作者建议最好手抄,理由有三:

可以深入理解内容;可以促使我们仅仅摘抄最需要的部分;成果一目了然。

对于呼吸式阅读,我很认同,但是,对于手抄,尽管理由充分,但我觉得还是得根据个人喜好。

利用流水式阅读,提高速度

作者每年读700本,基本上一天读两本书,而且是在工作之余读的,他用的阅读方法是“流水式阅读”,即不必强迫性地深入仔细阅读所有内容,而要像听音乐一样以愉快的方式让内容从心中流过,在此过程中,记下触动心灵的内容,再抽取精华、做好评论,以这种方式来邂逅那1%。

“流水式阅读”并不是“翻完”整本书,它有以下四个步骤。

步骤一:通过序言和目录大概可以确定阅读速度

序言一般会写明书籍的撰写目的和概要,目录好比这本书的结构图,所以,序言和目录不仅为读者快速了解这本书提供了重要线索,还可以大概确定可以用什么样的速度来阅读本书。

步骤二:学会跳读

快速阅读的要领就是跳读,跳过不必阅读的部分,并不会影响我们对书籍内容的整体理解,这和教育心理学中的一个名词“知觉的整体性”很类似,强调关键性部分的作用。

那么,如何鉴定哪些部分是可以跳读的?作者先给出一个简单的鉴定办法:小标题是关键,看了小标题后,觉得“不想读”或“没有必要读”,就毫不犹豫地跳过去。

如果实在难以决定本章是否跳读,可以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因为,很多书籍的结构大概是这样:开局提出主题或观点;中局论证;结局再次确认主题或观点。如果各读5行后,发现这章很重要,可以返回来阅读。

步骤三:关键词搜索阅读

流水式阅读方式,并不是要快速阅读所有内容,一本好书中总有部分内容是需要细读的。那么,如何发现需要细读的内容?

作者认为最合理的方法是“关键词搜索阅读法”:确定好关键词后,与关键词不甚相关的段落可以快速浏览过去,包含关键词的段落可以作为一行采集的素材。如果只读关键词段落,没有理解,可以把关键词所在的这一小节仔细读一读。

这种阅读方法很适合时间有限的读者,而对于那些时间充裕又对这种方法持怀疑态度的读者可以暂时忽略。

步骤四:随时换挡,缓急有度

流水式阅读需要读者做到随时调整阅读节奏,如果阅读节奏过于单调,时间一长,可能会使人们焦躁不安。有的读者总觉得自己阅读速度慢,其实,有时并不是真的慢,而是阅读节奏始终一致产生的错觉。

所以,阅读过程中随时换挡,以自己最舒服的节奏阅读,可以避免由于阅读感受过于单调而陷入茫然拖沓的刷字阅读状态。

通过以上四大步骤,可以快速提高阅读效率。提高效率后,就需要制订有效的阅读计划,来保证持续性。

提前做好阅读准备,保证连续

作者现在的阅读速度是一周10~14本,我认为这种惊人的速度需要一定的阅读量作为基础,对刚养成阅读习惯的读者来说,是不可能达到的。估计作者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建议读者每周6本书,一个月25本,一年300本,进入“多读生活”的状态。

那么,一周剩下的一天做什么呢?作者说剩下的一天是自由日,不必强求自己读书,但一定要做好下一周的阅读准备,准备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部分着手。

首先,如何选择书籍与获得书籍?

第一,对于别人推荐的书,全盘接受。相互推荐书目是个不错的渠道,一般别人认为的好书一定有其出彩的地方。

第二,如果你身边的读书人不多,可以通过书评了解书籍。不要只选自己感兴趣的,可以选择两本不太想读的书,读书的妙趣之一正是从不感兴趣的书中获得感动。

对于获得书籍的途径,作者介绍了几种,自己购买、去图书馆、去二手书店、去实体书店。网络发达的今天,获取书籍的途径确实便利了许多。

比如,我阅读的书籍大多都是电子书,买一个墨水屏阅读器,下载某读书app,充个会员,大部分书籍都可以找到,边读边用手机做笔记。对于特别喜欢的书,再购买纸质版以便收藏。这样不仅可以随时随地阅读,还解决了如何管理书架的问题。

当然,对于“纸书派”的读者以及中学生,另当别论。

其次,如何正确阅读不能快速读的书籍?

作者说读书的目的有两类:第一,读致用类书籍,为了自我提升;第二,读小说、散文等,为了内心的平和。

一般来说,第二类书籍不能快速阅读,作者建议可以把它放到自由日阅读,或者和快速阅读的书同步进行。当然,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每周前一半时间读可以快速阅读的书,后一半时间根据自己的喜好读本不能快速阅读的书籍。这样,一周内既得到自我提升又达到内心平静。

最后,如何管理纸质书籍?

对于纸书派读者,需要定期整理书籍。我认为,整理书籍和整理衣服很相似,对于不需要的书和不需要的衣服,可以选择捐赠出去;把暂时不读的书和不穿的衣服放在最里面,把近期要读的书和要穿的衣服放在最外面;书柜上留个特殊的位置专门存放特别珍爱的书籍。

定期整理,清理出不需要的东西,也就是当下最流行的极简生活方式“断舍离”。

想要实现多读,就不能抱着“随便拿一本书就读”、“有时间就读”的心态,这样最容易出现拖延的情况。所以,提前选择书籍、制订阅读计划很重要,它可以督促自己“今日书,今日毕”,在阅读上保证连续性。

以上介绍了两种阅读方法以及几个阅读准备工作。如果你是那个以读书为乐却为目前的阅读量和阅读速度苦恼的人,那么《快速阅读术》正是为你准备的最佳阅读指南。

你可能感兴趣的:(看完这本书,终于明白为何又忙又美的张萌每年能读30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