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路即是归途——记十一生涯学习之旅

国庆期间,我没有给国家“添堵”,而是把旅游的机会给到了头脑探索认知的新边疆——说人话,就是用了三天时间来学习了新精英的生涯规划师课程。

图片发自App

即便已经结束“旅程”回到了家中,脑和心也也并不想消停,似乎正在品味新知润脑无声、滋心养脾的甘醇,还听到了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在重构时发出的嘎嘎作响。

这个课程是从事职业生涯咨询或者培训工作的起点,来学习的大多也都是人力和培训从业者,我原以为应该十足的烧脑和高强度。

实际上课程中有非常多的模型和工具,但我的感受是三天中没有任何时刻是感觉困倦的时候,更像是在自己的剧情中穿越了浪起潮落的一生又回头重新来过,遂定题“来路即是归途”。

图片发自App

所以我把课程中的重要印象写下来,也把自己过去的职业生涯旅程梳理一下,也分享给对职业生涯规划领域相对陌生或者半知半解的你。


一、生涯如旅程

在学习的第一天,就有一张ppt说“生涯如旅程”,深以为然;然后第一个模块的内容就是登上自己的霍兰德兴趣岛。

图片发自App

顺着从初入职场到退休养老,课程内容盘点了每个人生时期常见的职业困境,不断加入又退出的生活角色如何安置和平衡,以及如何处理这些背后的价值观取向,还有如何定义问题、调研问题、分析问题的各种精妙工具。

在这个时间线和小组角色扮演的安排下,我们要么温习、要么预习到了:初入职场的踌躇满志或者迷茫无措,年到三十的分身乏术与焦虑狼狈,中年时候(约35岁-45岁)从有可能的自我职业危机到父母健康危机到子女青春期危机结合而成的俗称“中年危机”。

而接着却是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的60岁之“最美不过夕阳红”——大把的追求自我爱好、享受生活的时间,加上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好几个在60岁之后职业再开第二春、成名不怕晚(百岁人生之下,这个倒真是大概率事件),很多人惊呼“要早点变老”。

图片发自App

只是再往后超过75岁,我们要淡然接受一个想起来就有些残酷的事实——生命终将走向尽头,我们唯一需要学习的就是学会跟世界说“再见”,既沉重也平和。

从这个包含诸多生活角色的漫长职业生涯旅程(舒伯提出这个概念的本意就是如此)中,无论是决定什么角色是自己最看重的、什么职业价值和回馈是自己最想要的、什么时候切换轨道重新排序重要性,以及在每个阶段如何分配时间精力到适合自己的最佳平衡态,甚至是否按照这个大数定律下的人生发展历程来走,都是涉及人生/职业价值观的问题——务虚就是最大的务实。

因为如此重要,所以这个环节的安排是第一天晚上选了志愿者同学排练剧情、第二天展演、展演之后还让全班做了不同问题背景下的角色选择,以及选择之后的澄清与辩护。

图片发自App

在这个环节里,我一转自己“安静美男子”的画风,在每个发言环节都有发言,而且还抢过话筒,加上我中间转换过阵地,大多数时候站在人数最少的一方(意味着跟全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和道德选择不同),估计是被大家狠狠地记住了吧。

在参与的过程中,我也来不及观察自己、反思自己,事后我也惊讶于自己的勇敢和高调,而我的性格常态中主要还是谨慎稳重和低调内敛,我在活动中做的选择也是我平时不太可能做出来的,那我为什么会那样选呢?

在第三天早上的复盘答疑中向老师提了一个有点无厘头的问题:既然我们是在价值观的基础上做选择,除了经历重大事情或者随着年龄增长会出现价值观改变的事情,我们有没有可能自己选择价值观呢?

图片发自App

老师的回答是,价值观是几乎本能性的发挥作用,据说唯一可能主动更改价值观的做法是让很厉害的心理咨询师来帮忙——好吧。这说明什么呢?我或许是正在转换自己的价值观,也或许我只是在无风险情境下做着自己理想的选择。

问完问题我自己倒是想到《先发影响力》那本书里提到,在说服型情境下,“瞬间措辞”的改变就足以改变人们的选择,如此说来现实情况的复杂性远远超出可讨论的范围。

而真正要做到自己完全内外一致,以及自我和他人、环境的协同,那就需要做到持续确认、自我激活、公开主张、不断践行。我们很多人显然做不到,所以要么外伤要么内伤吧,而一个大成就背后往往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恒定价值观。

图片发自App

有一个心结我曾经迟迟打不开,这次有了新的看法。这两年我总会忍不住懊悔,为什么我曾经会那么虚妄、那么不懂世事炎凉。老师说“世间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虽然我还没有完全能够借此平复我的缺憾感,但我想通了即便是劫数也该是我必经的八十一难。

记得2011年的时候我就读到过古典老师的《拆墙》,但只是当小说读了,并没有拆开心智之墙;而在2012年我都听到有职业生涯规划这么一个东西,但我的第一反应是:

自己该干什么难道需要别人来指点吗?努力做好眼前的事就好了,哪怕做得很累。事实上,这个时候我已经在并不擅长的工作上熬了一年半,而后来我却走了更加相反的方向。

图片发自App

后来又是怎么“改邪归正”的呢?或许真是有代价才有珍惜。虽然我已经是严禁遵从科学认知的人,我还是想说,冥冥之中这个课程以及整个职业生涯规划领域也都该属于我后半生甩不开的挚爱。

毕业已经十年,回首过往的路与坑、汗与泪,让自己也感到唏嘘。如果你有兴致知道我的“黑暗历史”,你可以继续看下去,难得我愿意将事故当故事来讲给你听。


二、十年生涯,七年逆风

从18岁高考那年开始说起,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的高强度学习安排,让我的身体虽然在一刻不停地奋战高考,大脑里却忍不住在想着一个连哲学家统一不了答案的问题:

人活着到底是为了啥?貌似到最后不是都要死吗?好像那几年也频繁看到有老人或者在外务工的青年因为各种原因离去,才不知不觉受到了影响。

因为想不通人生意义,加上没有进入到理想的大学、专业乱选,在大学的那段“旅程”应该是以虚无主义的姿态度过的。比如高中时候成绩一直是班级前五名,在大学还挂过科。

图片发自App

而进入工作时完全没有准备,也没有定位,又因为做着与自己优势方向完全相反的工作(后来才知道)屡屡受挫,只能怀疑自己是不是就是什么都干不好呢?当时的死脑筋连尽快转型都没想到过。

而就在想逃避现实的时候,刚好遇到了一个宣称可以通过纯粹的精神修行获得人生幸福的灵修导师,真是瞌睡的时候来了枕头,在她身边呆了四年多,这段比大学还长的经历,直到现在还是我毕业后生涯中的最长一段。

这期间没有传统职场对于技能和绩效的要求,也不去想赚钱、买房、恋爱、结婚、生子这一揽子“红尘俗事”,对于这些年正在发生的商业环境变化完全无感,对于认识其他圈子的人也没有兴趣,也很少学习其它知识。

图片发自App

除了跟着导师每天做着内观方向的“修行秘籍”、顺便辅助她做着一些家庭疗愈,相当于关上了所有的感官,一度有活在天堂中的自由感和满足感,我们还把它叫做“生活、生意、生命三位一体”。

直到在2015年-2016年这段时间喜欢上一个女孩,她并不介意我的清贫,原本就要在一起了,但她经济条件优于我太多的情况,以及我发现我并没有太多东西可以给予到她,让我越来越无法调和包括自卑感在内的内在冲突,进而接二连三做了一些破坏关系的狗血事情,直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看来自以为多年的修行都是纸糊的自欺欺人,连来自己的“俗念”都防御不住。在发现不对劲又没勇气走出来重新开始的时候,在【得到】上听到了古典老师讲《超级个体》,接触到职业生涯知识。

图片发自App

其中古典老师在一个篇章里还明确提到说,幸福感是个副产品,包括灵修在内的主动追寻都注定徒劳,算是给我最终决定走出来压上了最后一把稻草。

2017年初刚过完28岁生日,我还是忍痛从亦师亦母的灵修导师那里裸辞,带着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心境仗剑走天涯,走向一个完全未知又或许可以重新开局的寒冷外部世界。

图片发自App

这是人生第一次有预备的自我挑战,以及意识到有些路不想走也得走,真像有部电视剧说的“二十八岁才成年”,心智的成熟比身体晚了十年。

即便有所准备,后来的两个多月,也足以用“至暗时刻”来形容。毕竟是在温室环境待了四年多,传统职场的感觉都没了,也没有拿得出手的职业技能,在经历了几十个面试之后,也知道了自己的职业价值顶多值毕业三年的水平,而当时已经毕业七年多。

如果说人生是一块画布,那么我当时的感觉就是,我的人生已经成为了一块抹布,如果可以扔我一定扔掉。曾经没有直面生涯问题的的选择,在这一刻体现出了代价,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中间做了一个职业生涯付费咨询,在咨询师帮着冷静分析以及对照可能性的选择之下,最后才来到现在的公司。2017年到2018年这两年时间,带着半学习、半应用、半研究的心态一直没有中断过在这个领域的学习。我把古典老师和赵昂老师的职业生涯相关书籍至少每本阅读了两遍,同时把《超级个体》再次复习了一遍。

2018年12月,发现古典老师开发了在线PBL课程【个人战略课】,也赶上再次要做长期定位的时候,就顺手学习了,这一次让我确定相对于做管理,我更适合往专业方向发展,今年初就从公司的运营管理到了人力和培训板块。

然后就是今年4月底官方增加了线上课程的前端课程,我就兼职加入了新精英线上运营团队至今。或许是因为本来也在从事教育行业以及对于社群学习的熟悉,没想到一不小心做得还不错,还因此被邀请到北京公司参与运营研讨,以及和古典老师共进晚餐。

图片发自App

想到三年前的劫难,以及在公司参与招聘工作的时候,发现在不该迷茫的年纪却依然迷茫的人居然很多。也萌生了将职业生涯领域作为自己未来长期专业从业方向和研究的想法,以及借此满足自己在DISC和霍兰德测评中都非常高的研究+助人特质,所以才有了这次【职业生涯规划师基础班】的面授学习。


三、什么是生涯?

就像爸妈没有跟我们商量就把我们扔到这个世界上一样,我们很多人从结构简单、环境单纯的大学进入系统性复杂(意即不是某个情境中的人为决定的)的职场环境的时候,依然是一个心理上不想长大的孩子,很难意识到关于整个职业生涯从战略上需要的定位、目标和及时转型,以及在战术层面需要的适应、发展和路径规划。

而这个世界的运转自己有它的规律,它没有义务叫醒你、教导你、教会你,只会将相应价值的人放到相应价值的位子上。而这里面的规则、信息不都是透明的、直接的,好的赛道、位置和资源也都是稀缺的,会选择甚至比会努力重要。

图片发自App

在有的地方它顺风,有的地方逆风,机遇和风险并存。而初入职场之时每个人都注定有着坐井观天般的迷茫与狭隘,幸运的人可以做到尽快熟悉环境和局势,而很多人一直很被动。

而随着年龄而必然会增加的角色虽然显而易见,但也特别容易在实际安排上厚此薄彼,因为想当然而没有给予应有的分配,甚至因为想逃避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既然总归是要担负,不如提前做好安置规划,让它成为彼此滋养、交相辉映的彩虹图。

图片发自App

为了安全与发展,每个职业人士都要有关于环境和局势的洞察,对于自己坐标起点的明白,以及打造自己让自己升值的机警。这里面的一切都有规律可循、有方法可依,有工具可用,任何一点当下的模糊,都有可能是若干年之后的困局。

所以,对于职业人士而言,职业生涯相关的课程和咨询不是算命,而是借给你的千里眼、顺风耳、地图仪以及导航定位。出走半生而归来的“老男孩”如是告诫,值得你的留意。

这个十一假期,我驻足,回望,反思,眺望,是一次与自己的和解与重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路即是归途——记十一生涯学习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