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两端:原子与分子

2.1 物质的起点:原子的情况

      前面我们讲了一下原子内部的一些构成,同时用来解释了一下常见的一些问题,那么接下来我们再往大一点的地方看看。原子!

      庄子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从哲学的角度自然没有问题,可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其实不然,前面讲了原子是由电子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是这些基本粒子已经没有了物质的特点了,那么我们想要知道一个物质的特点及性质所能研究的最小构成就是原子!

        前面说到原子核的时候我说了埋个线,而且举了个例子说碳和铁的区别也在这里!今天就来说一下这个。原子的种类区别在于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就目前的科学而言之前没有说质子和中子还有种类的区别,我们区别原子自然是通过质子和中子的数量来)。比如一个原子里有一个质子那么这个物质我们将其命名为氢,注意这里说的是只有一个质子,那么原子核中还有不带电中子,它的数量也影响原子的种类,区分他们的时候我们会分别称为氘、氚也就是说光氢我们就有三种不同的原子,而这三种原子合起来的总称我们管它叫氢元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同样的对于质子数为2的元素我们成为氦,这样我们在根据质子数量区分了氢和氧元素的同时,也同时根据中子数量的不同区分了氢原子和氘、氚原子;以此类推就有了构成我们的世界的各种各样的元素,现在应该是116种吧,不过我们能接触到的物质基本上就是其中十几种元素构成的,当然其中有一个叫碳的元素有点特殊,它才是我们地球上生物存在的根本!

      这些物质之间有各种各样的性质,但这些性质之间有区别的同时也有各种相同点。用大家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各位化学先贤们根据它的结构和性质制作了一种表示他们关系的表,我们管它叫元素周期表!从这张表上我们就可以找到他们的相同点,同时根据其中的变化我们就可以预测些物质的性能。前面说过电子在原子核外大概是分层排布的,相同层数的放在同一个横排,称之为周期;把最外面一层为相同个数电子的元素放在同一个纵列中,我们称之为族。比如同为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的几个元素氢、锂、钠、钾、铷、铯、钫成为第一主族,同为七个电子的为氟、氯、溴、碘、砹还有同为八个电子的(氦)氖、氩、氪、氙、氡(氦最外层为2个电子,但其性质也是与8个一致,所以也归为此类)。之所以列出这几个,是因为性质解散两端,都为一个很容易失去电子,而且层数越多对电子的约束约轻,越容易失去,这种特点我们称之为金属性也就是说钫金属性最强;都为七个的很容易得电子,同样也是层数越多约束电子约不易,所以氟的得电子能力最强,氯溴碘砹依次减弱,类似的说氟非金属性最强。

      当然化学家们为了统一描述定义了一个概念: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的能力的标度,称为电负性!根据这个定义电负性越大,吸引电子的能力越强。我们前面讲过氟得电子能力最强,所以是电负性最强的物质,而钫则为最弱的物质!(当然科学给了他们具体的数值,可以计算,我们只了解,就不摆公式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二章 化学反应的两端:原子与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