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时候,由于我们宿舍没有住满,所以学院安排了一个外专业的学弟入住我们寝室。这个学弟白白净净,也非常清秀,并且生活习惯很好,早睡早起,对人礼貌,看起来温文尔雅的,马上就融入了我们的宿舍。
不过要说这个学弟最大的特点,那就是脾气好。我们从来没有见过他有发火或者暴躁的时候。什么时候说话做事都不慌不忙的,发生了什么他也都是笑着说没关系,好像所有的事情都没有被他放在心上一样。
他同学借了他的作业却弄丢了,没关系;
其他舍友偶尔晚上十二点多还在打电话,打扰了他睡觉,没关系;
辅导员经常让他跑个腿办点事,也没关系。
正当我们惊叹着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世界上居然有脾气这么好的人的时候,我们却渐渐发现了他虽然看起来和所有人关系都不错,但是却没有什么亲密的朋友,我们也很纳闷,这么优秀的人怎么会没有朋友呢。
时间一长,我们发现,虽然他似乎没有什么大的缺点,但相处久了总让人感觉有些不舒服。
舍友打电话打扰到他睡觉,他说没关系,但是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时候却把声音弄的特别响;
辅导员让他跑腿办事,他立刻点头答应,但每次路上却会花很长时间;
有几次全宿舍一起出去玩,他都说身体不舒服或者是有其他事。
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位学弟所表现出的,正是被动攻击。
什么是被动攻击
被动攻击就是当一个人不满或者愤怒的时候,不通过健康的渠道表达、发泄出来,而是表面接受现状,服从别人的命令或想法,却在事情进行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怠惰、拖延、消极等负面行为。
没错,被动攻击也可能是无意的,或者是自己都意识不到的潜意识层面的。比如在学弟的故事里,可能学弟真的是一个“人畜无害”,心思单纯的人,并没有想做出种种让人不舒服的事情,但是他的潜意识里对这些事情是抗拒的,所以他在自己的行为中表现出了被动攻击。
比如,现在很多人都有的“拖延症”就是被动攻击的一种。“看完这集就睡觉”,“吃完这顿就减肥”,“等到整点再开始学习”,当一件重要的事情摆在你面前,而你却迟迟不动手去做,找各种理由的时候,其实表明你内心不想做这件事,但是事情又不得不做,所以你就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被动攻击,表面上想着解决事情,实际上却利用各种理由拖延。
再比如,学校把学弟安排进外专业的宿舍,让他与素不相识的学长同住,学弟对此可能有不满情绪,但是自己又没有意识到这种不满,所以虽然他认为自己是在积极融入我们宿舍,但是每当聚会的时候,他的潜意识就开始抵抗与我们打成一片,于是他就会不自觉地找各种理由缺席宿舍聚会。
什么人容易产生被动攻击的行为
从小在严苛环境下成长,不被鼓励表达自己想法的人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从小就对其非常严厉,甚至严苛,不让他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允许他反抗,不允许他表露出“孩子气”,要求他像大人一样表现地成熟稳重,不显露情绪,那么他长大后很可能就会通过被动攻击的方式寻找自己内心的平衡。
不会体察自己的情绪的人
比起“恶意”,更可怕的是“无意”。有的人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情绪变化都不敏感,当产生愤怒不满的情绪的时候,没有理性以及自我意识的引导,很容易将情绪发泄在“歪路”上,这其中就包括被动攻击,但他们自己意识不到这种方式其实于人于己都是没有好处的,久而久之自己的社交环境就会越变越差,没有人在身边当作能够映照自己情绪的镜子,所以就更加不懂得观察、调整自己的情绪,这是个恶性循环。
被“情商鸡汤文”绑架的人
最近越来越流行“情商决定命运”、“不要显露自己的情绪”、“提出自己的意见和不满就是情商低”等等类似的说法,很多人对此没有深入思考,盲目跟随这样的观点,很容易将无处发泄的负面情绪通过被动攻击的方式释放出去。
其实,先不论情商高低对人的影响是否被夸大,即使情商水平真的对一个人非常重要,也不该只存在一种“高情商”的模式,高情商不是要把所有的人都变成一种性格,而是人们应该针对自己的性格修炼出适合自己的高情商行为方式。
如何防范被动攻击
防范被动攻击就比较简单了,因为最难的就是能够认识到被动攻击的存在,以及可以识别出被动攻击的行为。当发现自己成为被动攻击的对象时,可以引导对方主动表达出自己的不满,消解掉对方的负能量。再不济,远离对你进行被动攻击的人,毕竟这是一种被动、隐形的攻击行为,不会追着你跑。
如何正确认识“表达愤怒”这件事
首先要认识到的是,表达自己的情绪,包括不满、意见、愤怒等负面情绪,都是人的正常需求,我们不要也无法避免。不要浅显地相信“鸡汤文”,人的情绪和能量都是流动的,只要有自己的核心自我和自尊,就不怕情绪、情商等等“软件”的流动和变化。“不动声色”、“笑脸迎人”并不代表高情商。
其次,要知道表达生气和愤怒不代表责怪、埋怨。表达负面情绪是对自我内心的释放和梳理,而不是为了将自己情绪的主导权交与他人,除非你自己愿意,没有人能够激怒你。
最后,适当地表达情绪是一种技能,需要学习、练习,无法一步到位,平时生活需要时常注意体察自己的情绪与对情绪的反应。
被动攻击也可以给人带来无法恢复的伤痛,“绵里藏针”所带来的伤害不一定比一记重拳来的轻,及时认识到自己被攻击,这既不是矫情也不是玻璃心,是一种健康的,正确的认知。希望你也不被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