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路线图是一个动态文档,它传达了与产品策略有关的项目清单及其优先次序。一个合格的产品路线图依赖哪些输入?又需要清晰地输出哪些信息?
本篇文章将与你分享,我在斯坦福大学「产品管理加速课程」中习得的产品路线图制定方法。
在制定产品路线图之前,必须先有一个产品策略,而策略是以达成某目标而组织的一连串行为,因此我们得先有一个「目标」。
产品经理们在提出解决方案(Solution)之前,需要清晰地了解待解决问题 (Problem) ;否则很可能在原地打转,或无法知道项目是否真的有进展、以及是否解决了真正的问题。
设定目标的重点是「简单易懂 Simple and Understandable」。 只有足够简单、清晰易懂,组织内成员才可以快速抓到要点。
大目标通常由 CEO 或 C-Level 等高层管理者设定。它们可能是增加营业额、提升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留存率等;要达到这些目标通常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努力。
先有目标,后有策略,懂了。那产品经理应该如何拆解高层管理者制定的企业战略,进而设定产品策略呢?
In order to have a product strategy, you MUST start with a company strategy to set the objectives!
产品管理加速课程的教授如是说道。制定产品策略之前,公司必须要有「清晰的目标」和「明确的优先级」。如果你要绘制产品路线图,但对企业战略还没有清晰的理解,那请把路线图放一放,先问问老板对企业战略的想法吧!
笔者小记:上课讲到这里时,我真是点头如捣蒜,实在是太切合实际了!不知道读到这里的伙伴是否也跟我一样深有感触?我们有时会不知道组织策略是什么,而常见的失败原因可能是组织目标模糊不清楚,或各部门关起门来制定自家策略,但彼此的策略却不相融,甚至互相抵触。那就真的像是多头马车,哪也去不了。
明确企业战略后,我们可以逐步将战略拆解成产品策略。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详细说明。
制定产品策略的第一步就是找出企业战略中与「产品」最相关的 3~5 项,比如「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增加业务收入」。
专注于 3~5 个战略完全足够。如果我们将所有目标都纳入考量,那最后可能什么也做不成——我们必须明确优先级,并专注最重要的目标。
接下来,产品经理们请思考:产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增加客户满意度?这里我将按新/老用户角度拆分出 4 个分支。
(客户→新客户)
(客户→老客户→如何让客户开心→产品顺畅好用)
(客户→老客户→如何让客户开心?→解决客户问题)
将一个大而抽象的目标拆解成多个明确的小目标,并没有一套固定的行为公式。你也可以拆分成两项、三项或者更多,其关键在于产品经理们要坚持练习战略拆解,并列出可执行的任务(Actionable Items)。
斯坦福大学「产品管理加速课程」中特别提到一个拆解标准:相互独立,完全穷尽(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 ,即 MECE 分析法。麦肯锡尤其推崇这个思考方法,它可以帮助我们把复杂的大问题拆解成小问题。
将大目标拆解为多个小目标时,我们需要了解「为什么要这样拆分」,不能为了拆分而拆分。结合用户反馈、调研数据等,产品经理们会明确每一步拆解的诉求和理由、每个细分项目的意义以及它们如何帮助达成公司的战略目标。
举个例子:我们从客户反馈中发现,许多用户认为「系统响应太慢」,那么我们尝试假设「提升产品性能可以提升客户满意度,进而提高业务收入」。
确定出可执行的小目标后,我们可以根据各种质化或量化分析(费米估算、客户反馈、甚至是一般常识)来确定项目重要性和优先级。
如果已知 75% 的受访用户评价 Onboarding 体验不好,却没人提及性能问题或生产缺陷,那么 Onboarding 就应该作为第一优先级的目标。
下一步,为每个假设提出至少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绘制产品策略清单。也许我们还不确定是否每个方案都必须执行,也不知道它们是否都能达成目标,但这能为后续打下一个好的基础。
有了产品策略清单,我们便可以开始制定产品路线图!产品管理加速课程的教授指出:
A roadmap is a living document that communicates a prioritized list of projects to achieve the product strategy.
产品策略经历一系列拆解和细化,最终成为产品路线图。产品经理们需要确定最终呈现的产品路线图具备以下 3 个特点:
许多公司习惯于先画出产品路线图,再从中列出产品策略,这其实把前后顺序颠倒了,我个人不是很推荐这种方式。
最后将前面 6 个步骤汇总,我们便得到了从企业战略到产品路线图的逐级拆解方法图。
(原文作者为 Jean Huang,经 LigaAI 翻译整理。)
LigaAI@CSDN 将分享更多产品管理、研发效能度量、研发管理实践等干货内容,欢迎关注我们。
点我,立即注册使用新一代智能研发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