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品,是指能增加菜肴的色、香、味,促进食欲,有益于人体健康的辅助食品。它的主要功能是增进菜品质量,满足消费者的感官需要,从而刺激食欲,增进人体健康。从广义上讲,调味品包括咸味剂、酸味剂、甜味剂、鲜味剂和辛香剂等,像食盐、酱油、醋、味精、糖(另述)、八角、茴香、花椒、芥末等都属此类。
调味品主要是指香草和香料。香草是各种植物的叶子。它们可以是新鲜的、风干的或磨碎的。香料是植物的种子、花蕾、果实、花朵、树皮和根。香料的味道比香草浓烈得多。有些情况下,一种植物既能用于生产香草又能用于生产香料。有些调味品由多种香料混合而成(例如红辣椒粉),或者由多种香草混合而成(例如调味袋)。在饮食、烹饪和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的,用于改善食物的味道并具有去腥、除膻、解腻、增香、增鲜等作用的产品。调味品产业分为十七大类产物,上万个品种。
调味品分类
中国研制和食用调味品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知识,调味品品种众多。其中有属于东方传统的调味品,也有引进的调味品和新兴的调味品品种。对于调味品的分类目前尚无定论,从不同角度可以对调味品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调味品商品性质
1、依调味品的商品性质和经营习惯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目前中国消费者所常接触和使用的调味品分为六类:
(1)酿造类调味品:酿造类调味品是以含有较丰富的蛋白质和 淀粉等成分的粮食为主要原料,经过处理后进行发酵,即借有关微生物酶的作用产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将其转变为各种复杂的有机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酱油、 食醋、酱、 豆豉、 豆腐乳等。
(2)腌菜类调味品:腌菜类调味品是将蔬菜加盐腌制,通过有关微生物及鲜菜细胞内的酶的作用,将蔬菜体内的蛋白质及部分碳水化合物等转变成氨基酸、糖分、香气及 色素,具有特殊风味。其中有的加淡盐水浸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泡发酵而成湿态腌菜,有的经脱水、盐渍发酵而成半湿态腌菜。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榨菜、芽菜、冬菜、梅干菜、腌雪里蕻、泡姜、泡椒等。
(3)鲜菜类调味品:鲜菜类调味品主要是新鲜植物。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葱、蒜、姜、辣椒、 芫荽、 辣根、香椿等。
(4) 干货类调味品:干货类调味品大都是根、茎、果干制而成,含有特殊的辛香或辛辣等味道。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 胡椒、花椒、干辣椒、八角、 小茴香、芥末、 桂皮、 姜片、 姜粉、草果等。
(5)水产类调味品:水产类调味品水产中的部分动植物,干制或加工,含蛋白质量较高,具有特殊鲜味,习惯用于调味的食品。此类调味品主要包括: 鱼露、虾米、虾皮、 虾籽、 虾酱、 虾油、 蚝油、蟹制品、淡菜、 紫菜等。
(6)其它类调味品:不属于前面各类的调味品,主要包括:食盐、味精、糖、 黄酒、 咖喱粉、五香粉、 芝麻油、 芝麻酱、 花生酱、 沙茶酱、银虾酱、番茄沙司、 番茄酱、果酱、番茄汁、 桂林酱、椒油辣酱、芝麻辣酱、 花生辣酱、油酥酱、 辣酱油、辣椒油、香糟、红糟、 菌油等。
按调味品成品形状
2、按调味品成品形状可分为酱品类(沙茶酱、豉椒酱、酸梅酱、XO酱等)、酱油类( 生抽王、鲜虾油、豉油皇、草菇抽等)、汁水类( 烧烤汁、 卤水汁、喼汁、OK汁等)、味粉类(胡椒粉、沙姜粉、大蒜粉、 鸡粉等)、固体类(砂糖、食盐、味精、豆豉等)。
按调味品呈味感觉
3、盐生按调味品呈味感觉可分为咸味调味品(食盐、酱油、豆豉等)、甜味调味品(庶糖、蜂蜜、饴糖等)、苦味调味品( 陈皮、茶叶汁、苦杏仁等)、辣味调味品(辣椒、胡椒、 芥茉等);酸味调味品(食醋、茄汁、山楂酱等)、鲜味调味品(味精、鸡精、虾油、鱼露、蚝油等)、香味调味品(花椒、八角、 料酒、葱、蒜等)。除了以上单一味为主的调味品外,大量的是复合味的调味品,如油咖喱、 甜面酱、乳腐汁、花椒盐等等。
其他分法
4、盐生百味调味品的分类还可以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按地方风味分,有广式 调料、川式调料、港式调料、西式调料等;按烹制用途分,有 冷菜专用调料、烧烤调料、油炸调料、清蒸调料,还有一些特色品种调料,如涮羊肉调料; 火锅调料、糟货调料等;按调味品品牌分,有川湘、淘大、川崎、优豪、家乐等国内品牌,也有味可美、 李锦记、卡夫等合资或海外品牌,此外还有一些专一品牌,如李派急汁、 日本万字酱油、香港优豪鸡粉、 印度咖喱油、日本辣芥等。
另外,调味品的种类多,其中的一些产品有其专有的分类标准,如在中国,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