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希望——读《人类之子》

在一定程度上大量而密集的进行阅读是一种很好的训练,它缓解了内心不知该做些什么的焦躁与忧虑。似乎只要一本一本的按照既定的顺序把列出的书目进行阅读就能带来满足,“我在读书”这种心理和感受很明显的优于“我在荒废时间”。

这是我近一段时间的常态,当漫无目的读书到一定程度或者一个阶段,就会思考,我究竟在读什么?我所读的是不是我所需要的?可能这种想法会有些功利?我不知道,但是我目前常常有这样的思考。但我也要承认,似乎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能够完全脱离“目录”一样规定书目的阅读模式。这样有明确目标的阅读模式对现阶段的我而言无疑是合适的,这让我半强制性的养成读书的习惯,个人认为在无法做到很好的自我监督之前,借助他人监督是可取的。

最近读的《人类之子》,莫名的让我联想到前不久看的《流浪地球》,同样的末日即将到来,然后层层剥离开制度、科技的外皮,来看看最深处的人性。说来有趣,我习惯读的历史是过去,看的科幻是未来,似乎读书的时候,无意识的避开了现在,哪怕设置故事的时间背景是现在,内容中往往也充斥着虚幻多余现实的存在。可能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日常写起来容易流于乏味?也可能是太多时候我们阅读就是为了从日常的生活找一处空隙来放空。

什么是末世?末,是终端,是最后,是可能性的消失和未来的终结。如果潘多拉的盒子中最后的希望被放逐出来,人类将会变成如同行尸走肉般的存在。丧失可能,丧失希望,丧失未来,以及丧失爱。当人类社会不再有新的生命孕育出来,生命该以何种方式延续?永生会不会也不过是另一种方式的囚禁?

这本书的背景设置为一个全人类都无法生育的未来,原来我从来没有理解过“不能生育”这件事对于大多数人和家庭的意义,在过往的书籍和影视剧中看到关于此类情节的设定往往是为了激化矛盾和表现冲突,于是往往一笑置之或是不以为然,没有孩子又怎么了?难道之后的日子就不过了?但跟着书中情节的推进,我发现自己的想法竟然如此简单粗暴狭隘,选择生育与否是个人的权利,但“不能生育”则剥夺了想要选择的权利,何其残忍?我为自己曾经的想法觉得羞愧,所幸还不算太晚。

如果结果注定是覆灭,那么人内心的黑暗和暴虐就会更猖獗,失去理想是一种杀伤力极大的绝症,罪恶将如同密布的阴云般泛滥。还好,作者在故事的最后,用一个新生命的降生,给了整个世界以新希望,让在故事之外的我们长舒一口气。

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都不能没有希望,那是光,是暖,是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选择希望——读《人类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