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漫忆:伦敦名人贪恋市井红尘

作者:辣舅舅罗比(个人wx: rob828,本系列拟写30篇完整文章,约15万字。欢迎交流)


《一个中国驻外记者的英伦漫忆》

第一章 第二节

2.2  伦敦名人贪恋市井红尘

看到他的那一刻,我脚步不由自主走了过去。

我选了一个紧挨他的座位,坐了下来。

地铁车厢在呼啸中前进。我转过脸去,观察身旁的这个英国男人。

他用黑色围巾遮住了鼻子以下的半边脸,双手捧着一份《卫报》,以一种半躺半坐的姿势,扫视着报纸上的新闻。

额头上,稀疏的灰白头发和靠后的发际线。尽管看不到他完整的面庞,但他宽阔的额头,让我觉得似曾相识。

“您是利文斯通先生吗?”我首先开口了。

男人没有马上回答我,而是用手揭掉了盖住了嘴和下巴的围巾,把脸转向我,冲我微微一笑。

没错,是他,英国媒体上隔三差五就能看到的英国工党资深政治家、曾经担任两任伦敦市长的肯·利文斯通。


英国著名工党政治家肯·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e)

跟我一起来的一名同事向我翘起了大拇指,想不到我有“额头识英雄”的本领。这是我来英国后第一次在地铁上“偶遇”当地名人的经历。

在伦敦地铁上或者街头邂逅名人,并不是特别罕见的事情。后来我还在坐地铁回分社驻地的路上,遇到了步履匆匆的英国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奥斯本在英国是人尽皆知的明星政治人物,他从地铁车厢出来换乘另一条地铁线,恰好被我撞到。

我还有朋友在地铁上认出了享誉国际的影视明星,而喜欢开私人飞机来英国度假的阿拉伯王子们,也不时着便装出现在地铁车厢某个不显眼的角落。

在英国,名人喜欢坐地铁,普通人看到,也不觉得一惊一乍。在很多名人心目中,自己也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能够像普通人一样穿梭于市井与红尘当中,对他们是一种莫大的自由。除非因为人身安全等迫不得已的原因,名人也不愿被隔离在市井生活之外,过一种与社会相隔绝的生活。

对于英国的政治家而言,搭乘公共交通出行,也是亲民的一种表现,非常有“话题”效应,在政治形象上加分,民众借此有了更多的谈资,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有一年,时任英国首相卡梅伦带着老婆孩子外出度假,选择了廉价航空的经济舱,完全没有政府首脑的架子。他在机舱里大口咀嚼薯片的蠢萌样子,被同机舱的乘客拍了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站,成了一条刷屏热闻。英国的网民对政客很“毒舌”,无论政客做了什么都会有人批评。卡梅伦坐廉价舱狂吞薯片的样子被网民很是调侃了一番,然而卡梅伦不介意,网民在调侃的同时,也在心理上缩短了和政府高官的距离。 

市井而不市侩,这是在伦敦生活过的人常常会有的感觉。

这种“市井而不市侩”的特质,还体现于陌生人之间的善意。初到英国,你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上下台阶,从旁经过的陌生人总不忘过来问一句“May I help you?” 你还未回答,对方的手已经帮你分担了行李的重量。

推着婴儿车走台阶的年轻妈妈们,也乐于接受来自陌生人的“举手之劳”,在你帮她们走完台阶,轻轻放下婴儿车的一刻,妈妈自然少不了千恩万谢,而你也心怀一份“手有余香”的好心情,踏脚离开。

伦敦街头有很多跑者。自从伦敦丢掉了“雾都”的头衔,热爱户外跑步的市民多了起来。在街角,在公园,在河畔,在窄窄的巷道,你与另一名跑者“狭路相逢”的一刻,你们习惯于用微笑,庆贺生命中惊鸿一瞥的短暂相遇。(今日打卡:1190字)



以下为注释部分,不包含在打卡字数当中:

此为第一章第二节的一部分。

本系列写作思路:在3-4天的时间里,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有层次写作,每天写超过1000字,三天不少于3000字。这三天的内容加起来,大致构成一篇完整的文章。每天完成一篇文章的约三分之一。

最终计划完成约30篇完整文章,预计总共15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伦漫忆:伦敦名人贪恋市井红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