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自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这个社会很有趣,每当有新鲜事发生的时候,总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言论,有时候我甚至很好奇,这些文字的背后到底是一张怎样的脸。

1.

互联网为每一个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匿名化的形式让所有人像是披了隐身衣,可以自由穿梭在这片土地上,做的事、说的话,只要我不想让人知道,就谁也不会知道,这是我做的。

人类一直幻想拥有超能力,妄图用超能力去做各种各样无法实现的事,这些事情或令人感动,或毫无意义,或触犯法纪。而网络,让人们通过一方小小的屏幕真正拥有了隐身的超能力,此时,言论便如同藏在这隐身衣下的利刃。

那么,当网络赋予我们更大的言论自由时,它的底线究竟在哪里?

2.

今天我看到了一篇文章,有关最近沸沸扬扬的鲍某明“养女”事件。这几天,我在各个平台上都看过这个事件的报道,也有浏览过报道下方的评论,评论的风向基本一致,无论是主张完善法律体系,还是谴责鲍某明、为小女孩发声,基本都是对这件事抱有愤慨、失望、同情等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而今天读的文章,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声音。它在为事件主人公脱罪。认为钻法律漏洞属于正常行为,无需谴责;法律不涉及情感,不能用冰冷的法去框定所有情感等。文章下方的评论也是各抒己见,但未见有反驳之语。

言论自由的含义自然是说你想说的,观点越不相同,引发的讨论越激烈,思想碰撞产生的不会是火花,而是更加理性的思考。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比就是你说服我,我说服你的过程吗?

可是,当一个观点触及到社会道德时,我们又该如何?

3.

每个人都有两把尺子,一把道德的尺子,埋在心里;一把法律的尺子,无处不在。正因为道德的尺子是埋在心里的,所以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一个人的道德之尺所指向的是否就是社会公认的道德。

有人会说,你所谓的社会道德是否真的就是对的,大多数人认可的是否就是真理,你无法证明你说的是对的,那么你凭什么来批评我说的就是错的。

这个问题和,这个世界上是否存在正义,是一样的。正义、道德、平等、自由这些包含丰富意义但没有量化标准的词,总是会陷入某些人的诡辩当中,让人明知是悖论,却拿不出证据反驳,用无法验证的话去辩驳无法验证的话时,得到的永远是模糊的答案。

但是,我认为,我们都得遵循一个词,那就是良知。

4.

诚然,良知这个词也很宽泛,和道德一样无法详说,无法量化。但是不同于道德,道德是用接受过的教育,拥有的知识,社会的约束等形成的观念,而良知则是每一个人区别与低级动物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东西。

例如,动物的生存法则中,母亲会吞食自己的孩子;而人类只有在极其极端的环境下,有一定的概率去做这件事。

是什么在约束呢?是良知。

它根植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人类不断发展以来印刻在基因里的区别于低级动物的东西,说它是一种本能也不为过,无关知识,无关背景,无关阶层,它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

因为我们在此讨论的不是发表每一次言论时所必须遵循的标准,而是言论自由的底线,也就是不可以去突破,不可以去跨越的,最边缘的那条禁忌线。

在其他任何事情上,我们可以包容各种各样的言论,理性的、文雅的、偏执的、客观的、狡黠的,甚至是略显低俗的,都可以容忍,因为它没有触及底线。

但是当事件本身触犯到了法律、道德,我们就必须正视自己发表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

5.

这个世界,不是没人看见你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就真的万事大吉。

多一点包容心,多一点理性思考,多唤醒自己的良知,才是网络世界里合格的冲浪者。


以上每一个字都仅代表个人观点,意在记录一些自己当下的想法,不喜轻喷。

你可能感兴趣的:(言论自由的底线究竟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