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真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提问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问题。


唐校长用习总书记谈话中的八个字做了以下回答“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这四个词包含了许多内容,更揭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培根”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根”这个概念非常重视,落叶归根,根深叶茂,追根溯源,归根结底……等许多涉及“根”的词语,无一不是在强调其重要性。


根的本意字典解释为“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把教育工作者比作“园丁”,他们都是在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而这些将来的栋梁就是现在被称为“幼苗”的孩子。


“培根”,也就是培养孩子作为一个健全发展的个体之根本。“人之初性本善”,孩子的天性纯良,但是“性相近习相远”,随着年龄的增长,环境不同,发展也千差万别,善源于天生更得益于后天教化,包括他所接触的人和所读的书。


所谓“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中国古话有“一岁看大,三岁看老”的说法,在人生之初建立起好习惯养成好品德会让孩子受益终身。


也就是唐江澎校长在采访中所言的,让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比早识字更为重要,让孩子多读书,比做几道阅读理解题重要,参加各种补习班的结果,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没有了兴趣也就没了学习。


现实生活中,快餐式的教育和所谓速成的学习方法成为许多补习班的宣传噱头,很多教育机构奉为皋臬。孩子们满足于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内容,不考试的东西绝对不愿意多学习多掌握。


曾经有一个初一的男孩子,妈妈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给他报了各种各样的补习班,仅英语一门就报了三个班,孩子每天都赶场似的没有缓冲的时候。


孩子说“妈妈想让我比别人早一步学会,然后在班上有优势。可是我发现小学低年级还好,六年级以后就不明显了,现在更是中等偏下了。老师我还能不能把成绩提上去?我很害怕。”


孩子很有想法,却被胡子眉毛一把抓的妈妈搞得疲惫不堪。本来天资不错,变得开始失去自信,否定自己,对未来感到迷茫。


在帮孩子详细分析了学习上遇到的问题,讲解了一些学习方法后,孩子豁然开朗,感觉自己又有目标了并且相信自己能赶上去。


铸魂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的工作就是习总书记讲的,在“铸魂”。魂是一体之本,国家有国魂,军队有军魂,人有灵魂,铸魂就是要铸造人的灵魂。


孩子求学期间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教师教书育人,必须德才兼备,尤其德居首位。


一个好的教育应该是促成孩子的全面发展的过程。知识的传授,只要是受过高等教育的教师都可以进行的,但是人格形成的教育,却需要更高层次更高素养的教师来担当,所谓“导师”,不仅指学识层面,更兼顾道德层面。


现在,关于个别成为害群之马的“教师”“导师”所做事情的很多报道,让大家对这些高知产生了普遍怀疑——德不配位的人为什么还能站在引导别人的位置?对于年轻的后辈,这不是误人子弟,祸国殃民吗?


所以国家对于狠抓教师队伍建设的提出,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同。选拔优秀的热心教育的人才,充实教学第一线的实力。


从基础教育开始,不断完善教育教学制度,让孩子们从小拥有良好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成为未来的建设者们,国之栋梁打好扎实根基。


要让孩子们明白,为什么学习?为谁学习?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国爱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现在的家庭多以孩子为中心,孩子很容易养成自私的习惯。国家的二胎政策,会从环境上改变这一现状,让孩子从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关爱身边人,学会互助合作精神,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培养孩子的健全心理和人格,铸造未来可用之才的心魂。


“启智”


我们从字面理解可以是启迪智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这是教育最初的作用,消除蒙昧,让受教育者识文断字,成为有文化的人,通过各个学科的学习,逐渐专业化,走向社会各个领域,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价值。


“智”包含了智力和智慧两个方面。只要是正常儿童都有学习的能力,智力因素差别不是很大。而智慧,就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


所谓“般若”(智慧),这是修炼多少年还不一定能够达到的境界。


而对于教育而言,是让受教育者在成长的道路上,学会分辨是非,学会识别善恶美丑,学会面对困难挫折,学会应对艰难险阻。


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人生道路上既不会洋洋自得也不会一蹶不振。试想满腹经纶最后换得纵身一跳,国家家庭的损失又如何弥补?!


所以,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课本之外的教育也必不可少。


鼓励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建立健全阅览机制,出版发行部门严格把关,多为孩子们提供可读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好书,学校也为孩子们提供阅读时间,教师引导,学生跟随,智慧人生的步伐才会走得踏实,走得长远。

“润心”


这是四个词中最温情的一个,也是最特别的。


“润”是春风化雨,是教育的教化作用最形象的描述。教师的爱是最好的春雨,只有

 

爱才有滋润的作用,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里,正如暴雨只会冲走泥土,而细雨才会深深浸润泥土一样。


“亲其师,信其道。”孩子们只有亲近老师,为老师的人格魅力折服才会乐于接受老师传授的各种知识和观点。也会在老师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认识。


“润心”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是言传身教的过程。作为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慎之又慎。言语暴力有时候对孩子会造成永久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一生。


对于教育而言,“教化”二字更精准。老师教给孩子知识等,还要孩子有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要化作他自己思维的一部分,根植脑中。


这是教育最大的意义,也是最困难的事。


不是有句话说“世界上最难的两件事,把钱装进自己口袋里,把知识装进别人脑子里。”教师所从事的就是后者,而这个工作的功耗往往很大,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超出常人的“爱心、耐心、责任心”!

 

教育的真谛究竟是什么?这显然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完成的答卷。正如唐江澎校长所言,


“现在的孩子到2049年,国家的第二个百年,四十六七岁的年纪,正当人生盛年,家国栋梁。今天孩子的全面素质就是未来国家的整体实力,我们的幸福程度。”


为了国家的强大,为了我们的幸福,让重视教育,关心下一代,成为全民风尚,希望教育的“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作用越来越深入人心。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的真谛:培根、铸魂、启智、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