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故乡》为例,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以《故乡》为例,谈环境描写的作用

陕西省于红梅名师工作室成员、陕西省学科带头人刘宏工作坊成员  赵萍

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一文中这样描写眼前故乡:“阴晦”的天气、“呜呜”的冷风、“苍黄”的天色、“萧索”的荒村,荒凉冷寂无生气的景物中透露出“我”悲凉、失落的心绪。

然而,记忆中的故乡则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在这幅“神异的图画”中有着“我”对儿时故乡的美好回忆,充满眷恋之情;还有“我”对未来故乡的美好憧憬,寄托“我”的爱与希望。美好画面在文中的反复出现,有力地衬托了作者对新生活的美好愿望。

“我”记忆中的故乡是一幅美丽的神异的图画。它美在:(1)它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有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紫红的少年的圆脸、明晃晃的银项圈、五色的贝壳,色彩鲜艳明丽;(2)它是一个寂静又富有动感的世界。“我”脑海中的自然那样的静谧、安详,但却有着活泼的生命。有狡猾的猹的咬瓜声,有勇敢的少年在奋力刺猹,还有猹急中生智地胯下反钻。它有声有色,有静有动,静谧生动,和谐自然。(3)它是一个辽阔又鲜活的世界。它有高远的天、无垠的大海、一望无际的瓜地、各色人和事物,还有健谈多识的活泼少年。这个世界广阔鲜活,不狭窄,不空洞。

这幅“神异的图画”是“我”记忆中故乡的写照,是一个美好的世界,是少年的“我”美好心灵的反映,是少年的“我”与少年闰土和谐心灵关系的产物。它与现实中故乡的萧条、悲凉、冷漠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当“我”离开时,故乡现实“黄昏”的天色、“深黛色”的青山、“模糊的风景”,也都与“我”离开故乡时眼前“模糊”的“影像”,“惘然”“悲哀”的心境巧妙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故乡的现实与“我”对故乡的记忆相去甚远,而且现实中的故乡没有给“我”留下美好的印象,反而让“我”觉得悲哀、失望,所以“我”对眼前的故乡“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

那幅“神异的图画”再次在“我”脑中浮现,它是“我”记忆中的故乡、理想化的故乡,是在异地谋食的“我”的精神支柱。它在“我”目睹故乡萧索凄凉之后,伴随失望进而绝望,它渐渐模糊。但在结尾处,它再次清晰,成了希望的象征,表达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进而激发起人们努力变革的热情与力量。

以《故乡》为例来看环境描写,它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二是衬托人物的性格特点;三是渲染气氛,为故事情节的发展营造气氛;四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五是深化文章的主题。分析解答这类题时,一定注意联系上下文,先抓取句中景物特点,接着分析景物整体所营造的气氛,再与相关人物联系推得人物心境性情,最后结合下文情节分析其作用。扣文解析,做到有理有据。

你可能感兴趣的:(以《故乡》为例,谈环境描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