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明法师与天宁寺


引言:

笔者年幼时,天宁寺只是个地域名称。苍老破败的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坐北朝南依次排列,只占天宁寺很小的范围。天宁寺内大部区域是住宅和企业,而且门牌上都冠有天宁寺,然后再是××号。其中有剧场(又名大会堂,初建于1933年,1964年翻建,旧城改造时拆除),有图书馆、搬运站、肉店、饭店、学校(1939年,在原天宁寺灵官殿创办天宁寺初级小学,现迁往城西),也曾有灯光球场(1951年11月建造)和毛竹、油毛毡搭成的小菜场,有古色古香的四面厅,旁边还有个四角翘起的亭子(楚石亭),有看守所、私人诊所、企业仓库,面临乌丘塘是轮船码头,还有一口三眼古井(1947年12月,由单眼井改为三眼井)。曾随大哥爬上破败不堪的宝塔,捉野鸽子、摸鸟蛋。那时的宝塔四周是一片荒草丛生的瓦砾地,宝塔前的千佛阁曾是自带凳子看电影的场所。至今还记得在千佛阁内看的老电影《夜半歌声》,影片中,宋丹萍被流氓用硝镪水毁容后的恐怖剧情和主题歌的旋律,仍然历历在目。

其实古代的天宁寺,是一座占地面积很大,香火极为旺盛的寺院。还受皇帝敇赐寺名,不但名扬华夏,还出过“本朝第一流宗师”。


建国初的大雄宝殿


天宁寺的兴衰

天宁寺在悠久的历史传承中,出过不少得道高僧,最有名的要数元末至明的明朝第一流高僧楚石梵琦禅师。元顺帝(1328)曾赐梵琦 “佛日普照慧辩禅师”的德号。明元年九月(1368)、次年三月,明太祖为超度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和罹难的百姓,两度下诏做法会,梵琦都应诏至金陵,并在蒋山(钟山)禅寺升座说法,明太祖率众臣在下面听,听完后龙颜大悦,并在文楼赐宴款待梵琦。梵琦回海盐时,赐以白金,以资奖赏。梵琦是“禅净双修”的提倡者和继承人,也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对明代的佛教影响卓著,主导了明代及其以后的佛教主流,至今影响尤存。


梵琦墨迹


梵琦还是个颇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语言平实,意趣幽深,多以寺院生活中的晨钟暮鼓、昼礼夜参为素材,充满哲理与禅机。少年时的梵琦得到书画名家赵孟頫青睐,不但指导他书画,还出钱为其鬻僧牒。加上梵琦自身的天资,他书画的造诣超凡脱俗,好些字画被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单位收藏,并成为他们的国宝。


梵琦作品


常言道“名寺出高僧”,海盐天宁寺四面环水,有“海上名山”之美誉,自古就名扬海内外。据史料记载,有不少日本、高丽佛门信徒,跋山涉水来到海盐,向梵琦禅师求学请教,接受指点,有确切姓名可查的就有30多位。

天宁寺历史悠久。据崇祯二年(1629)《重建千佛阁本山筑石台记》记载:“本山创院于汉,名禅悦;敕寺于宋,始曰天宁。”台湾方舟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国佛学人名辞典》记载,海盐天宁寺为“六朝古寺”。佛教是汉代传入中国。因此,不管始于六朝还是汉朝,都足以证明天宁寺是佛教传入中国早期创建的寺院之一。北宋崇宁四年(1005),宋徽宗敇赐寺曰“天宁”后,改称“天宁永祚禅寺”。天宁寺这一宝贵的历史遗迹,海盐人都十分珍惜,若有远方来的亲朋好友,都会带客人去天宁寺,看一看宏伟庄严的古刹,听一听悠扬清澈的禅音,天宁寺似乎成了海盐一张响亮的名片。


《重建千佛阁本山筑石台记》拓片


在笔者的记忆中,孩提时代的天宁寺内,还残存斑驳而又古老的佛像。不知何年起,佛像不见踪影,僧人也不知去向,天王殿改成肉店,大雄宝殿成了工场。千佛阁也移作他用。镇海塔被日寇炮轰和台风侵袭后摇摇欲坠,“文革”期间,上面几层拆除后,改成了自来水厂的水塔。千佛阁西北处是人民大会堂(剧场),大会堂前种满了大树,这些树会长出一串串类似元宝的果实。还有四面厅和四角亭。四面厅是图书馆,四角亭里竖立着一块大石碑,碑上镌刻着密密麻麻文字,年少时识字不多,也没看懂内容。


光绪二十六年《重修大雄宝殿记》


天宁寺曾挂牌称作人民公园,仍然显得冷清。尽管如此,还是无法终止延续了几百年的天宁寺庙会。每年农历6月18日,相传是观音菩萨诞生的节日(又说,6月19是观音菩萨的成道日),民间广泛流传着“观音菩萨是大慈悲的象征,能保佑您度过各种难关,化解各种灾难,使您达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因此,没有官府颁发文告,也不需民间机构组织,四邻八乡,包括邻县、邻省的善男信女出于虔诚之心,成群结队到天宁寺朝拜。各地商贩、江湖艺人也按时到海盐赶场,随着大量人潮涌入,就自然而然地开启了天宁寺的庙会模式。庙会期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从6月15日开始,武原镇“断屠”五天,五天内禁杀猪、羊、鸡、鸭等,临时歇业的屠夫们也参加了烧香队伍,放下屠刀虽不能立地成佛,亦可减缓杀业;五天内肉店、鱼行停止卖肉、卖鱼,老板们不能闲着,他们应时顺势,临时贩卖黄纸、香烛,五天下来收入颇丰。本来不大的县城因大量人员到来,一下子沸腾起来。那时武原镇没汽车,乡间的主要交通工具是木船。村庄里七八个人组团,乘坐一条木船,四邻八乡的木船在河道相遇,首尾相连,形成“长龙”。手摇木船虽然速度不快,在慢节奏的年代仍是主要的交通工具,也可免去年迈烧香客的旅途之疲。因此,每年的天宁寺庙会,武原镇市河里都停满了木船,一条接一条的木船延伸到天仙湖。


六月十八天宁寺庙会  黄炳虹画


天宁寺内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除了成群结队的烧香客挤簇声外,有小热昏卖梨膏糖的锣声,有打拳头卖膏药的吆喝声,有藤条圈套小泥人的惊叹声,有烧香客的念佛声,还有西洋镜,拉线木偶戏,三丈吊,猢狲赤膊戏,有各式各样的京货摊,广货摊,铜、锡器皿摊、糖果糕饼摊、烟朵摊、水果冷饮摊,特别是茶水摊上凉菜(粉)的薄荷香,鸡蛋糕摊上的焦香特别诱人。摊贩多,人更多,多的摩肩接踵,无插足之处。据史料记载1951年(包括次年),参加庙会有8万多人,当年武原镇是2496户,9809人。不到1万人的县城,一下子增加了7万多人,这是可以想的闹猛程度。

6月20日后,随着烧香客的离去,庙会自然谢幕,天宁寺又回归到往昔的宁静。



历史上的天宁寺,因天灾人祸曾多次损毁,海盐信男善女的重视和历任当家和尚的虔诚,屡毁屡建,而且越建越好。到了明弘治三年(1490)天宁寺已是占地90余亩,香火十分旺盛的名寺。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天宁寺镇海塔被两次炮轰,塔身弹痕累累。当家和尚了仁法师被日军捅死后,天宁寺开始衰颓,地盘逐步被众多单位和居民占有。1949年以后,席卷大地的反对封建迷信运动,捣毁了无数庙宇神像,不少庙宇作为“公产”移作他用。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征收祠堂、庙宇、寺院等其他公地。天宁寺也一样,寺院被征,佛像被砸毁,僧人被赶走。1956年,11级台风将镇海塔塔顶吹落。残留的镇海塔摇摇欲坠。1960年,为防倒塌,拆去上面3层。到了1979年和1980年,大雄宝殿和天王殿先后被拆除,千佛阁虽幸存下来,因年久失修而危在旦夕。



佛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构成了千千万万民众的笃诚信仰,影响着民风、民俗,民众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改革开放以后,中央统战部、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中国社会科学院颁布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1982]中共中央(19)号)。文件明确地提出:“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现象,我国是一个有多种宗教的国家。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各地方政府也开始对宗教的重视,各项宗教活动也迅速地恢复起来。海盐县政府拨款修复千佛阁,重建大雄宝殿等,还聘僧人住持,恢复了佛教活动场所。



海盐县政府在省文物局和省考古研究所的帮助和指导下,由海盐博物馆经办,于1985年,开始修复千佛阁,1988年,按明代原貌修复竣工。

1996年,海盐县政府发文,批准天宁寺为佛教活动场所。



1999年、2003年,海盐县旧城改造,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晓明法师1999年6月入驻天宁寺,参与寺院建设,主持募捐殿堂佛像塑造和其他庄严布置。

2006年,镇海塔按元代原貌修复竣工。

2008年,晓明法师主持募建观音、伽蓝等诸殿及附属建筑7000多平方。

从此,天宁寺成为占地46亩的海盐第一大寺。


晓明法师

提到晓明法师,有些年轻人会感到陌生,其实他来海盐20余年,常言道“久居成故乡”,所以说他早已融入海盐,而且是个海盐通了。

释晓明, 1972年出生。1989年5月,礼天台山国清寺代理方丈益行老法师剃度出家。同年11月,在宁波天童寺明旸长老座下受具足戒,赐法名乘明,又晓明。1991年后,在慈溪金仙寺、海月寺、杭州上天竺等寺任副监院、监院等职。1999年,因应海盐县宗教局邀请,任天宁永祚禅寺负责人,后历任嘉兴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海盐佛教协会会长,嘉兴市政协委员,海盐县政协常委等职。曾任省佛协第五届理事,市、县青联委员,海盐县慈善总会理事等职。


初入山门的晓明法师


释晓明是天台宗第46世法脉弟子,赐法名念乘乘明;临济宗第43世法脉弟子,赐法名乘明慧融;还是沩仰宗第10世法脉弟子,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的法子,法名衍悟。在众多年轻僧人中,对佛法参悟的程度,根性的高下,会产生不同差异,佛经中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指的就是这一层意思。释晓明能站在佛的立场看佛法,通过谛听,善思,悟出了法法可通涅盘城的意蕴,可见其佛缘和参悟程度已经出类拔萃,所以才被当今佛教界几位德高望重大师收为法脉弟子。成为这些大师弟子后,辈分早已远远超出了同龄人。


晓明法师 做法会


晓明法师童贞出家,在修行的路上,始终注重自身修养,坚持以道感人,以德服人,以佛教中国化方向为理念,光大道场,弘扬佛法。初到天宁寺,他就挑起了恢复寺院古建筑群的重担,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克服重重困难,以弘法、奉献的虔诚之心,从筹资、规划、选料、工程建设严格把关、亲力亲为,带领两序大众用短短的几年时间恢复和建造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华严殿、观音殿、药师殿、伽蓝殿、方丈殿、藏经楼、禅堂、念佛堂、五观堂、僧寮等建筑达一万多平方米,使天宁寺再现往昔辉煌。从当初他接手天宁寺时,只有一座破旧的千佛阁,四周是一片废墟荒地,如今的天宁寺是一座上规模的丛林寺院,祖业振兴,香火鼎盛,道风纯正,这些都是他殚精竭虑努力的成果,其间所付出的劳心劳力是无法用语言或文字来表达形容。2009年,县佛协成立至今,晓明法师作为协会长,先后协助和参与了法喜禅寺、惠泉寺、灵野寺、相国寺、云岫庵等寺院的恢复、重建和管理工作。他更注重佛教对社会的教化、对道德的滋养,带领全县佛教界开展文化交流、讲经说法、公益慈善等系列活动,积极配合推进“文明敬香、生态寺院”、平安宗教活动场所创建等工作,提高信众素质,引导信众爱国爱教,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释晓明俗姓项,名小明,出生于雁荡山大荆镇的农民家中,上有哥哥姐姐,他排行老幺。虽然他在家中最小,却天资聪颖,悟性较强,读书时学习成绩也特别好,无论语文、算术,一直是班上第1名,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担任班长。

采访时谈到求学时的艰辛,他感触良多。学校离家有十来里山路,每天来回要耗费2个多小时,由于身材偏小,父母不识字,这些先天条件远差于镇上的其他同学,为了获得好成绩,所花费的努力也远大于其他同学。至今他仍然记忆犹新,每一堂课老师进教室时,就得领喊一声:起立!然后同学们齐刷刷地全体起立,齐声说:老师好。虽然只是一个起立声,却包含了多少学生争相担任班长的自豪感。在小学毕业和初中毕业的统考中,他的总分均荣膺全镇第1名。



每天凌晨,小明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中起床。去学校全是崎岖的山间小路,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难。其实对不满10岁的少年来说,上山下山都很不容易,每一步都得小心,而且还得加快速度,若稍有怠缓就会迟到。下午放学回家全是上坡路,即使铆足劲头也要走1个多小时。不能松懈,更不能玩耍,因为要做回家作业。那时村上还未通电,山区太阳下山早,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倘若要做作业或看书,就得点煤油灯,煤油灯亮度差,且伤眼睛,因此而留下了难以治愈的眼疾。倘若灯芯拔得高些,就会亮一点,但不能拔高,因为拔高后费煤油。虽然煤油才几分钱一斤,勤俭持家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家规,每个人都自觉遵循这一规矩,小明更是如此。



中饭是在学校吃的。为了节约,小明每天都是带着家里的剩饭,饭盒里再装些咸菜或自家种的蔬菜,在食堂里热一下,便是午餐。一年中很少有荤菜,他更习惯于粗茶淡饭。在食堂热饭也得付1分钱。父亲每月给他5毛钱,食堂热饭将近花去一半,还有一半是买铅笔、橡皮、练习簿等学习用品。他从小就能精打细算,每月下来,还略有节余。同学中,经常有人买糖果或零食,小明从来舍不得多花1分钱,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今天。

遇到下雨天,上学之路更加难行。山间小道长着青苔,不小心就会滑一跤,有时还会滑下三五米甚至七八米的山沟里。山区小孩从小就在山间跌摸滚爬,有一定的抗摔力,却仍然要受伤。那时的村民都很节俭,雨伞是奢侈品,一般都用稍大一点的斗笠代替。然而斗笠只能挡些小雨,遇到斜风劈雨,未到学校就淋得像落汤鸡,尽管如此,到高中毕业他还很少用雨伞。当然,新衣服也是一种奢望,他穿的几乎都是哥哥们穿剩下来且有补丁破衣服。生活上,和其他同学比较,要数小明最差,他并不感到自卑。因为他从不和人攀比,他知道农村种地父母,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能供养读书已很不容易。他把这分感激之情用在学习上,也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雄宝殿


上学途中还有一条溪沟,晴天,溪沟里水很少,每跨一步,就能踩到竖着方型石块。这种方型石块,当地人称之为石丁,差不多六七十公分就有一个石丁,石丁代替了桥,比较方便。如果雨天,特别是连续几天大雨,溪沟里的水喷涌而下,冲击力也很强。这时的石丁早已被水淹没,要过溪沟全凭经验,若跨一步没踩住石丁,就会掉入水中,并且很快就被冲走。由此可见,项小明的求学之路是何等的艰辛。正因为艰辛才养成了他用功读书的好习惯。

2017年,小明参加了一个小型的同学会,会上一位在内蒙工作的老同学,深有感触地对大家说:“项小明如此聪明,读书又用功,成绩也特别好,如果不出家当和尚,如今起码是个教授。”这是老同学们对项小明最恰当的评价。教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也是人们尊重和向往的职位,因为能向学生们传授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然而出家修行,不但能利益人天,远离生死苦恼,还能化度众生,出离苦海,令归正道。所以,在项小明的脑中,再好的前程都离不开名和利,而名利又是一柄双刃剑。只有遁入空门,潜身静修,看淡世界一切,才是最好的人生真谛之路。

年幼的小明,最大的爱好是看书, 12岁那年,村里有了电灯,晚上电灯一开,灯光呈亮,这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所以从小学4年级起,小明就开始广泛地阅读各类书籍,无论哪一本书,拿到手上几乎都能一次读完。他读书的速度很快,虽不能一目十行,也几乎能达到过目不忘。阅读中涉及各种门类的学科,触类旁通,掌握知识面也很广。



他最喜欢读的是武侠小说。在青少年时期,几乎读完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写的武侠小说,这是因为热爱书中行侠仗义的英雄。几乎每本武侠小说都群雄争斗,坏人一时占上风的情节。最终,息人之诤,救人之命,扭转乾坤的,往往是哪个寺庙的得道高僧。在项小明幼小的心灵中,行侠仗义,解苦救难的各色高僧,形象是何等高大,并以此为目标,将来成为救人苦难的僧人。

印象最深的是济公和尚。小明在4年级时,就读完了郭小亭著的《济公全传》。从此以后,被人尊称为活佛的济公就烙在脑中,济公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举止似痴若狂,却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济公懂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的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罚恶的种种美德,给项小明留下了而美好印象。只要与济公有关的书籍,总是千方百计地找来阅读,他如数家珍似的告诉笔者,所读过济公的书籍:《醉菩提全传》《钱塘湖隐济颠禅师语录》《济颠大师全传》《济公活佛》等等。

说来也巧,济公是台州人,小明也是半个台州人;济公最初在国清寺出家,项小明最初也在国清寺出家;济公曾到杭州灵隐寺居住,晓明到了杭州,在上天竺寺居住。济公和晓明相隔近千年,两人初入佛门时,就有如此相似的轨迹,这一切,虽然有些偶然,从偶然中却看到了缘分。



项小明的舅舅在台州,读书时,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到舅舅家住上一段日子,这是因为舅舅和舅妈都很喜欢这个聪明乖巧的小外甥。舅舅家附近有个寺院,小明帮助干完家务后,总喜欢到寺院玩耍。老和尚就觉得这小孩不但聪慧,还有灵性,就开始有意识地向小明讲解一些佛教的故事,久而久之,寺院里所供菩萨的法号及修道经历,也都一清二楚。小明记忆犹新的是老和尚同他讲“佛”字的由来:“佛”字由左边的“人”与右边的“弗”构成,“弗”和“不”在古汉语中是同源字,加上单人旁,就是不同于凡人,所以称之为佛的人,就是超脱凡人欲念的人。

小明回大荆后,只要老和尚去雁荡山,总会替小明带上几本佛教方面的书。老和尚的言传身教和阅读,学到了大量的佛教知识,慢慢地领悟到佛教的四真谛。即苦、集、灭、道四种道理的真谛(苦:从生到死要经历一个个痛苦的阶段;集:指出我们生死流转的原因;灭:要彻底绝除一切邪欲;道:脱离苦的道路。)。这时,萌生了出家为僧的念头。


日本画圣雪舟后代到天宁寺和晓明法师合影(海盐文史界前辈参加)


1985年,父亲因劳累过度而患上重病,寻遍了当地的名医,还是不见好转,又转往台州等大医院治疗,最终诊断为癌症,而且是晚期,没多久,父亲亡故。折腾了一年多,已经化去了十多万元,上世纪80年代的十多万元,是个巨大的数目,不但耗尽了家中所有积蓄,还留下了一部分债务。这时的项小明正在读初中2年级。父亲的离去,家中失去顶梁柱,对他打击很大。父亲患病时苦不堪言的状态,使他领悟到,人的一生本来就经历不少痛苦,最终还是在痛苦中离去。以此联想到佛经中所讲的八苦:一生苦。二老苦。三病苦。四死苦。五所求不得苦。六怨憎会苦。七爱别离苦。八五受阴苦。既然人的一生与苦相伴,还不如脱离苦海出家为僧。


看破红尘皈依佛门

1989年,已下定决心,当年5月,他到天台山国清寺在代理方丈座下披剃出家,出家后即被选为老法师侍者。由于和方丈、老法师在一起的时间很多,方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晓明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耳濡目染的一切仿佛是对他的启蒙。方丈和老法师们经常在一起谈经论法,在一旁的晓明总是认真听,用心记。有时老法师谈论的内容太深奥,初入山门的晓明听不懂,就等到和方丈独处时主动提问、请教。方丈看到这初入山门的小和尚如此用心地学佛,也十分喜欢,空闲的时候,会讲些佛教方面的知识。他告诉晓明“觉悟,因果,真理,意识,思维,境界,缘分”等等,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语中没有这些词汇,是两汉时期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把这些佛家语言一起带来的。如今常听到有人在说或运用这些语言,说明他们已经进入了佛家思想。寺院里供奉的佛像不是神,而是人。释迦牟尼、十八罗汉、达摩祖师、济公、弥勒等等都是凡人,他们经过修行觉悟后才被众生塑成佛像供奉。佛教学说是无神论的,在民间的信仰当中,才产生了神的形象、神的地位。比方说信徒拜佛像,早已当作在拜菩萨,并请菩萨保佑家人健康、生意兴隆、高考中榜等等,愿望实现后,还要再去寺院烧香还愿。因此佛教在民间信仰中产生了神仙的世界。菩萨不是神仙,菩萨二字是梵文原音,翻译成汉语是“觉悟者”,佛就是觉悟者。我们现在还不是佛,是因为还没有修福到一定程度。但佛性就是人性,众生皆是佛,成佛只在自悟本性。方丈对佛的讲解使晓明顿悟大开,并决心潜心修养。



同年11月,晓明在宁波天童寺明旸长老座下受具足戒,法名乘明,由于寺内另一僧人法名为呈明,“乘”和“呈”同音,经常弄错,所以乘明又增添了法名:晓明。具足戒和沙尼十戒相比,戒条更多,多到八大类二三百条。出家人受戒后才成为真式僧人。

出家为僧,一般都要经历“剃度,受戒,接法”这三步。第一步是剃度,剃度后称沙弥,俗称小和尚。其实,还不是正式的和尚。沙弥,梵文的原意是勤策、息慈,意思是勤受师父策励,息恶行慈。沙弥必须受持十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香鬘,不视听歌舞,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沙弥一般要经过师父几年教育后,经众僧观察并研究同意,才能受戒。释晓明出家的头6个月内,就跨越了两大步(相当于读书时连跳二级),而且能在明旸长老座下受具足戒,是众僧们所羡慕的。因为明旸法师不但德高望重,还是中国当代十大高僧之一。著有《圆锳大师年谱》《佛法概要》等书,曾任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中国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北京广济寺、上海龙华寺、宁波天童寺、福州西禅寺方丈,上海圆明讲堂住持。常言道“名师出高徒”,这是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名师都具“伯乐”的慧眼,他看中并收为门生,须有“千里马”资质。



由于明旸法师是临济宗第42代传人,晓明后也在天童寺接受法脉,得法号乘明慧融,成为临济宗法脉第43代传人。释晓明受具足戒后,根据空门规矩,就可去云游(也称“苦行”)。云游的任务是参学、授业、交流、护法、和领悟佛的博大精深。到了一座寺院可以住下来,“住下来”在佛门中称之为“挂单”。挂单后,就得遵守所到寺院规矩,对随遇而安的僧人来说,在哪里挂单就在哪里吃饭、睡觉、做功课。挂单无期限,可长可短,也可转为常驻。对于僧人来说,在哪里修行都一样,挂单只是个名词。红尘滚滚,来去匆匆,人生不过也是过客,不过也是“挂单”而已,“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释晓明到过很多地方,每到一个寺院挂单后,都颇受欢迎。1992年,他走遍了大半个广东省,每到一处,寺院都要挽留他。广东虽然寺院多,僧人也不少,方丈们看重他如此年轻,出家年份不长就能熟诵经文,熟谙法事,有如此好的悟性,是难得的人材。对于释晓明来说,去南方,只是山水风物和心灵的体验,也是交流与参禅悟道的过程。何处可去,何处可留,何处何从都无所谓。大江南北,时过境迁,只要佛留心中,其它一切只是心灵乐章的伴奏而已。

1993年,释晓明在杭州上天竺寺挂单不到10天,监院就要挽留他,并承诺让他任副监院,这是因为监院看重他的佛道福德和参悟能力。监院的眼光不错,释晓明不但功课用功,还非常勤快和节俭。每天早课完成后,天渐亮,他看到走廊过道上灯还亮着,就一个一个地关掉。看到地上脏了,就打扫一下,有闲时还去伙房做个帮手。这些分外小事,完全出于本能,并不想得到什么回报。晓明的一举一动,监院却看在眼里。所以没过多久,就宣布让释晓明任副监院。这一宣布,监院的徒弟却不开心了。他是知客,监院原本是升他为副监院,释晓明一来“抢”走了他副监院职位。



无论寺院还是道观,不管年纪大小,都讲究先来后到,不能逾越这个界限。监院为何破了“先进山门为大”的规矩,破格提升释晓明呢?徒弟跟随他好几年,监院对徒弟的根性一清二楚。释晓明虽然来寺不到一个月,两人比较后,还是觉得释晓明更适合任副监院,因为量材录用,比先来后到更具说服力。

对于释晓明来说,那有不识抬举之理,既然被器重,应当尽力而为之。但心里很明白,人家等了好几年,甚至等了一辈子都等不到的职务,他初来乍到就轻易得,这不一定是好事。所以得处处谨慎,小心处事。从此以后,释晓明在处理各项事务中,都能顾前瞻后,反复衡量,并经常请示监院,听其意见。寺内众僧见释晓明思路清晰,处事干练利索,无论长幼,都能公平、公正待人后,都能给予积极配合。

由于监院年事已高,不便外出,地方政府部门举办宗教方面的活动,也都由释晓明代为参加。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政府对宗教工作的重视,社会活动、会议也越来越多。每次活动都由各寺院负责人参加,释晓明每次都替代上天竺寺监院出席,次数多了,地方政府部门各项会议、活动都直接通知释晓明。释晓明抱着认真态度,每次都积极参加。活动中他始终抱着弘扬爱国爱教,保持基本信仰、核心教义的同时,以虔诚之心认真处理好每一项宗教活动和行政事务。多次活动后,释晓明的清晰思路、处事能力,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领导和宗教界同仁赏识。



1994年,浙江省第一期五大宗教骨干培训班在杭州举办,释晓明代表上天竺寺参加了培训班,并且由省宗教局严局长指定为佛、道教班班长,负责佛、道教界在培训期间的一切事务。有资格参加骨干培训的,都是各寺院德高望重的长老或住持,而释晓明在旁人眼里只是20岁出头的小和尚。殊不知,他虽然出家年份不长,凭他的修养德行和传承辈分,已经是一个年轻的老和尚了。培训班期间,无论是谈经论法,还是料理班务琐事,他都一清二楚,有条不紊。培训期间释晓明以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信仰素质,立大志向、求大觉悟,修身立德的好形象,得到了佛、道教界各位长老的好评,其他教派的代表也对他刮目相看。

1995年,浙江省政府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斗争胜利60周年举办的大会上,释晓明被省宗教局指名,作为浙江省宗教界人士代表,并在大会上作了发言。

1996年起,释晓明先后在慈溪金仙寺、海月寺任住持。

1999年,受海盐宗教局礼请,到天宁永祚禅寺任住持。


重建天王殿  大雄宝殿

释晓明受聘来海盐天宁寺后,县政府指示县建设局,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释晓明也义不容辞地投入到两殿的建设中。寺庙不但是古典建筑,还有佛教的特殊性,作为住持,他处处严格把关,事事亲自过问。天王殿于2002年竣工,大雄宝殿于2003年竣工,两殿建好后,只是空殿,还不到一半工程。县建设局撤离后,还有很大的工程要释晓明独立完成。

要把两殿佛像按古代原貌重新塑好,不但需要查找历史资料,还要花费巨额的资金,当时的天宁寺缺少的就是资金。释晓明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怎么办呢?然而,什么困难都挡不住他弘扬佛法的决心。他走访海盐文史界前辈,虚心请教天宁寺的历史背景,同时还查阅大量典籍文献,经过努力和热心人士的帮助,释晓明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天宁寺的历史沿革了解的一清二楚。使他欣慰的是,天宁寺竟然是我国历史上,曾被称作“第一高僧”的楚石梵琦大师的道场。传承梵琦大师潜心修炼的精神,弘扬佛法,是释晓明义不容辞的职责。



理顺了历史脉络后,要动工须得解决资金难关。当初的天宁寺没资金积余,门票收入也微乎其微。为了节流开源,在释晓明的带领下,寺内众僧都非常节俭。除了省吃俭用,释晓明通过同门师兄弟的关系,向别的寺院作了部分通融和社会募集。虽然筹措到部分资金,离预算仍然相差甚远,本着边建设边筹款的计划,开始塑造佛像。释晓明心中非常明白,虽然资金紧缺,佛像塑造质量丝毫不能降级。

《心地观经》云:“金光百福庄严相,发起众生爱乐心。”道出了佛像的庄严、如法,才能展现佛陀的品德和内涵。佛陀清净庄严的外表,能引发众生的皈投之心和恭敬之意,起到见贤思齐的效果。

天王殿面对乌丘塘,位于寺院最前面,兼作山门。正面开三卷洞门,悬挂着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所书的“天宁永祚禅寺”匾额。殿内正中置3米多长的大佛台,佛台上有木雕佛龛,佛龛内前面是弥勒佛,后面是韦驮菩萨。大殿东西两侧是四大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高达4米,塑造佛像必须要有粘稠性较好的泥土。由于海盐大部分地区都是钱塘江冲积沉土质,找了好多地方粘性都不够,最终在澉浦找到了合适的泥土。经过近半年的塑造,四大天王终于上彩,鎏金礼成。礼成后的四大天王威武庄严,手持宝剑、琵琶、雨伞等法器,脚踏小鬼。殿内柱上分别悬挂“大胜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开口便笑,笑古笑今,世事付之一笑。”“头戴金盔,面向慈尊扶正法;手擎宝杵,眼观恶类镇邪魔。”的楹联。



大雄宝殿是正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中央是6米长的石基座,基座上雕有云龙,麒麟等图案,基座上为莲座,莲座上坐着高大的释迦牟尼像,旁立阿难、迦叶两弟子。像后生光,高高上耀,直至殿顶藻井。佛像前置木雕供桌,桌上放香烛和供品,两侧有铜磐、大鼓等法器,此谓正中佛坛。佛像背后为海岛观音像。观音是大乘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她以海里的大龟或鳖为坐骑。海岛观音这组彩塑像有3米多高,背景人物上下5层,大小108尊,每尊都大漆髹金。以山峦起伏,海涛汹涌为背景。观音菩萨下有长6米的雕花石须弥座,还有3.9米长,雕有唐僧取经等故事的木供桌。两次间有两须弥座,座上分别是骑青狮骑白象的文殊和普贤菩萨像。

大殿两侧是十八罗汉塑像。大殿内外的匾额楹联琳琅满目,而且都出于名家手笔。殿正中上方的“大雄宝殿”匾额,是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所书;下层“宝相庄严”匾额,是灵隐寺方丈木鱼长老所书;东次间“人天安宁”匾额,是台湾星云长老所书;西次间“慈云普覆”匾额是佛学大师、台湾法鼓山的创办人圣严长老所书;正间两旁柱联“天宁万古,宝印高提,纵横挂域中日月;永祚千秋,莲台稳坐,卷舒立方外乾坤”为传印长老撰书。茗山长老,明学长老,新安居士詹瀛生、郑竹三居士、广修长老、贯徹长老、等题字的楹联。这些匾额和楹联的用材精良,制作考究,价值不菲。除了各位长老、居士免费润笔外,还有不少民间人士的资助。


再建钟楼  梵音广布    

释迦牟尼曾说:“若打钟时,一切恶道诸苦,并得停止。”天宁寺钟楼始建于明正统七年(1442),由僧道彞、文胜募建,因年代久远,毁于哪年已无从考证。然而,钟楼是每个寺院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为钟声在佛门中有断烦恼、长智慧、增福寿、脱轮回、成正觉的功效。悠扬的钟声,上彻天堂,下通地府,使听闻到钟声的无边众生,都能得到心灵的安定、启发了自性的智能光明。

重建钟楼,是晓明法师初到天宁寺立下的愿望,由于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在先,两殿建造完毕,加上装修布置等事项,已经化去了三四年时间。

2003年,晓明法师着手建造钟楼。钟楼为正方形分三间,周边长10.5米,二层,高约10米。底层东西开门,前后都有走廊。四周都有玻璃门窗,通透明亮。作为古建筑形式,屋顶为重檐歇山顶,四角起翘,黑色筒瓦,垂脊,上下两层都饰脊兽五,仙人一,正脊两端饰龙吻。钟楼前庭园中有盘槐、桂花各两株,亭亭如盖,正中有甬道通大殿。整座建筑融古典园林和艺术格局为一体,绿树红墙,布局疏朗开阔,雄奇瑰丽,意蕴非凡,显现了典雅庄重的庙堂气氛,又极富自然情趣,给人一种明柱素洁,规模宏阔,气象庄严的感觉。

每当天宁寺悠扬的钟声响起时,众生听闻钟声后,繁多的无明烦恼和不良习气得以消除,痛苦得到解脱。然而我们也得感谢释晓明,他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在资金短缺,时间紧迫短暂的几年中,重建钟楼广布梵音。

 

弘扬师祖道场  新建观音诸殿

释晓明来海盐后,就参与重建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重修镇海塔的基建工作,还独立完成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千佛阁的佛像塑造等装饰工程,重建钟楼等等,如此繁重的工程,忙得他白昼奔波,夜不能眠,还要管理寺庙,带领众僧做好功课,所以说七八年来从未休息过。这是因为他心中装着菩萨,不忘弘扬佛法的初衷。前面工作略作了结后,就马不停蹄再用东片空地,建造观音等诸殿,立志再现天宁寺往昔的辉煌。

笔者在采访释晓明时问到,为什么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还要建造东片观音诸殿?他带着理所当然的语气答道:“天宁寺是梵琦师祖的道场。”简短的一句话,就道出了他继承梵琦师祖衣钵,宏法、奉献的虔诚之心。梵琦法嗣元叟行端禅师,为临济宗第十七世祖,释晓明是临济宗第43世法脉弟子,虽然相隔近千年,却一脉相承又为同一寺院,这就是缘分。

在笔者的记忆中,天宁寺东片原先是搬运站,饭店,剃头砖,照相店,百货店,居民住宅,看守所等。本世纪初的旧城改造,这些单位和民宅拆除后,土地归还了天宁寺,归还后土地一直闲着。要在这16亩地上搞建设并非易事。然而把“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为己责任的释晓明,却早有盘算。

国父孙中山说:“佛教乃救世之仁,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释晓明清楚,自己生活在一个国家强盛,政治稳定,宗教自由的好时期,要时刻保持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恩之心,积极引导众僧以“爱国爱教、护国爱民”为己任。在弘法上,遵循佛教法义,精进念佛,做一名思想觉悟高、自身修养高、念佛造诣高、服务社会、服务众生的好僧人。要服务社会、服务众生,就得营造一个更好的寺庙氛围,建造观音诸殿,就是服务社会、服务众生的切实行动。


农厉四月初八浴佛节举行浴佛仪式


根据设计方案,东片的观音诸殿是近7000平方米的古建筑。这是个很大的工程项目,没有一套具备专业知识的基建管理班子和足够的资金,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出乎预料的是,单凭释晓明一己之力和十分有限的资金,不但完成了7000平米的观音诸殿,而且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金顶辉煌,瑰丽壮观的古建筑群。这群古建筑共128间,以四合院形式,自南向北共有5个院落。中间依次排列着念佛堂、华严殿、藏经楼、方丈楼四座建筑。在中间的东侧是药师殿和财神殿(禅堂),在中间的西侧前半部分,是观音殿和伽蓝殿,在中间的西侧后半部分,是斋堂和厢房,还有一个四合院式的二层和僧房,又名尘外楼和海月楼。

这组高规格的古建筑群,是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格局上有很深的阴阳宇宙观和崇尚对称、秩序、稳定的审美心理,融合了佛教中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

这组高规格的建筑群,全凭释晓明一人上下奔波了2年时间,在这2年里,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完整觉。设计方案下来后,要请政府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就得四处奔波,单单省城杭州,就跑了不下百次。开工前,根据建设规划要求,必须有政府所属的二十多个主管部门盖章,要盖章就得付钱,单建设项目配套费一项,就要几十块钱一平方米。为了省钱,他一个一个部门去跑,去找项目审批的负责人,请求他们给予优惠。而且跑一次不一定碰得到人,二十多个部门跑下来,化去了近2个月的时间,却不同程度地获得收费折扣。他曾对笔者说到,只要能省钱,我天天跑都愿意。



整个工程虽然是招投标包工包料,但是,进来的每一根木料,每一块砖,每一张瓦都严格把关,亲自验收,绝对不允许半点残次的材料用到工程上去。由于材料卡车进不了庙门,释晓明就带头和寺内众僧一起义务卸车、搬运。虽然每次搬运完毕后都汗流浃背,非常疲乏,但每个僧人都乐意为寺庙节约一分钱而甘作搬运工。是的,释晓明不但在建设项目上精打细算,平时生活中,也十分俭朴,他的僧衣都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虽然有些破旧,仍然舍不得买新衣,倘若必须买时,他也挑便宜的买。僧衣的价格是常人想象不到的贵,稍微好一点的就是大几千元,甚至上万元一件,他从来不买这么贵的衣服。在他的带头下,其他僧人同样过着俭朴的生活。生活上可以节俭,在寺庙的建设上,他却是大手大脚,无论是建设时期的用料,还是佛像装饰,都用最好的料。佛台、佛龛、佛柜、供桌、钟、鼓、包括装饰时批灰髹金,特别是给佛像、匾额贴的金箔,都用纯金打造,从不吝啬金钱。



无论去市里还是省里开会,别县寺庙的僧人早就有车,还配有司机,唯独他还坐公交车。后来为批项目,几乎天天跑省城,乘长途车到杭州后再转乘市内公交车,转来转去太费时间,为了提高工作效益,才添了辆普通车而且自己开。起初笔者不明白,一个外来和尚,为何宁愿自己过着清苦节俭的生活,而把所有的精力和资金都倾注到天宁寺的建设上,造了这么多殿堂,塑了这么多佛像,又搞得这么富丽堂皇,你又带不走?接触交谈了几次后,才觉得我这个凡夫俗子,是无法诠释他一心向佛的虔诚之心。就像他所说的那句话:“将此身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是的,佛代表着智慧,佛像的光芒,是众生都能平等享受的阳光,能为一切众生种植善根;能以众生心,做大福田,获天量胜果;也能让愚者转智,病者转健,困者转亨,衣食丰足,家庭和睦,福寿绵长。或许这就是他对佛陀虔诚信仰的原因吧。


(照片由宋乐明拍摄和天宁寺提供)

你可能感兴趣的:(晓明法师与天宁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