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72天,卖了2套房”,这样的事会在澳洲上演吗?

【本文首发于移民帮(yiminbang717),转载请申请授权。】

近日,一篇名为《住院72天,我卖了2套房》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文章开篇讲述了一个令人唏嘘的真实故事:

“因为脑溢血,两个月前,朋友的妈妈住进了ICU。在ICU里,用上呼吸机、营养液、护工等等,几千几万块钱,一下就花光了,连个声响都没有听到。医生说,至于活多久,就看你们准备了多少钱。为此,朋友把家乡的两套房都卖了,准备把全部家当都拿来给母亲治病。但住了72天、卖了2套房、花费130多万,阿姨还是走了。”

我想,文中所说的朋友,要论经济状况,还不算多差,家乡有两套房子,短时间内能马上掏出130多万。而且,生病的不是家庭主要劳动力,至少家庭收入能力没受影响。

即使这样,一个家庭成员的一场大病,就几乎让这个殷实之家一夕之间倾家荡产。除了这样的急症,还有许多慢性重病,面临的不光是长期高昂的医药费,还有24小时伺候患者的护工保姆支出。若得病的恰恰是家里的经济支柱的话,情况简直不敢想象。

那么,在澳大利亚是否也会遇到同样的情况呢?本文是关于我对澳洲医疗的粗浅认识,仅供参考。

一、澳洲实行全民医保

众所周知,澳洲的福利制度在全球的排名都比较靠前,其中全民医保制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澳大利亚医疗卡(Medicare Card)被许多人称为全世界最好用的医疗卡。澳洲的公民、永久居民和部分临时居民都能获得医疗卡,享受免费的公立医疗体系的服务。

澳洲全民医保的保障范围主要有:门诊、医院治疗、药费减免。具体来说包括:医生诊金、化验和检查费、大部分手术及治疗程序、某些眼科和牙医的检查治疗、购买PBS清单上的药品超过限额的部分。

当然不是所有治疗都包含在免费医保中,比如:试管婴儿、美容整容、部分牙科检查和治疗、物理治疗、针灸、眼镜、助听设备等等不能免费。

二、看病流程

1、家庭医生

在澳洲,如果哪里不舒服,一般是先看家庭医生,又叫全科医生,英文简写是GP。在标有“Bulk Billing”的家庭医生诊所,凭医保卡完全不用交一分钱。不是Bulk Billing的要自己先付钱,然后凭卡去医保点报销一部分或者全部。

家庭医生门诊不在医院,而是遍布各个居民区,规模很小,就像一个小公司的办公室一样。一般一个诊所有几个全科医生坐诊,看病不分科。家庭医生能治的就直接处理了,一般是开个药方,患者自己去附近的药店买药。

关于买药:

澳洲是医药分家的。

关于买药,有个澳大利亚国家药物补贴计划叫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简称PBS。主要是说:在PBS清单上的药品,不管多贵,只要费用超过了上限,澳洲政府就会报销大头。目前每副药患者最多花三十多澳元,多出来的部分国家承担。而不在这个清单上的药品则需要完全自付。

这个药物清单和上限额度随时会有调整,比如:2018年4月1日起又有11种新型治疗方案,包括治疗哮喘、糖尿病、关节炎、癌症和眼部疾病的,被列入澳大利亚国家药物补贴计划中。

下图是女儿小时候在家庭医生门诊拍的,候诊区有玩具供小朋友打发时间。

2、专科医生

如果家庭医生认为自己诊断或解决不了,就会开一张推荐信,让患者去找专科医生,英文是Specialist。专科医生也分公立医院和私立系统的,只有公立医院专科医生诊金可由政府报销一部分或全部。

如果家庭医生认为需要做某些检查,会让患者到有相应仪器设备的检查中心去做,比如X光和病理化验。这种检查中心每个区都有。规模较大的家庭医生门诊有时也会有一部分检查仪器,那就更方便了。

至于检查费用,有的地方要自己付,有的地方可以政府支付一部分或者全部。提前跟医生说一下,医生会尽量帮你找有Bulk Billing的,就是政府可以代付的地方做。

3、医院手术和住院

a)公立医院全免费

凭澳洲医保卡,可以在澳洲的公立医院享受全免费的手术、治疗、护理、食宿、以及出院后的继续治疗,包括生孩子,当然也包括ICU的治疗。

所以,那个“因为脑溢血而住院72天卖了2套房”的故事,在澳洲,只要有医保卡,是基本不会遇到的。

b)公立医疗资源紧张,私立医院和商业医疗保险为补充

由于公立医疗体系的资源紧张,如果不是急需处理的疾病,在公立医院要排队。一个小手术排几个月的队很常见。但如果是危及生命的手术,当然是会立即安排。

我朋友的孩子想在公立医院补牙,结果排了一个月的队。他们没买私人医疗保险,如果不想排队,自己花钱在牙科诊所或私立医院是很贵的,好在补牙这事儿,晚一两个月也还能接受。

私立医院有着更高效和优质的治疗服务,但凭医保卡不能免费,因此,许多人购买商业医疗保险,以便享受更快更好的医疗服务。

c)公立医院的住院服务

我另一位朋友,家里老人得了癌症,从诊断到手术都在公立医院,自己几乎没花什么钱。手术后的护理也都由护士负责,完全不需要家属停下工作陪床伺候。

住院期间的饮食由护士亲自送到床边,有任何事情都可以按钮找护士。感觉在中国是护工干的活儿,在澳洲都是护士包了。所以澳洲的护士永远紧缺,当然这是另一个话题。

我曾去医院探病,病房条件很好,是个两人间,用挂帘隔开。到处整洁干净,最关键是特别安静,我们说话都不由自主地压低声音窃窃私语。

探病时,刚好遇到护士来送饭和药,还热情地和我们聊了一会儿,说了说老人的恢复情况,言谈中满是对患者的夸赞和鼓励。

最贴心的是,因为老人不会说英文,专门安排了会说中文的护士。

后来,医生认为老人的病已没有治疗意义。就建议放弃治疗回家养着。因为是全免费的公立医疗,医院不会浪费有限的资源在没有意义的治疗上。但出院后的治疗服务,医院还是全部负责了。

老人从医院搬回家,是医院派车和医护人员护送的。就连家里的病床,都是医院免费借用的,那是可以升降调节并附带自动输液机器的病床。医院每天派医护人员来看两次,一直到老人病逝。

而这一切服务,都是免费。

下图是澳洲公立医院的病房一景,摘自网络:

经历了朋友家的这件事,我最大的体会是:

在澳洲,如果家里有人得了大病重病,不考虑精神层面的话,对其他家庭成员的影响是可以非常小的。除了诊断和手术时,家属必须请假来医院商讨治疗方案什么的,病人住院期间完全不需要家属陪护,只需要经常来看望一下,吃喝拉撒的事情全由护士承担。

所以,澳洲的不婚族和丁克族相对来说并不少见,也是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的。毕竟,在这里,无论生病还是养老,都不用依靠亲人和儿女。

回想在中国的时候,家里谁得了病,如果没有亲人在,简直无法想象。许多时候,一两个亲人都不顶事儿,得要七大姑八大姨轮番帮忙顶着,那种生活突然陷入混乱的感觉,真的比亲人的病痛更让人难受。

4、医院急诊

如果遇到严重的紧急情况,料想家庭医生是处理不了的,可以直接去医院看急诊,或者叫救护车。在公立医院看急诊的费用凭医保卡免费。但救护车的费用大多需要自己支付,全澳只有塔州和昆州政府给提供免费的紧急救护服务。

同样,因为公立医疗资源的紧张,公立医院的急诊也往往成了“慢诊”。许多孩子发高烧去看急诊,护士检查之后认为危急程度不高的,就只能等。有的等了几个小时,烧都退了,直接又回家了。

三、澳洲医保卡在其它某些国家也能使用

澳洲的医保卡功能之强大,还体现在:出了国还能用。

根据澳洲互惠医疗保健协议,澳洲医保卡可以在以下国家得到跟澳洲一样的基本医疗待遇:新西兰、英国、爱尔兰、比利时、芬兰、意大利、马耳他、荷兰、挪威、瑞典、斯洛文尼亚。

另外,根据澳洲退休金福利互惠协定,持澳洲医保卡的老人,在30个国家居住时,可以享受他们国家的养老金福利。

当然,无论享受多么免费优质的医疗服务,都不如没病的好。健康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资本。在没病的时候,别忘了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注重锻炼和养生。无论在哪个国家,生病都是个麻烦。防病于未然才是关键。

(文中未注明来源的图片均来自网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住院72天,卖了2套房”,这样的事会在澳洲上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