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12)

        第三章  是师非师,是课非课

        齐白石作画,求的是“在似与非似之间”,不似,画牛像马,画樱桃像苹果,叫欺世;全似,画人把每根头发都描出来,就不叫艺术。

      如同白石老人作画,于老师的为师之道,也在“似与非似之间”,即是师非师,似课非课。

      我们的老师太过于像老师,学生太过于像学生,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无法亲近我们,那么“亲其师信其道”就无法取得好的效果。既然师生关系是平等的,我们就不妨放下架子,不以长者自居,不居高临下的俯视学生,而应该蹲下来看学生,在教学中实现“平等对话”。有了这些认识,我们才会有好的心态,才会放松心情,遇到不顺心的事,才能赢得“整理心情”的时间。

      于老师对自己“约法三章”:

      ——不倒背手。手背在后面,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就有了长者的架子;有了架子,学生就不大好接近,或者不愿接近。

      ——主动和学生打招呼,无论在校内还是校外。不要等学生向我们敬礼了,才搭理他们。更不漠视学生的敬礼,总是还以微笑,还以点头,还以“你好”。

      ——课间尽可能和学生一起玩,或者看他们玩,或者与学生交谈。

    (未完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读于永正老师《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