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与黑》:人性一旦扭曲,必将走向灭亡!

法国作家斯汤达的小说《红与黑》就塑造了一个野心勃勃的青年于连。他将本来可能是雄心的抱负引入歧途,其奋斗之路更像一条自我毁灭之路。

《红与黑》中我对主人公于连的人生经历深有所思。于连十分聪明,他能够将《圣经》倒背如流,并以此向别人炫耀,企图占据别人心目中的一席地位,但命运总在捉弄人。

他出身卑贱,仅处在微不足道的仆役地位,无论他付出多少的发奋都无法填平阶级的沟壑,在那些贵人眼里,于连只是一个忠于效劳的佣人罢了。然而于连从不局限于自己所处的位置,他想在社会上实现自己的价值,可又无能为力,因而对现实充满嫉恨。

他不甘于贫贱,一心向往拿破伦时代的沸腾生活,渴望透过从军去建功立业,青云直上。但在王政复辟时期,在极端反民主的贵族资产阶级统治下的法国,于连看到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只有透过教会一途他才有期望跻身上流社会。

于连开始在维立叶尔市长府上当家庭教师,为了报复贵族资产阶级对他的鄙视,找到迅速爬上去的捷径,他很快赢得了市长夫人的欢心,并成为她的情人,因此得以进入修道院学习,企图以此到达发达的目的。他最后到了巴黎,又有幸成为候爵的私人秘书,同时勾搭上了候爵的女儿玛特儿。正准备和玛特儿结婚,实现自己飞黄腾达的美梦的时候,市长夫人出于嫉妒,在听她忏悔的教士的指使下,给候爵写了一封揭发他丑行的长信,使于连的野心和梦幻完全破灭了。在他绝望之余,一怒枪击了德·瑞那夫人,受到了严厉的审判,最后被送上了断头台,从而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

在他脑海里总显现出:“在一切事业里都需要聪明人,在拿破仑统治下,我将会是一名军官……”他疯狂崇拜拿破仑,梦想有朝一日能突破等级森严的阶级界限,进入上层社会的权贵之中。可他却不知道,拿破仑由于不甘心放下最拿手的炮兵,结果使战场的形势迅速逆转,遭到了惨不忍睹的失败。

于连排斥他人对拿破仑的讽刺诽谤,继续固执地迷信拿破仑,默守自己的“原则”,宁愿在不重要的战场上做些让步和牺牲,坦然理解次要战场上的损失和耻辱。正因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地靠近成功,才能实现他的“抱负”。然而聪明被他夸张地用在野心的扩张中,在权欲的驱使下,他像一个失去重量的人,完全丧失了人性中真实的光辉。

书中,法国正是七月革命前夕,统治者剧烈交替的变动时代,一方面是以“红”为象征的拿破仑时代军人的荣耀;另一方面是以“黑”为象征的王权复辟的时代拥有势力之僧侣阶级的黑衣,他们左右着人们命运的轮盘。于连也置身其中,被历史的游戏所蔑视:在这个完全没有选取的时代,要么继续做一个木材商人,要么就让野心吞噬自己善良的心。其实,一个人不管他所处的地位多么的显赫或多么的卑微,只要做好自己就能够了,何必歧视自己的所有,为了追求心中的目标而竭尽全力,急于求成,不择手段。

然而不幸的是,现实中大多数凡人都会情不自禁地像于连一样,沉溺于自己臆造的幻想中,痛苦得不能自拔。

如王小波所言,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对他人已获得的成就虎视眈眈;同时忘却自己人生发奋奋斗的无限完美可能性,只一心一意想要报复或偏执走捷径。这些人同于连一样,膨胀的欲望日日吞噬他们原本单纯的人性,经年累月,人性日渐扭曲,最终走向自我毁灭。

  红的仍旧是红,黑的仍旧是黑。

  高尚是高尚者的通行证,卑鄙是卑鄙者的墓志铭。

你可能感兴趣的:(《红与黑》:人性一旦扭曲,必将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