彬,引起F的速度只有426.831米/秒,我好怕。
1
这行娟秀的刻字,是郑敏留下的。丁仪不止一次看过她留下的笔记。
她刻下的量子化碑文,是一个全面描述宏原子的数学模型!
通过观察宏电子的运动,借助这个数学模型,可以精确定位对应的宏原子核的位置。宏原子核,是尺度1~2米的一根无限细的弦,像球状闪电一样,它是肉眼可见的,因为光线在其附近会发生弯曲。
“如果人类生活在一个没有摩擦力的世界,牛顿三定律可能会在更早的时候由更普通的人来发现。当你本身已经成为一个量子态的宏粒子,理解那个世界自然比我们要容易得多。”
量子化的郑敏,就这样帮助活着的人找到了宏原子的奥秘。接下来,宏原子核的观测和捕获过程进行地很顺利。
在蓝天的背景上,那根弦影影绰绰地出现,与空泡一样,它是透明的,仅靠着对光的折射来显形,如果处于静止状态,凭肉眼根本不可能看到,但弦却在空中不停地弯曲扭动着,这是一种奇怪的舞蹈,变幻莫测且充满狂放的活力,对观察者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和催眠作用,以后,理论物理学中多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词:弦舞。
难以想象,就是这样一根跳舞的透明弦,居然与遥远处的一个晶莹的空泡组成了一个半径五百多公里的原子!这些原子组成的那个宏宇宙有多大呢?
2
捕获的弦被吸附在电磁线圈阵列上,每两个线圈间隔至少八米,且周围还设置了隔断磁场。
在一次林峰将军主持的弦问题的会议上,丁仪作了技术报告。
“宏世界与我们世界的物质元素是很难类比的,由于宏原子核特有的弦状结构,使它们之间的融合变得很容易,所以宏原子间的聚变反应比我们的原子要容易得多。而宏粒子的运行速度普遍比我们世界的粒子慢许多个数量级,这样,从宏世界的角度看,每秒四百多米的撞击速度已经相当于我们世界的临界速度了。所以,达到临界速度的相撞肯定会引发核聚变。”
“有一个问题,也是最重要的:宏聚变能量的大小和作用范围。”
“首长,正是这个问题在理论上变数很多,难以确定,所以这也是我们最担忧的。”
“那我们试着给出一个比较保险的上限,比如一千五百万到两千万吨TNT当量。”
”宏粒子的能量释放具有高度选择性。传统的核聚变,其能量释放是完全没有选择性的,它的能量与周围所有的物质都能发生作用,大气、岩石、土壤等等,都能够使其能量迅速衰减,所以传统核聚变虽然能量巨大,但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但宏聚变不同,它释放的能量只对特定的物质发生作用,除了这类物质之外,其他物质对宏聚变的能量是完全透明的,如果这种特定物质的量很小,那么宏聚变的能量衰减就很小,可以作用到很大的范围。举个例子:两千万吨级的能量,如果释放目标没有选择性,只是将五十公里半径的区域化为焦土,但如果这能量只与头发发生作用,那么足以将全世界的人都烧成光头。”
这是一个有趣的比喻,但没有人笑。
3
球状闪电研究基地从北京近郊被迁到了西北某地。在那里,宏聚变实验的准备工作紧张地进行着。
两座弦加速导轨很快建好,它们各有十多米长,在保密代号中被称作“1号桥”和“2号桥”。两根弦将分别在两座“桥”中被电磁场加速至二百五十米每秒,然后在一点相撞发生宏原子核聚变。
大量从国外进口的电脑主板等电子垃圾堆满了戈壁滩,这些带有巨量芯片的板卡被设置成以聚变点为圆心的三个目标圈,最里面一圈的半径为十公里,最外圈的半径达一百公里,包括了戈壁边缘的两个小县城。
在最后一次工作会议上,丁仪说:“我只提醒一点:在宏聚变发生点附近,由于能量密度极大,能量已不存在目标选择性,在聚变点周围两百米半径内,一切都会被烧毁,所以加速导轨只是一次性的,试验人员至少要与聚变点保持两千米以上的安全距离,且注意身上不要携带电子设备。”
大家等着,但丁仪没有再说话。
“就这些?”许大校问。
“该说的话我都在该说的地方向该听的人说了。”丁仪面无表情地说。
“真会发生什么不可预测的事情吗?”林云问。
“到目前为止,对于宏聚变,我还没有发现什么事情是我们能预测的。”
“即使聚变的能量只摧毁了第一目标圈的芯片,我们也得到了一件不可防御的武器,想一想,一支舰队如何防御十公里外的一次爆炸呢?而这次爆炸将使舰队的所有电子系统瘫痪!”林云兴奋地说。
基地的人们都处于这样一种心态之中,上次的失败使他们失去了一次创造历史的机会,现在这种机会再次来到他们面前,而且更加真实。
就在人们以为实验快要进行之前,上级下达了一项命令:停止有关宏聚变实验的一切准备工作和实验性研究。
因为就像丁仪所讲的那样,“对于宏聚变,没有什么是能够预测的。”
军队需要对战争负责,但更要为整个人类文明负责。
球状闪电的全体研究人员被要求撤离基地。
这出乎众人的意料。但是情绪最激动的人,是林云。
“在如此严峻的战局面前,仅仅因为那些虚无缥缈的危险,我们就要放弃一次胜利的机会?”
“我是在执行一项崇高的命令,这个命令是那些比你更理智、更有道德、更负责任的人做出的,这些人中包括你的父亲。”宣布命令的杜玉伦将军对林云说。
林云没再说话,她的胸脯急剧起伏着,眼眶中充盈着晶莹的泪,目光却如火一般炽热。
丁仪看到,她很快平静了下来。
“叫个人跟着我吧,我要去聚变点拿些私人用品。”
在大家都在为基地交接的事情忙碌的时候,林云提出要到聚变点去。
这是人们最后一次见她了。
就这样,林云敬了礼后转身,走向一公里之外的聚变点,消失在外面大戈壁上如血的残阳中。
这时谁都没想到,一个恶魔般的计划已经在林云心中酝酿成型。
4
“林云和其他五名年轻军官用武力占领了聚变实验点,要强行进行宏聚变试验,目前两根弦已在加速装置中,聚变随时可能发生,您看......”
得知林云的计划后,杜将军拨通了林峰将军的电话。
“这需要请示吗?”林将军语气很平静,“摧毁聚变点。”
“是!首长。”
距离聚变点最近的导弹阵地,在一百五十公里外。
“我说,不能再有别的选择吗?关于宏聚变......”丁仪试图挽回局面。
但此刻导弹已在途中。
此时,人们从扩音器中听到林云的声音:“爸爸,您晚了。”
语气平静。
宏聚变是无声的,按照一位目击者简洁的说法,宏聚变时比平时都要安静,似乎大自然中的其他声音都被屏蔽了,一切在不可思议的宁静中进行。整个宏聚变过程,看上去就是一轮蓝太阳的升起和落下。
首先是大篷中发出蓝光,很快人们就看到了那个还很小的蓝色光球,因为这时大篷正在变成透明的,仿佛是一张悬在光球上方的大玻璃纸,它很快像熔化似的坍塌了,奇怪的是,坍塌时大篷的各个部分都向着聚变中心收拢,整座大篷就像被吸入一个旋涡似的被吸进了光球之中,在周围没有留下任何残余和痕迹。
大篷消失后,光球继续扩大,很快便以一个蓝太阳的形象出现在戈壁滩上,当它停止膨胀时,半径达到二百米,这正好是丁仪预言的距离,只有在这个距离之外,宏聚变的能量才呈现选择性,而在这距离之内,由于极大的能量密度,一切都将被毁灭。
蓝太阳在最大的状态维持了约半分钟,这期间它很稳定,加上此时笼罩一切的诡异的宁静,它居然在这短暂的时间给人一种永恒感,仿佛自世界诞生之日起就在那里似的。
蓝太阳使西边已落下去一半的夕阳黯然失色,整个戈壁都淹没在它的蓝光中,使这个世界变得陌生而怪异。
这是一个冷太阳,人们即使在近处,也感觉不到它的任何热量。
终于,有声音打破了宁静,这轻微的噼啪声从桌上的电脑里发出,从人们身上的手机中发出——是电子芯片被毁灭的声音。
从此,在大得无法想象的宏宇宙中,两个氢原子消失了,一个新的原子诞生了,这个事件不可能被宏世界的任何观察者觉察。
与我们的世界一样,只有当一亿亿对弦同时缠绕在一起时,才能产生一起能够被他们称之为事件的事件。
5
夕阳静静地照着大戈壁,照着基地,红柳丛中传出几声鸟鸣,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人们看到,聚变点的一切都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留下平放在戈壁滩上的一面半径二百米的大镜子。丁仪仔细地观察思考,怎么也想不出是什么机制把这片熔化后的戈壁抹地这样平滑。
与此同时,宏聚变汹涌的能量正在向四面八方传播,这能量轻易地越过了三个目标圈,将散布在半径为一百公里的区域内的八万吨芯片一举化为灰烬,之后继续推进,又向外扩散了一千多公里才被沿途的巨量芯片完全衰减。
这次以芯片为能量释放目标的宏聚变,将三分之一的国土拉回到了农业时代。在未来,它也有可能使地球这块大硬盘格式化,越先进的国家受到的打击就越大。而在向信息时代恢复的过程中,将出现一个不确定的世界格局。
“敌军联盟已经瓦解,纷纷宣布单方面停火,并开始撤军。”
战争结束了,也算是因祸得福。
6
战后,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传统了许多,单身的人纷纷组成家庭,丁克家庭也纷纷有了孩子。战争使人们对过去习以为常的东西珍惜了许多。
丁仪有了情人,陈也与大学同学结婚,开始了温馨的正常生活。
球状闪电的秘密已经公开,关于它的民用研究也飞速发展起来,它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应用,比如,用球状闪电烧掉癌症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却不伤害其他组织......
一天,陈伏案工作到深夜,抬头发现了写字台上的一个紫水晶花瓶。里面不知什么时候插进去的两束花已经枯萎,他将它们扔进了纸篓,然后靠在椅子上闭起双眼,就这样什么也不想地坐着。
突然,他闻到了一阵清香。
他很熟悉,那是林云身上的气味。
他猛地睁开眼,就在书桌上的紫水晶花瓶上,出现了一朵蓝色的玫瑰,但一瞬间就消失了,只剩空花瓶静静地立在那里。
“是你吗?”
没有回音。
“我知道是你。”
仍然没有回音,万籁俱寂。
我闭上眼睛又睁开,玫瑰没有再出现,但我知道它就在那里,就插在紫水晶花瓶上。
那是林云送给我的量子玫瑰。
到这里,「《球状闪电》速读」就全部更新结束咯!因为篇幅的缘故,里面有一些情节被我删减了,比如江星辰是林云的男朋友,但他也是珠峰号航母的舰长,在原著中,陈博士对珠峰号沉没的伤感,也有一部分是来自这个原因。后来林云在“海上伏击”失利后的无助,也是基于男友牺牲后的脆弱;另外还有郑敏留下的“隔页烧焦”笔记本,算是对球状闪电奇异特性的进一步说明,也是后来宏原子奥秘解开的一个线索;类似的还有在球状闪电研究基地发现的羊叫声,是动物实验后量子效应的结果......这些都是我认为不会影响情节走向的部分(我的水平有限,也许这些被删减的内容背后有更深层的含义),但如果将所有情节都罗列出来,那么“速读”的意义就不大了。所以朋友们如果对小说感兴趣,还是去看完整的版本比较好,在微信阅读就可以搜到的。
我第一次看这部小说是在2019年,当时看只觉得惊奇有趣,大刘的超级脑洞一下子吸引了我。后来又仔细读了《三体》,接着是《乡村教师》、《镜子》、《围观尽头》等等其他的一些短篇,那以后就更喜欢大刘的文字了。碰巧当时的工作是新媒体运营,想着做一个科幻系列读书作品,但因为拖延症晚期,就搁置了图片,现在疫情被关在家里,正好趁机完成这个愿望~
我深知自己各方面的不足,在我的理解中,速读要做好相应的删减调整,将重要的情节线索以一种流畅的笔触衔接起来,对小说关键情节及氛围的把握要求很高,自己不一定可以胜任。市面上的速读节目如文曰小强,已经在这方面做的炉火纯青了,而且这些牛人用视频的方式将速读呈现出来,增加了视觉冲击,能让读者看得更爽。说起来像这样的文字速读实在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作为一己私心,我还是想通过做这样一个系列,来重新回顾一下这部充分满足人想象力需求的优秀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