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端刻薄
赵秋谷始与阮翁相得,后乃龃龉,因作《谈龙录》一编,句句赞,却句句刺,至尖极冷,下笔如刀。推其由,不过因不借声调谱之故,亦何至忮刻如此,然犹曰文人相轻,积习使然耳。至梅圣俞《碧云騢》一书,其于文潞公、范文正公,信口诋污,不遗余力,夫人知为必无之事,而凿凿言之,跃跃书之,究之于二公非有不共深仇,特以怀才不偶,因而归怨宰执,为此丑诋,妾媵婢女之所为,而乃名士为之乎?且迄今千载而下,两公之名,争光日月,而圣俞反因此而共识为有文无行之人,则亦何苦以己矛刺己盾耶?又钱世召《钱氏私志》于欧阳文忠多有微词,而簸钱一事,尤哓哓不休,末乃自露口供,因《五代史·十国世家》痛毁吴越,而《归田录》又未叙文僖美政之故,怨讟之于人,顾不甚哉!总之,发人阴私,攻人暧昧,实则丧人德,虚则丧己名,快一时之笑骂,淆千古之是非,文人最易犯,而实宜切戒者也。〔或曰:“魏泰所作,嫁名圣俞者。”〕
〔试注〕
1、赵秋谷:赵执信(shēn古同“伸”)(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知如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十四岁中秀才,十七岁中举人,十八岁中进士,后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洪升所作《长生殿》戏剧,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赵执信为王士祯甥婿,然论诗与其异趣,强调“文意为主,言语为役”。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刊行的有《饴山诗集》十九卷,《饴山文集》十二卷,《诗余》一卷,《谈龙录》一卷,《声调谱》一卷,《礼俗权衡》两卷等。
“执信”二字,语出《周礼·春官·大宗伯》:“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谷璧,男执蒲璧”。“信”音shen。通“伸”,同“身”。周以玉作六瑞,表示爵位等次。信圭为六瑞之一,刻人形,作伸状;躬圭,刻人形,作屈身状。盖因爵位不同,而所刻不同形象以辨别之。
2、阮翁:王士禛(乾隆时谕改名士祯,后避雍正皇帝(胤禛)讳,改名士正)(1634-1711) 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文游台主人、诗亭逸老、羼提居士、羼提道人。新城 (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 罢官归里。王士禛喜交游,顺治十二年(1655)游历下,曾集诸名士于大明湖,赋《秋柳诗》 4首,和者数百人,名噪一时。他在扬州时,“昼了公事,夜接词人”。常与宾客泛舟红桥平山堂,酒酣赋诗。后奉命入蜀、下南海,遇佳山胜水,名刹古迹,必登临赋诗。康熙帝曾征集他的诗,得300首,名《御览集》。他在当时声望很高,充当诗坛领袖数十年。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他取司空图所谓“味在酸咸外”,严羽所谓“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来标示旨趣。他自称“平生论诗凡屡变”,但倡导“神韵”之说始终没有变。他早年选辑唐诗定名为《神韵集》(已佚),作为家塾读本。之后,多次强调诗以“神韵”为妙,如说:“神韵二字,予向论诗,首为学人拈出。” (《池北偶谈》)晚年,编选《唐贤三昧集》,以“隽永超诣者”(《唐贤三昧集序》)入选,而不录李白、杜甫二家诗,可见选诗仍以“神韵”为准。所谓“神韵”,主要是指诗的意境“以清远为尚”(《池北偶谈》),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
3、谈龙录:该书主要为反对王士禛“神韵说”而作,主张 “诗以言志”,必使后世因其诗以知其人,而兼可以论其世”。这些观点至今仍有一定意义。
4、忮刻:zhì。褊狭刻薄。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 秦檜 ﹞明日入堂,忽问曰:‘闻昨日奏事甚久?’执政惶恐,曰:‘某惟诵太师先生勋德旷世所无,语终即退,实无他言。’ 秦公嘻笑曰:‘甚荷!’盖已嗾言事上章。执政甫归閤子,弹章副本已至矣。其忮刻如此。”《明史·李善长传》:“ 善长外宽和,内多忮刻。”《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待人傲慢骄奢,居心忮刻阴险。”
5、梅圣俞: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6、碧云騢:书名。宋·魏泰作,托名宋·梅尧臣 。宋·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二:“﹝ 魏泰 ﹞有一书,讥评巨公伟人闕失,目曰《碧云騢》,取庄献明肃太后垂帘时, 西域贡名马,颈有旋毛,文如碧云,以是不得入御闲之意。嫁其名曰都官员外郎 梅尧臣 撰。” 清·钮琇 《觚賸续编·自序》:“《碧云騢》实败友声,《黑心符》奚关世教。”
騢:xiá。毛色赤白相杂的马。
7、文潞公:文彦博(1006-1097),字宽夫,号伊叟,汾州介休(今属山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书法家。详见卷一128注。
8、范文正公:范仲淹(989年-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9、钱世召:钱彦远(生卒年未详),字子高,宋钱塘(今杭州)人。吴越王钱倧之孙,钱易长子。以父荫补太庙斋郎,累迁大理寺丞。第进士,以殿中丞为御史台推直官。举贤良方正科,擢尚书祠部员外郎、知润州。上疏言事,称农为国家急务,宜置劝农司,设法劝课,除害兴利。后又弹劾杨景宗、郭承祐等小人,多见听纳。为人豪迈,其任言职,数有建树,卒于官。
10、钱氏私志:笔记。旧题钱彦远(一作钱愐、钱世昭)著。一卷。原本二卷,今本仅一卷,据钱曾《读书敏求记》所考,乃钱愐所记,钱世昭“叙而集之”(钱世昭序)。是书所记,皆宋时朝野杂事,涉及到欧阳修、王安石、苏轼等著名文学家的一些轶闻,乃文史研究可资参考的资料。今传本有《百川学海》、《古今说海》、 《学海类编》、 《说库》等本。
11、欧阳文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在政治上、文学上、史学上均有较高成就,官至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死后谥号文忠,累赠太师、楚国公。
12、簸钱:古代一种以掷钱赌输赢的游戏。唐·王建《宫词》之九三:“暂向玉花阶上坐,簸钱赢得两三筹。”宋·钱愐《钱氏私志》:“内翰伯见而笑云:‘年十七,正是学簸钱时也。’”清·褚人穫《坚瓠首集·词诬欧阳文忠》:“十四五,閒抢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林之夏《赠友》诗:“记得簸钱时节近,青溪同拜小姑祠。”
13、哓哓不休:xiāo。哓哓:争辩声;休:停止,完。形容争辩个没完。出自:唐·韩愈《重答张籍书》:“择其可语者诲之,犹时与吾悖,其声哓哓。”
14、归田录:《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馀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有闻而诮余者曰:“何其迂哉!子之所学者,修仁义以为业,诵《六经》以为言,其自待者宜如何?而幸蒙人主之知,备位朝廷,与闻国论者,盖八年於兹矣。既不能因时奋身,遇事发愤,有所建明,以为补益;又不能依阿取容,以徇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当其惊风骇浪,卒然起於不测之渊,而蛟鳄鼋鼍之怪,方骈首而闯伺,乃措身其间,以蹈必死之祸。赖天子仁圣,恻然哀怜,脱於垂涎之口而活之,以赐其馀生之命,曾不闻吐珠衔环,效蛇雀之报。盖方其壮也,犹无所为,今既老且病矣,是终负人主之恩,而徒久费大农之钱,为太仓之鼠也。为子计者,谓宜乞身於朝,退避荣宠,而优游田亩,尽基天年,犹足窃知止之贤名。而乃裴回俯仰,久之不决,此而不思,尚何归田之录乎!”余起而谢曰:“凡子之责我者皆是也,吾其归哉,子姑待。”治平四年九月乙未庐陵欧阳修序。
15、文僖:钱惟演(977-1034)北宋大臣,西昆体骨干诗人。字希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吴越忠懿王钱俶第十四子。从俶归宋,历右神武将军、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累迁工部尚书,拜枢密使,官终崇信军节度使,博学能文,所著今存《家王故事》、《金坡遗事》。谥文僖。后人又称钱思公。
16、怨讟:dú。亦作“怨黷”。怨恨诽谤。《左传·宣公十二年》:“昔岁入陈,今兹入郑,民不罢劳,君无怨讟,政有经矣。”杜预注:“讟,谤也。”
17、魏泰:北宋士人。字道辅,襄阳人。出身世族。姐魏氏是北宋著名女词人,封道国夫人;姐夫曾布官至丞相。从小好逞强行霸,尝于试院中殴打考官几死,因此不得录取。后博览群书,但不思仕进。性诙谐,尤好谈朝野趣闻。善辩,与人谈笑,莫有能挡其词锋者。徽宗崇观年间,(1102-1110年),大臣章惇赞其才,欲任以职事、辞不就。晚年居家,倚仗姐夫之势,横行乡里,邑人深为不满。又爱讹托他人之名作书,如借武人张师正名作《志怪集》、《括异志》、《倦游录》;借梅尧臣名作《碧云》。以真名著有《临汉隐居集》二十卷、《临汉隐居诗话》一卷、《东轩笔录》十五卷,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