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比我更懂我

文 | 触角

偶然有机会看到卡洛·罗韦利《时间的秩序》这本书,它重塑了我对时间的认知,与其说它是一本物理科普读物,不如说更似一本哲学书。

那些关于时间的有趣现象,不管是用公式还是用文字,似乎都不能完美的描述它的玄妙。

文 | 触角

犹记得学习物理的时光可以追溯到高中时期,很难想象时隔多年以后,重拾一本通俗易懂(当然,只有文字是通俗易懂的)的物理科普书,并从中读出了哲学的味道,给有些僵化的大脑上了一堂有趣而深刻的课。

两百多页的书虽轻薄,却让人读出了厚重。让我印象深刻的章节是第六章,关于“世界由事件而非物体构成”的阐释:

“世界处于永不停息的变化过程中。

 整个科学的发展都表明,思考世界的最佳方式应该基于变化,而非不变。不是存在,而是生成。

 通过把世界看作事件、过程的集合,我们得以更好地理解与描述世界。这是与相对论兼容的唯一方式。世界并不是物体的集合,而是事件的集合。

 物体与事件的区别在于,物体在时间中持续存在,而事件的持续时间有限。

 物体本身仅仅是暂时没有变化的事件。

 我们通过研究变化而非研究物体来理解世界。”

学会去接受世间的所有变化,并试着做出改变的尝试,而非追逐所谓的永恒——我在长大了很久很久以后,才渐渐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前总是执拗的追逐不切实际的海不枯、石不烂,却从未认清物体与事件的本质,明明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是变化的,当初的自己却困顿在追求“不变”的谬误中苦苦挣扎。

现在回想起来,只会可惜那些错付了的时光,与其用静止、固执而刻板的眼光观察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不如行动起来做一些改变,如果早点明白这个道理,那些非刻意追逐的幸福和快乐也许会来的更多,痛苦和自我怀疑也许会散的更快。

文 | 触角

我所看到的“我”即一切,在未知的领域仍然存在各种千奇百怪的未知,但组成当下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事件”,不应狭隘的做一个经验主义者,更需要用好奇的眼光去看这个时刻在变化着的世界。以前总觉得安逸和永恒是最大的安全感,一成不变是人生理想的终极归宿,慢慢领悟到挑战带来的快感和惬意,对未知的恐惧渐渐减少,在变化着的世界里释放些能量,寻求变化,推动变化,是件很酷的事情!

“让世界运转的不是能源,而是低熵源。没有低熵,能量会稀释成相同的热量,世界会在热平衡态中睡去——过去与未来不再有分别,一切都不会发生。”

我们处在一个熵不断增加的世界,在这个特殊的视角里,时间似乎奔涌向前,不过是因为我们在不断的变化,让原始的序列产生了新的秩序,所以才能划分出过去和未来。

很想给每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事件”加一个书签,把每一次事件的“排列”记录清楚,让所有身体和大脑剧烈运动的时刻,都变得有迹可循。

文 | 触角

卡洛·韦斯利用简明易懂的语言来描述时间的世界,感谢译者把这本书翻译的这么通俗易懂又有趣,简短的文字中充满别样的魅力,让人消融在时间的魔法中。

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不应该浪费自己的能量,也许还不知道去改变些什么,但只要我们在“运动”着,就可以让这个世界的熵增加的越来越快,使时间流逝的更慢。

“每一天都有无数人死去,然而那些还活着的人,就好像会不朽一样在生活。”

 ——《时间的秩序》  卡洛·罗韦利

你可能感兴趣的:(时间比我更懂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