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岱老人(4)

   

    2015年7月底, 刘老师从北京专程来到呼和浩特,看望他曾经教过的学生,刘斌彦老师是恢复高考后考上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的。刘老师和同学们相聚后,提出要到他下过乡的善岱公社(1984年改善岱镇)保同河村看望一下当年和他结下深厚友谊的刘岱老人,于是我们陪同刘斌彦老师,到了善岱镇保同河村。

保同河村养老院大门

      时过境迁刘老师记忆当中的保同河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变了记忆当中的旧貌,看见整齐干净的农村环境,平整的柏油路面,铺设一新的人行方砖便道,老年健身设备等,刘老师感到非常的高兴,见到阔别多年的乡亲们,当年和他一起劳动的青年,现在已经是耄耋老人了,感慨万千的刘老师和老乡们亲情的谈了起来。

身穿体恤衫者是刘斌彦老师

  当年的知青回来,乡亲们也很高兴。刘老师和乡亲们打听刘岱的情况,有老乡告诉刘老师,现在刘岱身体不怎么好,岁数也大了,好在村里盖起了敬老院,无依无靠的刘岱老人现在就住在幸福院,生活有了着落。刘老师告别乡亲们,在一个村民的带领下,去找他年青时的朋友刘岱。

右首第一位是刘岱老人

    在村里左拐右拐,穿过几道小巷,当走到村中一片树林时,刘老师也想起了这就是当年离刘岱家不远的地方,刘老师脚步变得急促起来,他边走边问带路村民“不是说刘岱住到了村里养老院了吗?怎么还往老地方走呢?”领路是刘岱的一个远方亲戚,他告诉刘老师,村里的养老院刚盖起来,刘岱也刚刚般过去,好多生活物品都还在老房子里,现在他正在家整理自己的东西呢。

刘岱老人的老房子

  当我们跟着刘老师来到他记忆中的老朋友家门前时,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不大的农家院子,有一间坐北朝南的砖瓦房,门前高挂着一个红色的大木匾,上面写着“含垢草堂”四个大字, 看样子挂上不久,颜色很鲜艳,从这个匾,就能看出房子的主人和一般的农民不一样。

    刘老师说,房子过去时用夯土盖的低矮房子,领路的村民说,刘岱从旗文化宫退休后,把过去的老房子返修了一番,改成了现在的砖瓦房。院子里没见农家特有的鸡舍,牛棚,猪圈等,显得空荡冷清。唯有那块悬挂在门上的红色大匾,凸显着一种文化气息,刘老师疾步走进老朋友家里。

刘岱老人的住房

    我没进去,站在院里照了几张照片,听见屋里传来愉快的笑声。我看着门上那块大匾,想着它的含义和出处,也许刘岱老人引用了蒲松龄 《聊斋志异·红玉》:“父在不得自专。卿如有情,尚当含垢为好。”细想也似乎不对,这是一段爱情故事,刘岱终生未谈恋爱,不可能有卿卿我我的往事。可能是引用《后汉书·曹世叔妻传》“忍辱含垢,常若畏惧。”自嘲独居陋室空堂,不忘受父亲教诲,虽然受人耻笑,但卧薪尝胆忍辱负重,终究要干成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依此表达不得志的情怀,给自己的小屋命名为“含垢草堂”?

刘岱老人家里全是书和画

    我听见屋里传来朗朗的笑声,便也走进屋里,首先看见的是一个干瘦的老人,背有些驼,穿戴寒酸,头发凌乱而形容憔悴,饱经风霜的脸上部满了皱纹,一看就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了。屋里摆设非常简陋凌乱,目力所及到处都是书籍,在一张很破旧的桌子上,摆满了书和笔画,墙上挂满了未经裱糊的字画,炕上,窗台上摆放的都是各种书和笔墨。

刘岱的笔墨纸砚

刘岱老人作品

      简陋的室内文稿堆积如山,都是用毛笔手写的小篆字,工工整整写在稿纸上,偏僻的农村中居然隐藏着如此才华横溢的人,使我惊讶不已。他的作品已经出版一部分,刘岱老人和刘斌彦老师说,老天爷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现在他最大的心愿是要著书三部:一是族谱,献于家,二是方志,献于乡,三是小说,献于国。如今,年近古稀之年老人已经完成了族谱与方志的出版,地方志已被旗文化馆收藏。现在潜心致力于《危庐梦》的创作,如果可能还想在村里建立个小博物园,规划蓝图已经画出来,他说这个夙愿恐无法实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刘岱老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