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

    既然上周重读了《黄金时代》,就趁机把王小波的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又读了一些,第二遍还没有读完,但每次读都有一些新的感受。

    这本杂文集主要收录了王小波平时为报纸和一些杂志写的杂文。就算放到现在看,都觉得他实在是很有先见之明。他是那个思想统一和激进时代为数不多的清醒的人。

    比如在《卡尔维诺》一章中,他写道:“可能我也会养猫养狗,再买辆汽车,给自己找点罪受——顺便说一句,我觉得汽车的价格很无耻。一辆韩国低档车买三十几万,全世界都没听说过。”

    我印象比较深的一文是《我的师承》,介绍了对作者影响比较大的几位老师。比如查良铮先生、王道乾先生。学翻译的同学应该好好看一下这篇文章。作者写道:“查先生和王先生对我的帮助,比中国近代一切著作家对我帮助的总和还要大。现代文学的其他知识,可以很容易学到。但假如没有像查先生和王先生这样的人,最好的文学语言就无处去学。”

    我研究生期间学的就是英汉笔译,但我不记得哪位老师给我们讲过英文翻译过来还要讲究音律的问题。如果早点读到这篇文章,早点去多读几遍《情人》,估计英汉翻译能学的更好一些。

    他强调:“文字是用来读,用来听,不是用来看的——要看不如去看小人书。不懂这一点,就只能写出充满噪声的文字垃圾。思想、语言、文字,是一体的,假如念起来乱糟糟,意思也不会好,这是最简单的真理,但假如没有前辈告诉我,我怎么会知道啊!”

    显然,王小波将现代语言的韵律美感淋漓尽致地体现到了他自己写的小说里面。用《黄金时代》里一段话来印证这一点:“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槌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槌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槌不了我。”

    杂文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思想。因为选题比较杂,比如本书中有讲小说的,有写作者为什么要写作的,有介绍外国电影的,有介绍国内电影的,还有介绍北京风情的,涵盖的题目非常广泛,是了解王小波的不可错过的好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小波《我的精神家园》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