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团不重要,你不喜欢很重要

本文字符数:4458

新闻速递

照例是源于几件不让人愉快的新闻。

对方来势汹汹,关注的几个大号发了文,然后违规无法查看。

所以新闻不在本推送里,公众号 答野 后台回复【学长好威风】五个汉字(不含符号),让我们一起欣赏西南方向的社团大佬们如何余威震于殊俗。

(已对爆料人信息进行二次打码)

大家都在分析学长们如何威风凛凛,然后前赴后继404。我们换个角度,聊聊被欺负的新生,希望能夹缝中求生存。

想象一下你大学生活刚刚开始,有着甜美的幻想和明亮的志向。

他们说,你要加入社团,加入A组织,踏进B集体。

你去了,然后就发生了种种不快。

但是,有一种力量似乎绑着你,不让你哭,不让你笑,不让你发出一点声音。

而你居然屈服了,到底是什么让你压抑自己呢?


猜测


猜测一: “讨好别人”的想法

这应该是普遍的教育理念:“要和同学好好相处啊!”

问题是,有人在过程中过界。过界的人,当然不是你。

一个事实:任何人不可能做到与身边每个人亲密无间。

有脾气不合的,有得罪过的,有背地里结怨的,那有什么办法?一并以死相抵?

当然不。

具体到大学语境,想成为你的朋友,他当然要有资格才行。

入学年级什么时候成了自傲资本?

还是说以之为资本的人实在找不到别的资本?

又或者是《夏洛特烦恼》里的袁华,借机炫耀某些写在作文题目里的资本?


方法论:“你是个好人,但是我们不合适。要不然以后做朋友好吗?”

这是发好人卡时候的常见套路。没错,很多问题,都可以借鉴这个套路。一段关系,你当然有着自己的主动权,当然可以站在自己的角度,界定所有外人与你的“心理距离”。

有礼有节,不卑不亢。你可以平和地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

卑躬屈膝并非是“成为大人”的标志。


猜测二: “害怕孤单”的忧虑

为什么会害怕孤单?是不是担心自己离开了他们就会孤立无援?

但要明确的是,忍让,只能保证你牺牲尊严换取和他们空间上的接近。既然他的行为伤害你的情绪,侮辱你的尊严,那么他注定与你材质不同、秉性相异。因此,你只是空间上还能和他在一个称作“办公室”的小屋子里共同呼吸不畅,他从来不会理解你。

对牛弹琴的故事里,弹琴者和牛也在同一空间,但是和心灵相通、守望相助毫无关系。

你可以找到真朋友,你根本不会孤木难支。

当然会有反驳者说:“哎呀我又不想和他心灵相通,只是想做些事情锻炼自己。”

没错,既然不追求心灵相通,不卑不亢地将此等人渣排除出自己交往半径即可。而关于“锻炼自己”,我们接着聊。


猜测三: “锻炼自己”的需求

很多人会以“过来人”的姿态告诉你,要通过在社团,在某个集体中做什么事情,你就会变得更强。

做事情当然比什么都不做强,这毋庸置疑。

但是他们要你做的事情,似乎不太对劲:


“收到请回复。”

工作需要回应,需要彼此跟进进度。

但是共享工作进度,会有很多实现途径。

不客气地说,把一条短信“收到请回复”看得比天大的人,可能一点没用过在线文档,没体验过团队管理软件(都有免费版本,很好找的。),甚至可能不太熟悉微信和QQ属于“即时通讯软件”。

他们只是觉得,自己经过一年苦工,终于可以把这一句加在短信里很社会。

没错,他们是这么过来的。

从来如此,便对吗?


“你去搬桌子。”

为什么体力活会如此重要?这里面的深意又是什么?

其一,桌子的用途。

举办活动当然需要物料,但是为什么必须要你辛辛苦苦从宿舍搬下来?

第一种可能,事先没预料到这项需求,充分暴露头目的能力缺陷。

第二种可能,已经知道现有准备不足,但通过其他渠道太过费力,不如折腾几个新生方便。

实言告汝,成长必须突破舒适区,必须解决问题。而凡事都想到走折腾新生捷径的人,注定会在人生车道上连你的尾气都看不见。

其二,这件事的深意是什么?

难道是体恤新生身体,要他们加强锻炼?当然不,有这个时间足够去操场引体向上和跑步, 而这两项既是体育测试的实际内容,也着实有益你的身体。

所以这件事的真谛就是,你要牺牲自己的利益或财富来弥补一些小头目和大头目的失误。

好比你进一家公司,老板拍着你肩膀鼓励:“年轻人,今年公司业绩亏了500万,你掏腰包补上窟窿吧。年轻人要多奉献啊!”

创业才需要ALL IN,为一个臃肿组织卖命不需要。

在你毕业后,这样的公司不值一去;在你毕业前,这样的社团不值一待。


“你去给辅导员添热水”

暗含假设:你的兴衰荣辱,取决于某场无聊活动上某个人的喉咙舒适程度。

不予置评。


……

能举出的例子还有很多,而刚才叙述的共性是——在反思所做的一切。机械重复一些无价值杂务并不能让你更值钱,反思才可以。做一个僵化组织体的提线木偶,恰恰不留给你太多思考空间。

前些年新晋畅销书《刻意练习》就直白地批判曾经风靡的“一万小时理论”,机械重复无意义事情的做法不能让你成为高手,只能把你练废。没错,即使在不被知识分子重视的畅销书领域,简单重复都不咋吃香。

那么接受高等教育的你,当然也不应该天真地当任人摆弄的沙袋。

要先清楚为什么去做,怎么做,怎么提高,想清楚这些再去做,并且通过做事来反思。

机械重复是机械可以胜任的,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它们只会做得比一个社团头目和大一新生更好。

因此,要做真正自己决定的事情,真正能提升自己的事情。当你决定要做,你全部的聪明才智会自然而然地调动起来。自我提升,正是此时。

比起这个,需要你压抑自己去帮人家端茶倒水、知道不能@杨某、把某位学生会大人物的名字写50遍,统统都是痴人犯病。


猜测四: “得到利益”的目标

这一点很实际,这里的利益也都很大。


但你要想清楚:

你要的利益,无论是保研、留校,还是什么加分,是否只有这一种途径?

即使真的只有一种途径,你如何保证压抑、扭曲自己,真的是可以轻松胜出的捷径?

即使你在这条路胜出,所得利益是否足够弥补你人格所受的污蔑与伤害?


如果你依然义无反顾,那么我已经没有劝告,只有请求:

不要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不要认为“为五斗米折腰”是好事,不要认为“为五斗米让别人折腰”是好事。

如果你在这条路上胜出,至少,请你尽可能做些改变,让哪怕一丝一毫的光明进入这雾霾。


故事

当然有故事,真实可考。

我上一届有一位“大人物”,直到大三才告别舞台中心。虽然干着副职,却从来都有和袁某某一样“鞠躬尽瘁”的心劲。


我大一时候,看着他对 百十号小师弟们高喊:

“我和你们讲,师兄有洁癖的,别人的水我一口不喝的。”

“你们要对自己狠,要搞好关系,要像师兄我这样!”

“你们做不到,就说明你们是差的人,师兄最看不起差的人!”


然后指着其中一个师弟说:

“就你,你笑什么笑,我XXX有没有同意你笑?”


接着继续讲话:

“我知道你们有的人啊,想杀了我,但也得你站到这个位子!”


顺便拉来路过的一名他的同级生:

“看到没,这是你们的师兄,我从来没看到你们和他打招呼!以后见到师兄要打招呼知不知道!大声回答我!”


当然他也关心大家的学习生活:

“你们那个考试随便看一看就行,你们要明白自己的精力应该放在哪里!”

精力应该放在哪里且说,但是挂科挂得快退学的人不应该有太多精力放在别的地方。


这样的“大人物”当然要有谢幕表演,在他大三的期末,不巧,是他离开位子的前一天。

那天天气很好,有一声发自心底的呐喊传递给教学楼上空懒洋洋的白云:

“你们认清自己的身份,只要我在这个位子一天,就没你们说话的权利!”

虽然他在使用“权利”这个字眼,但我并不觉得这个人的专业是法学。


故事到这里,该有个批判结尾,才能让人批判说都是虚构的鸡汤。

不过这个人已经淡出同学视野很久了,我懒得使用任何阴谋论视角揣测他现在如何潦倒、如何郁郁不得志。

但我要提醒你们,那位大人物,离开他的“位置”的第二天,在校园里就找不到一个朋友了。

新的大人物照样前呼后拥。

恶养不出善良,可悲的轮回。


迷思

刚才我们分析了原因,讲了真实故事。再总结一下,其实出现这些闹剧的真实原因是一些迷思。


迷思一:礼貌高于一切

为什么那么执着于礼貌,因为礼貌只是形式,是他们可以牢牢检查的。

罗振宇在《十三邀》里提到,他在大三第一次听到“尊重人”的生活状态觉得高级。

当年的学子成了大叔,尊重人的状态依然很高级,就是说并未普及。

还有人关心@某人不合规矩,还要你摆正自己的身份。

貌合神离,是可悲轮回的起点。

尊重人是所有礼貌的本来内核,而尊重当然不是顶礼膜拜。


迷思二:小事

有人会说你们太敏感,太容易急眼,等以后看都是小事。

不对。

如果反驳者想说一点火就炸。不好意思,极端案例不能说明普遍道理。

我们说的,是常常发生,你亲眼见过或是听说的,甚至这篇推送发出时仍在持续的那些。

事或许小,但不代表它不是恶。

对我而言,这种情况也是小事。但我的应对手段,是正视它本质是恶。恶出现后,我会立刻做出判断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论处理。

我不会选的方法论:因为是小事,就放任这种恶,就一忍了之。

迷思三:大学生活的样子

你的学业有硬性的考核指标,但你大学生活没有,需要判断和抉择。

一些声音会说:“大学就应该玩社团。”

没错,因为所有的行为都在跟风,所以他们的社团经历就只是“玩”。

看似什么都做,看似都掺和,没有反抗,没有思考,最后麻痹自己说:“大学就是这样不过如此。”

不是大学如此,是他们的【观光式大学】不过如此。

大学生活应该怎么过?成长是唯一的标准。

完成学业,通过学校教育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更要紧的一点,学会开放。比如我们之前故事里那位大人物,我不喜欢你非得按照你说的“你们一定想杀了我”?当然不,你法律没学好,我可是遵纪守法。

伪造选项,多么低劣的逻辑错误,何必与之一般见识?

你有很多可以做的事情,也会形成你做事的方法论,然后在之后面对问题时有更多的解决方案。

把你的不喜欢说出来,不是让你去拼个粉身碎骨。

但这是不一样大学生活的第一步。


微光

这些事情发生太多次,一些人麻木,一些人放弃。但是现在,仅仅几条微博,曾经不可一世的,如今万人唾骂。

你根本不会弱小。

时空坐标中,个体局限性总是影响对历史大转折的感知,即使亲历者,也往往在事后才突然醒悟。

——南方周末新年贺词《把孤岛连成大陆》

点亮你的微光,你会看到自己的光明。而你的光,会照亮更多的人,甚至,让一切都好起来。

曾经不可想象这一幕,每个人都困在身边的零碎。

现在不一样。媒介给你触及更多人的机会。时代给你提供更多路的选择。

更重要的,越来越多相信公正、相信尊严的人不再信奉卑躬屈膝地活着。

你可以选择站着活下去。

最重要的,你可以选择,你可以站起来。

《非诚勿扰2》里葛大爷说:“谁敢给永远打包票啊?”

在概率瞬息万变的时代,我当然不会告诉你,你反抗就能走上人生巅峰。


我能确定告诉你的是:

你的反抗会让人生变得复杂。你会经历很多事情,会突破某种安定性,突破一眼望到头的直线,突破曾经不必要的忧虑。

复杂的另一种表述,是成长。

有个开放性思考题:

如果杨过当初没离开全真,老老实实伺候霸凌他的便宜师傅和便宜师兄,《神雕侠侣》会是何种走向?


最后的最后

我还记得《奇葩说》第五季第一期里,站在最卑微的新人的立场,整场温文尔雅的熊浩老师在结辩最后一句的声嘶力竭:“你没做错什么!”

你当然没做错。站起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不要哭。

延伸阅读:《为了微光照亮的一切》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团不重要,你不喜欢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