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对你一掷千金的男人,和一个吃饭会让你请客的男人,选哪个?

一个对你一掷千金的男人,和一个吃饭会让你请客的男人,选哪个?

哈哈,这其实是一道陷阱题。

仅仅这两个条件,答案是根本没到判断的出选不选的地步。

行走江湖,当然不希望遇见两种人:一种是没钱占你便宜的,另一种是有钱占你便宜的。

对方有多少钱不是关键,对你花了多少也不是关键,判断他是不是要从你这里“买”什么,才是根本。

女孩子,特别是从校园时期就以为爱情是在人际交往中有对人性改造特殊功能的那批传统小孩,往往不好意思去直面对方有可能只是想从自己这里“买”什么。因为这个字交易化气息太重了,和爱情两个字浑身不沾边。

把感情当成买卖,这当然是没意思的,只是不想做买卖,更得靠彼此开诚布公地对金钱观进行交流与判断。

避而不谈,反而更容易变成交易,还是黑箱吃暗亏的那种。

谈,有很多种谈法,学生时代有学生时代的做法,独立以后有独立以后的做法。

学生时代,单纯说着说白点就是穷,大家都没多少钱,起码都不是自己的钱,我们当年都是每个月买多少饭菜票,一起花了一起吃。出去约会的开销也差不多,有一个公账,到时候按比例分配。

谁吃的多要求高,谁就多担点比例。

独立以后呢,就大家独自看看世界,没什么机会有这么高频的生活交往,出来聚会可以轮流安排。今天你陪我去个我想去的地方,下次换你来安排这种,谁安排的谁买单。

除了一开始在不是很熟的情况下需要通过环境优美点的下午茶掩饰下万一破冰失败的尴尬,后面的约会我一般根据自己的消费能力和生活爱好来随便搞。我肯定说过会带男人去逛盗版光盘店吧,时至今日我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既有各种话题可以启发,也没有消费负担,还能为下一次能不能进一步发展打下进可攻退可守的伏笔。

约会层面,我既不会一掷千金,也没有啥觉得自己寒酸的负担。年轻人穷点不是什么罪恶,更何况约会的目的本身就有观察对方消费观,或者让大家可以敞开了真实谈钱的机会。

谈钱,不是谈对方有多少钱,家里的资产是多少。家里有钱,出手大方,并不代表他与你合作意愿是相同的。

有钱,曾经花过,代表了啥?代表过去和他个人的状态。

而你要判断的是什么,是未来你们的合作状态。

要判断未来,过去是一个参考,当下是一个更重要的参考。不要因为过去的事情,而放弃当下的判断。

同理,判断合作状态,对方的个人状态是一个参考,但人家在你面前的表现是更重要的参考,也不能因为个人本身的状态而无视对方在你面前的表现。

二十郎当的时候,人的眼界和成长速度转变是非常快的。比如在学校里,我们当时的宿舍,一间八个人,厕所和洗漱在走廊公用,洗热水澡要骑个自行车去另外的大楼。那时候对我来说一百块就是大钱,大三的时候实习工资一个月一千,我头都嗡了一下,想这怎么花的掉。

另一方面,因为在学校里没什么要花钱的地方,所有的钱都可以纯粹维持自己的兴趣,会误认为上了社会钱很好赚。那时候遇见男人会谈一些小恩小惠,比如什么去他们公司上班啊,或者借我一辆20来万的小车开开啊——我拒绝的一点也不纠结,因为我觉得这小破公司,这小破车,走上社会钱是可以被大风吹来的。

独立生活以后,才开始渐渐对日常生活消费有了客观的认识,再随着社会阅历的增加,会知道每个人在合作的时候说话都会真假参半,会维护自己的利益,会为了某些利益来制造对你的压力或者打击。

男人,女人,都是这样子。

喜欢你,不代表他就不考虑自己的利益了。他给的时候,就要想想自己凭什么。

比如我自己喜欢一个男人,可以出来吃饭约会聊天睡觉,但这不代表他问我借钱,我会毫不犹豫地给他。

爱情不会让我变成赌徒,那么也就不要把每一个靠近的男人当成赌徒。

避而不谈在长期合作中毫无必要。因为明明白白的利益,才可以持续可长久。

谈钱,就是去了解对方是不是那种赌一把就跑的人。

制造现有利益的分配来谈利益的继续分配,这是最客观的。

日常的个人生活交流,约会的方式,彼此消费的透明和可商量,这就是感情里的利益分配交流方式。

不要刻意把约会和结婚割裂开来看。

割裂会产生判断错误。

错误的思维方式一,按照约会规格来判断男方是不是爱自己的简单方式。就是一开始题目陷阱,类似于不为自己花钱的男人肯定是不爱自己那种——一定要清醒,男人不是在为你花钱,男人是在为他自己的生活和未来花钱。

就类似于你去吃饭旅游,不是为了饭店为了另一个国家,而是为了自己放松。

应对方式是,先声明再吃喝。比如当男人请我去明显高于我消费水平的地方,或者给我买超过我日常消费的礼物时,我会乘机和他交流下,如果这个是你平时自己喜欢的地方,那带我来放松放松,我也挺高兴的。但你说这个如果是特地为我准备的,倒也大可不必,我日常也不会来这里玩,下次我带你去我真喜欢的地方让你提提意见。

让男人知道你喜欢的东西,欣赏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也让男人知道你真喜欢的东西,会反复光临或者把玩。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收你的东西,不是你给我面子,而是我给你一个面子。同样,你收我的东西,才是你给我一个面子。

足够了解自己,也了解自己所在的环境,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就不会在陌生环境,或者陌生的观念前手足无措——万卷书可以涉猎杂一点,万里路倒也不一定是去外国旅游,每周排自己一个晚上,坐公交或者散步到处寻找自己喜欢的小店,不把自己局限在连锁店和广告的世界里,真真正正了解身边的烟火气和自己的内心充盈,就不会因为“给你花钱”这么单一而误差很大的标准被控制了。

错误方式二,是完全不敢表达自己对金钱的计较,或者说,向往。

有着一副稳定压倒一切的想法。

只是生活的稳定本身,也是需要一定的金钱观念来支撑的。

男人是可以合作的对象之一,合作者,当然要明白彼此的消费观和投资观。比如有些男人,是把女人看成好车名表一样为了给自己点缀,又有些男人,是把女人当成子宫的房东来谈租赁的。

在谈情说爱的表面形式之下,对方的金钱观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是把你看成搭档,还是财产——如果你不问,他又不说,你不计较,他也以为你不计较,那么到了分蛋糕的时候,多少会遇见点没啥意思的纷争。

亲兄弟还明算账呢。

要去主动去试探他是不是愿意给你时间,让你自己为自己攒钱。

把你当成子宫房东或者是图你性价比高才接近你的,一百个里面一百零一个不肯。

要么拔高爱情的地位,要么拔高婚姻的地位,给你营造一种虚幻的稳定感。

为什么?因为他们担心你有独立财产,以及在积攒独立财产时形成了独立观念以后没那么好控制了。

倒不是说他们是坏人,而是人性里本来都有局限的一面。比如我刚毕业的时候提倡女人找个大自己六七岁的中层男速速嫁了,早生贵子就能过安稳日子的言论太多了。

那时候我眼中的前辈,30来岁的姑娘还未婚的,压力比现在大多了,因为她们往往都有一个学生时代的男朋友,但因为自己要出国/拼事业不肯一毕业就结婚而分手,而等她们小有成就或者学成归来的时候,她们的男友就是这样娶了个刚刚出校门的妹子,也做起了爸爸。

当时所有人都觉得她们不值,三姑六婆都会把她们当成反面案例。

好在后来婚姻法解释三出来了。

图男人有婚房还没个人财产就嫁的姑娘们,并没有几个换来他老公因为解释三的出台,特地给婚房加个名来让她们安心。也别拿现在的眼光去看房子,那批2000年左右结婚的,一套婚房可不一定比一辆桑塔纳贵。

渐渐的各位外婆也懂了,一吵架女儿只能哭哭啼啼回娘家挤着过的,抱着外孙也多少有点仰人鼻息,和安稳有啥关系?

如果说当年还算法律没明确,大家以为女人拎包入住等于一世安稳还不能算忽悠得话,现在这解释三都出来快十年了,还一副我有房子给你住,你就应该感激的思维模式,那就……没多少双赢合作诚意的。

主动了解不是上来就赤裸裸地问对方赚多少,房子买哪车子开啥,而是赤裸裸地坦白自己,我是什么样的人,对生活怎么对待,希望攒到什么样的资产水平,再考虑和差不多的搭档结婚生育的问题。

通过坦白,来交换坦白。通过坦白,来过滤不坦白。

当年纠结过如果遇见马上一拍大腿说别烦了,这几百万公寓和这家公司都送你了的霸道总裁我该怎么办,后来发现我想多了= =……不过,那些会因为我升职加薪而骄傲,会和我反复探讨彼此消费观的愣头青,也不错啦,哈哈哈哈。

我们既可以为了各种庆祝或者奇奇怪怪的冲动去尝试新鲜的消费方式,也可以为了彼此的目标坦坦荡荡地一致对外扣扣嗖嗖和商家讨价还价——交情的培养,不是你为我牺牲了啥,或者我为你牺牲了啥,而是我们一致对外,去获取我们需要的胜利。

一个允许彼此为了个人利益而奋斗的团队,更容易做出集体利益更大的蛋糕。

一个承认女人个体利益的男人,才是愿意与女人互相欣赏,公平合作的男人。

我达到我的目标,你达到你的目标,然后,我们达到了我们的目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对你一掷千金的男人,和一个吃饭会让你请客的男人,选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