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课堂第三课:古希腊哲学的起源

开头

事件:在公元前570年左右希腊哲学家赞诺芬尼斯,就提出对“死后世界观”的质疑。他认为,天神跟神的形象太像了,有父母所生,有身体,穿衣服,有语言,如果神真的厉害的话,应该是跟凡人不一样的。(这是很深刻的见解,也只有古希腊的哲学家才能提出。他们的目的找出自然本身的变化,而不是超自然,更加理性认真。)

为什么希腊人能有这样的思考模式?——跟社会经济体制有深刻关系

希腊思考模式的起源

1. 地理基础:古希腊是一个海岛国家,土地贫瘠,只能生长一些葡萄树和橄榄树,于是他们有油有酒。但问题是他们没有粮食,那怎么办?只能通过交易来达到社会经济运转的目的。要知道,海洋商业文明并不是偶然出现于古希腊的,在古希腊之前的迈锡尼文明、米勒斯文明、腓尼基文明就已经出现,只不过在希腊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人们需要交流,需要贸易,通过航海经商来寻求发展,他们面对的大多数是生人,生人文化盛行。那想要贸易达成,就必须要守信用,讲契约,否则交易无法进行。

2. 与中国对比:中国的文明是帮在土地上的,中国是一个内陆国家,以农耕经济为主,注重安居乐业,注重人情关系,是熟人文化。

古希腊文明的核心—自由

遵守契约原则,自由是前提。每个人自由,才有独立自主的权利,才能去遵守契约。那时“自由”的地位是无上尊崇的,包括在现在都是。美国有自由女神像,法国有一幅著名油画“自由引导人民”,更有诗人唱出了千古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自由被无数人传唱,每一个音节都跳动着美妙的舞蹈,自由是一个令人无比向往的词。在古希腊,自由是最重要的。

1. 法律层面的自由:古希腊对人最大的侮辱是骂别人是奴隶,因为奴隶代表不自由。(在中国文明的核心是集体主义,亲情关系。在中国最大的侮辱是禽兽)

2. 精神层面的自由:“成为你自己”,只有永恒不变才有自己,持守自己就是自由,自由的前提是自知。所以古希腊有一句人尽皆知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因为这句话太重要,非常核心,是文明的关键点,以至于不能简单以人的形式说出来,得来自神谕。这句话是神谕,是神要你认识你自己。在古希腊著名的圣地德尔菲的入口就刻着“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自己,对自己进行反思,获得属于你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精神自由。

古希腊哲学的特点

1. 对同一性的寻找

随着认识地不断深入,一部分古希腊先贤意识到一个深刻的问题,昨天的你是今天的你吗?今天的你和未来的你有什么区别?你是你吗?你会永远是你吗?每一个时期的欲望,肉体,行为模式都是不一样的,那是真正的你吗?就好比1岁的我们欲望是吃奶,30对的欲望是事业上的成就感,80岁或许是健康的身体?那如何去保持一个同一性,如何让你自己的概念稳固呢?内存外存,内灭外亡。如果自我的概念都是不可靠的,那自由就如同漂在抗风巨浪中的一叶扁舟,随时有覆灭的可能。而事实上,意识到这个问题存在的古希腊思想家确实掀起了狂风暴雨,因此,他们开始在同一性上做文章。把过去和现在做联系,去发现世界背后的联系,去寻找同一性是什么?

—泰勒斯(古希腊有记载的第一位哲学家)提出:这个宇宙都是由水组成的,这在哲学和科学史上都是一个突破,因为人开始构想这个世界的本质了。

—大哲学家巴门尼德提出宇宙其实是永恒不变的。这些都为后来的哲学做了很大的铺垫—希望寻找到世界的根源(也就是世界本身)。

尽管古希腊的研究方向好像走向了自然哲学,但初衷跟其他文明一样,也是寻找生死,他们的生活要求驱使他们对事物背后的同一性进行寻找,这种寻找不断深刻,精神也就不断升华。

2. 求知,追求知识的本身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知识确定了,统一了,完善了;人也就确定了,统一了,完善了。

追求求知的本身是古希腊哲学的唯一目的。古希腊哲学是纯粹为“自身”而存在的,缺乏功利和实用目的。他们认为任何知识若是成为实现某种其他目的的手段,那它就不是纯粹为了“自己”,不是为了追求本质,那么也就不是自由的知识,那样的知识,没有办法让人成为真正的自由人,不能起到教化自由人性的作用。

所以古希腊哲学从一开始就是追求自由,追求纯粹的知识,知识只是自由的一种手段。和中国的学以致用不同,中国是一个实在的国家,讲究的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中国人的求知是为了功名利禄,所谓学而优则仕就是这个道理。有一个真实存在的例子是这样说的,有一个人去问大数学家欧几里得,学习几何有什么用,能挣钱吗?谁知欧几里得一言不发就把那个人赶走,有人问为什么?欧几里得回答,学习几何本来就是无用的,要想学习挣钱请去别处。就像牛顿编写《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是为了工业革命;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也不是为了我们今天能用上GPS。他们其实都不知道,他们只是根据本人的好奇以及对知识的不懈追求,恰好让人类攀上了科学的高峰。这就是所谓的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古希腊哲学的特点就是求知,追求知识的本身。

希腊三贤


苏格拉底:人类不知道

苏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认为很多东西我们是不知道的,我们知道的并不一定就是事物的本来的面目,认为事物的背后有其本质存在,理性的光芒开始出现。

 柏拉图:追求事物背后的本质

柏拉图认为在物质世界的背后,必定有一个完美实在,他称这个存在为“理型世界”。认为我们看到母马、公马、大马小马……但我们都知道这是马,那是因为我们的灵魂在天堂看过一个完美的马的形象,所以虽然现实有欠缺,但我们是可以知道那都属于马。认为事物的背后有一个稳定的理念存在。从我们今天来看,可以看出柏拉图的概念是不准确的,方向是错误的,但他的逻辑清晰,认为通过表象找本质,在不稳定的事物中找到确定的核心却依然有重大意义的。就像他提过著名的洞穴人理论一样,要去寻找事物背后的本质,因为我们看到的很多都是虚假的表象。


亚里士多德:实践者,从实际观察中来获得事物的本质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是有名的博学家。他更多的是一个实践者,从实际的东西中寻找经验的观察者。他创建了一套完整的古希腊世界观,这套世界观是如非常宏大和完整的。我们看看其中几个著名的逻辑观点,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地球是静止不动的,不会绕太阳转也不会自转;太阳、月亮和其他行星是绕着地球24小时一次公转的……从我们今天来看,这一整套世界观都是不对的,这能叫做科学吗?这套世界观是怎样被思考和总结出来的,科学的本身又是怎么样的一个过程?从古希腊的世界观人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进步到今天的?自然哲学带给我们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观以及我们的世界观得到什么样的改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文课堂第三课:古希腊哲学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