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机会

                                     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机会

 最近读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朋友去远方,需把他在山中的庭院交给我看守。朋友是个勤快人,院子里常常打扫得十分干净,寸草不生。而我却很懒,除了偶尔扫一下被风吹进来的落叶,那些破土而出的草芽我却从不去拔。

初春时,在院子左侧的石凳旁冒出了几簇绿绿的芽尖,叶子嫩嫩的、薄薄的,我以为是汪汪狗或芨芨草呢,也没有去理会。直到20多天后,那些叶子变得又薄又长,像是院外林间里幽幽的野兰。

暮夏时,那草竟然开花了,五瓣的小花氤氲着一缕缕的幽香,花形如林地里那些兰花一样,只不过它是蜡黄的,不像林地里的那些野兰,花朵是紫色或褐红色的。

我采撷了它的一朵花和几片叶子,下山去找一位研究植物的朋友,朋友兴奋地说:“这是兰花的一个稀有品种,许多人穷尽一生都很难找到它,如果在城市的花市上,这种腊兰一棵至少价值万余元。”

“腊兰?”我亦愣然。

夜里,我就打电话把这个喜讯告诉了朋友。“腊兰?一棵就价值万元?就长在院子里的石凳旁?”朋友一听很吃惊。

过了一会儿他告诉我,其实那株腊兰每年春天都要破土而出的,只是他以为不过是一株普通的野草而已,每年春天它的芽尖刚出土就被他拔掉了。

朋友叹息说:“我几乎毁掉一种奇花啊,如果我能耐心地等它开花,那么几年前我就能发现它了。”

读完这个故事,我不禁汗颜,想起了毕业几年的学生雷。前几日在QQ上偶遇,才知道,当年在老师眼里“一无是处”“和老师处处作对”“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被认为是“杂草”的他,却在经商方面,与人交际方面有着天生的才能。这短短的几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自己的门头,在城里有车,有房,“津津有味”的干着自己的事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自己不是一颗“杂草”。记得那天在QQ上,他不只一次的问我,老师,你当年没想到我会这样吧?我只是笑了笑。

确实没想到!当年的“杂草”也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天生我才必有用”,这句话我们总是拿它自勉,可那日学生雷的一席话,让我感到“天生他才必有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特别是一些学困生,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就告诉我们,不要只凭成绩而全面的肯定或否定一个学生。也许他的成绩不是最好,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他闪光的一面,“迟开的花会更艳”。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数学智力、空间智力、语言智力、自然智力、音乐智力、身体运动智力、存在智力、人际交流智力、个人内在智力、情感智力”十项智能组成。每个人都同时拥有这十种智力,只是这十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因此,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即学校里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也是出色的,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含苞欲放的花。

而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十分狭隘,它仍是以考试为目的,过于注重人的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而忽视人的其他方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学习成绩好的唱歌不一定好,运动不一定棒,唱歌好的,绘画不一定出色,语文的好,数学或许会差......这些都是不同智能结构的体现,我们要正确认识,不能要求一颗杨树长成柳树,也不能强求一颗松树长成柏树。

记得韩素静老师经常提的一个教育故事,一个魔鬼在人的必经之处放置了一只箱子,凡路过的人,都会被他塞进箱子里,而当人再从这个箱子走出来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人全都变得一模一样!在这个故事中,魔鬼是教师,箱子是学校,学校就是把人变得一模一样的地方……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故事,再配上著名漫画家丰子恺画过一幅画,老师就像一个园丁拿着剪刀翦切冬青一样把学生剪切得整齐划一,是多么的讽刺啊!

作为教师的我们,不要做“魔鬼”,不要做这样的“园丁”,要坚信“每个孩子来到这世界上一定有他的神圣的、任何人都不能怀疑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有任何人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唯一性”,要坚信“每个孩子就如同种在泥里的花,有的在春天绽放,有的在夏天绽放,有的在秋天绽放,有的只能在冬天绽放它傲雪的身姿”。给每一棵草开花的时间,给每一个人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不要盲目地去拔掉一棵草,不要草率地去否定一个人。那么,我们将会得到更多的人生的“腊兰”。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每一棵草以开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