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艺术赋能计划美培项目心得体会

关于2020年河南省封丘县、滑县美术教师赴京高培班学习的心得体会

    2020年末,在这个非常时期,上级领导给予我们 美术教师赴京学习的机会,倍感珍惜,12月21日,怀揣激动的心情,抵达北京,开始为期一周的学习!

民生艺术赋能计划美培项目

      12月22日上午北京教育学院美术系副主任、北京粉笔协会副会长杨岩老师,以课题——《粉笔画在教学中应用》,与我们进行教学分享与交流,介绍了粉笔画在北京中小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在对粉笔教学研究有大量的经验之谈,针对这一欧洲传入的画种,浅谈关于粉笔画的材料与其他绘画不同表达效果及运用上的艺术特点:从效果来看,它兼有油画和水彩的艺术效果,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塑造和晕染方面有独到之处,且色彩变化丰富、绚丽、典雅,它最宜表现变幻细腻的物体,如:人体的肌肤、水果等。色彩常给人以清新之感。从材料来看,它不需借助油、水等媒体来调色,它可以直接作画,如同铅笔运用方便;它的调色只需色粉之间互相搓合即可得到理想的色彩。粉笔材料以矿物质色料为主要原料,所以色彩稳定性好,明亮饱和,经久不褪色,用粉笔画的画,至今尚存,色彩如新。最重要的是它的教学演示效果极强,在杨老师的现场演示和范画对比,能看到粉笔画的调色很柔和,不仅显色而且在多个色阶间过渡能达到高度衔接融合,在范画彩铅与粉笔之间的对比中也看到了它的独特魅力,更能凸显厚重感和显色。在看到实践教学的ppt展示中我也越发觉得教学也可以变得更好更生动,而不是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而且互动性更强的方式会导入性更强。比方说自己在教学中不应该是仅仅自己带着美术素材或画好的画作给学生观看,而且可以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观摩和一起学习,更容易调动课堂气氛。这个可以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自己慢慢探索实践运用,受益匪浅。

杨老师粉笔画作《马》

      12月22日下午,到达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了近期新展——妙合神形及中国素描展厅。妙合神形从不同方面展现了明清肖像画的历史,文献和美术价值,了解了明清肖像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展厅分四个单元,特别喜欢的是明清时期的帝王肖像画,大多是宫廷御用画师画的写实性作品,画工精湛,设色厚重华丽,凸显画师的职业技能。这个是需要非常大的耐心和技艺才能画出来。而第二单元则是文人雅集,更多的是明清时期名人大家的自画像和集体画,更多的是文献价值。往后看第三单元的名臣名仕明秀,更多看到的艺术价值更凸显,尤其是闺秀形象的变迁,具有观赏趣味。第四单元民间肖像画多以表现先辈音容笑貌的容像为主,具有祭祀、纪念的功能。当我们走入中国素描展厅内还是被众多素描大师的画作震撼到了,尤其是众人熟知的钟南山院士画像和罗中立的《父亲》,这些作品的展示也让我看到了时代的变化以及艺术对历史变革的记叙。众多艺术家用艺术的语言表达了不同时代生活的印记,展现了多元共存的教学和中国在美育上的不断突破和创新。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

父亲——素描手稿1980

      12月23日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美术教育学系陈淑霞老师授课《以创造力为核心的美术教育》和杨晓涵老师授课《艺术为体,美学为用——当代少儿美术服务体系创新思路》皆是对当前美术教育如何创新为导引。畅谈了关于教师在创造力这个核心问题的运用,其中:陈老师讲到关于美术的概念以及探讨关于艺术的四个问题——艺术能做什么?如何构建中国未来艺术教育的模式?美术教育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图画.美术.视觉艺术。其中重点谈到,美术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很重要,作为一名美术教师,需要对教材好坏也有不同的评价,教法是自己可以选择的,在面对孩子的教育上,需要教师和家长的想法能够达成共识:"让孩子学画画不是为了成为画家,而是让孩子变得聪明。"问题是评价过程和评价方式的标准是什么,不要一味追求孩子画的像,而且这个过程中孩子学到了什么,也不要轻易的评价孩子哪里画的不好,不然孩子下次不会再尝试了。艺术无处不在,它随时随地都自然的发生着,在教育教学方面,我们更应该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寻找问题,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观察,使学生有批判意识和创新能力等,而创新的关键就是改变思维方式。

陈老师重述关于美术的概念

      下午杨晓涵老师的授课《艺术为体,美学为用》则是在分享她的教学案例给我们看,通过这种方式传达当代少儿美术体系建设应该结合传统这一核心,以生活美学为应用,商业语境为载体的思路进行全方位的为少儿的成长赋能。通过杨老师的三个不同案例讲述,了解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通过艺术传达的想法是独特而美丽的。我们教学时也要理解孩子的语境而设计课程,针对孩子的接受度,完成这样的教学目标。同时这样的课程开设达到拓宽孩子与家长的沟通的路,是非常好的借鉴。

杨老师教学案例课:儿童茶道

12月24日上午是段鹏老师的授课《"自问"与"自答"——新课程视野下学校美术教育理念、方法与案例》,其中重点谈到了核心素养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涉及到知识技能并不等同于核心素养,同时做了形象的比喻和区分——将核心素养比作“美发”,是一个追求个人品味风格的过程,是个人整体形象提升的关键环节。同时强调了Problem——问题在美术课堂中的重要来源是要在生活中来生活中去要从学生的生活中去找问题。段老师给我们展现了案例关于6-10岁孩子如何通过过问题串对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从而引发学生探究的课程设计。同时透露了未来美育跨学科融合的这一课改趋势,这一点另我十分惊喜,面对现实生活的教学,我们很难将自己所教所学耗费大量课时在其他科目内,但这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互动性渠道,因此在这个可行性方面完全是可以一直坚持的!

核心素养本位跨学科项目化设计模式图
案例:扎染课程的教学方案展示

12月24日下午曹轶老师的授课《如何通过美育提高人的创造性》,首先给大家回顾了从人类社会的文艺复兴时期到立体主义时期再到现代艺术时期的阶段变化以及它背后的动力,从研究性到创造性的有目的性再到人生价值社会价值的体现回归中的无目的性。“人人都是艺术家”,而并不是画的很好就是艺术家。教育从传统的师徒制体系强调的不是学生的质量而是老师的质量,否则这个体系无法达到高效,师徒制到今天也是一直在延续是一种工作室制的具体的学习,需要职业性的教育者,这与艺术是相背离的;发展到今天新的上课形式教师应做到的却是“无为”——用自己的教学魅力去引发学生对课程的研究和讨论,在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增强学生思辨性,对师生关系平等的调整,让学生自己去找研究方向和研究方式。回到美术教育,曹老师讲到这些可能性,教师需要对教育可能性需要研究和探讨,和艺术家的创作不是一回事,曹老师也在自我的建立和研究方面提供了一些案例,强调立体性研究性非常重要,代表着背后的动力。同时在地性也为艺术教育提供了可能性,文化背景下立体研究性为当代课程体系提供可能性,也有当代艺术家在立体研究做了实践,除了很震撼的立体效果同时也有传统的文化底蕴与当代艺术体系——潍坊的艺术家风筝创作等,这些都为当代美术教育课程体系提供参考和借鉴。

结合儿童画的立体性研究应用实例

结合传统文化对立体性研究的实际

12月25日上午去到了嘉德艺术中心“为了前方——张光宇艺术12燃”展览和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览。其中艺术家张光宇先生的展览采用‘光宇乐园’的方式把他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上海的创造以霓虹灯式的状态给大家呈现,把他的创造以扑克牌的形式跟大家分享,还重述了他的‘情感·须知’、‘神笔马良’,把‘大闹天宫’以新媒体的形式呈现,通过这12个燃点让大家找到张光宇那些最了不起的地方。看到这些了不起的作品真的感觉这位艺术家的魅力所在,也正是因为他对艺术的热爱,应用到生活的各个领域才能带给我们这样美得享受和乐趣。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去敬佩和学习的态度!作为一名美术教师,也更是要不断的去摸索教学中前行,要不断的用于创新和激情去影响身边的每个人每位学生。

展 览 现 场

展 览 现 场

展 览 现 场

“风从中原来,魂自黄河筑”12月25日下午我们去了中国美术馆看了中原风黄河魂——河南省优秀作品展厅观看了艺术作品,通过了解这些作者对不同艺术视野有着各自的见解,表达着不同的形式,但最终都是在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在不断的创新文化,推动中原美术前行的力量。其中我格外喜欢里面很多的艺术表达方式改变传统的国画颜料创作出一种用油画颜料新的国画风作品。即是很多人有不同的了解,而我却认为这正是新时代我们应该学习和真诚对待的一点——这就是继承里的创新。这与我们前天老师所讲的美育中的当代教学理念不谋而合,用新思维去引领时代教育,不要停在路边止步不前!

中国美术馆作品展(中原风 黄河魂)

12月26日上午黄勇老师授课《艺术实践与课程转换》,讲述了关于形式的相通与不同的比较将这些归纳与发散,艺术与内容的关系,艺术实践推动艺术形式向前走的趋势。关于课程转换从中得到启示——无论是从形式改变还是内容改变都能给人带来为之一振的效果,形成独特的课程转换。其中黄老师讲到抽象艺术大师安东尼.塔皮艾斯的作品为中国艺术带来了影响,它让我们看到原来可以在一个画布上放很多材料,而不涉及中国画家产生的影响。讲授到形式与内容方面时,在教学中不必拘泥于孩子的笔法画出来是不是像,因为你我也做不到,凭什么要求孩子。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对孩子的评价十分慎重,否则会影响孩子一生。在节点问题上,在构图中,在规律上,在色彩和黑白关系中等等去寻找形成课程体系,并在自己对艺术纬度不一样的见解给我们展示了他的艺术实践作品。在这些方面也做了一些实践作品的欣赏与分析,很感谢黄老师的讲解,这让我们在今后美术课程体系创新和实践上做了很好的理念诠释。

黄老师写生作品
黄老师作品——美食扑克牌

12月26日下午苏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分别对美术教育我教学案例的分享和针对这几天的课程进行一个美育的教学案例的探讨。苏老师以哈珀•柯林斯出版社(英国)的教材设计,它的课程设计的详细步骤准备材料等有系统的模式。然后是杨老师社区公共艺术的考察与研究案例分享,从课程设计整体思路介绍到概念思考引入学生对这些的了解并开始分组调研等,从这一点,关键不是看学生最后的作品能否实际可行,而是看这个过程中孩子是否思考这个想法对他人是否有益,是否着眼于当下的存在问题,在对学生的评价应该着眼于这些。这些老师中其中我对高一的案例更有兴趣——名片设计与应用,案例中第一部分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质和名片背后的关系,设计元素和来源等,然后再是第二部分完成学习单,制作名片设计图阐述学生设计理念,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会提出很多的可能性而教师就需要提醒学生可行性和美感,到学生完成学习单形成名片设计图,第三部分就是导入职业和人生规划的思考,弥补学生在人生路上的职业规划的迟缓,在引导后给学生一个职业计划图(人生目标计划通道图绘制:用图示拼贴的方式和文字说明)。课程结束后,民生银行美术管理处对彼此培训项目的目的,央美教授赵老师对项目课程落实提到一线美术教育的理念交流达成共识——解放思想,在美术教育开拓思维;形成思路最后是教法;两线教育可能性。

案例——名片设计与应用


央美美术教育系老师线上案例分析
央美美术教育系老师线上案例分析例分析
民生银行美术管理处领导

      对这次的课程,我想探讨的和最感到有兴趣的是如何跨学科融入美术理念和视觉传达,让孩子们的课程更加生动形象,投入感越强,我认为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首先是对课程体系有一个自己的了解,通过个人分析对无数艺术实践作品的关系,融入新的课程设计中,同时增设几个环节加深对文化背后的理解和对自己及身边人的影响,能够通过个人的想法完成一定的设想,这样会从简单的教师教学生画的模式多一层意义,甚至是一辈子的影响;在过程中多注意互动与探讨环节,与孩子一起参与的平等关系而不是传统的师徒制,注重对环节的层层设置,以及对孩子的评价方式多样化,不以自己认为好的课程结果为标准对孩子的作品评优劣而是学生思考过程为参考引导他们成为独特的自己。这些都是需要老师核心素养的提高和教学思路的创新。

      最后是我们对这次活动的发表感言及交流,表达对民生银行与央美老师的感谢,希望这样的培训一直持续下去!

民生银行及央美为学员颁发结业证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民生艺术赋能计划美培项目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