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第二章——小组建设:从服从安排到互助成长

        在这一章里,王老师主要讲的是如何利用小组建设来更好的激励孩子们学习,更好的建成充满幸福感的班级。

        她成立小组共同体。通过舆论造势、“地下”动员、自主竞聘、庄严的就职仪式和常态培训引领等等方式来完成小组长的选拔。小组成员也不是直接分配,而是进行双向选择。我对王老师的这种双向选择方法很感兴趣。因为我看到这一部分“招募组员”这4个字的时候,我想到了我们寝室的分配管理。我觉得小组长制在我们中职学校不是很实用(至少我觉得我们学校不适用)。我们学校采用的是封闭式管理,基本上全部学生都是长期住校,寝室里同学间相处的时间会比和父母、老师相处的时间更多,甚至比在教室待的时间更长。一般新生报到时,我们班主任都是按照报到的先后顺序来随机的安排寝室(大多是按顺序填满)。住在一起一段时间寝室内部很容易发生矛盾,尤其是女生。我不知道寝室能不能用这种招募的方法来进行。如果大规模的更换寝室,又会涉及到很多问题,尤其是女生班。可能会更在意细节的感受,比如上下铺的位置位置、衣柜的位置、书桌的位置等等。文章里提到王老师出台小组组建底线规则,那如果是寝室组建底线规则又可以设置哪些呢?难道是叠被子叠的最好的?要不再来个有强迫症爱干净的,也要有一个学习成绩好、爱唱歌跳舞或者有其他特长的也可以。哈哈,想想觉得很有趣。也就是想想而已,真的要实施起来,肯定很有难度。介绍组内规约、小组代言,这些我都直接带入的是寝室的文化营造。给寝室命名,讨论寝室宣言,相当于寝室的共同愿景。

        文章里还有两个部分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对于有习惯性迟到的某个同学,小组专门为他制定约定——“如果做到一个月内从未迟到,就奖励……”我想到我们班也有几个经常是习惯性迟到的孩子,让我一直很头疼,我采取的都是惩罚的方法。我看到这个奖励的方式,很不错,这或许对解决迟到这个问题有更好的帮助。(我又想到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我对这几个经常迟到的孩子使用这项“特权”来奖励他,会不会让其他的孩子觉得不公平,那么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又应该怎么去处理呢?

        这一章的末尾,我看到有一段王老师说,他要求各个小组召开第一次的秘密会议,讨论小组章程,在第2天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进行小组合影。看到这儿我想到的是之前我们讨论过的班级建设活动——带着班上的孩子违反一次校规。我想可以在三年级的时候,哪一天,允许孩子们穿上自己最喜欢的衣服,化上漂亮的妆来教室上课……

你可能感兴趣的:(《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第二章——小组建设:从服从安排到互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