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筝小记

        从我和这21根中国的琴弦打交道开始,日子慢慢走过了快三年的时间。

        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依稀还记得最初学筝的初衷:对于一个始终把时间发条上满的人,总想找一项自娱自乐又能陶冶情操的事来做,然后挑来选去,就看上了古筝。

        我说过:驱使我前进的从来都不是喜欢,而是----我需要。

        记得开始学古筝的前半年,五指粗短的我手型一直是紧绷的,别人弹琴如行云流水,我弹筝却更似手指在跳僵尸舞。这种不放松的状态一直持续了半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些感觉手指慢慢放松下来,小指又翘了上去。直到有一天古筝老师发怒,把暂时不用的无名指和小指都用胶带绑了起来,这样才在“高虐”之下慢慢完成了第一次的蜕变。

        现在想来,这半年的时间是多么的痛苦和难熬啊,明明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却一次次被否定。否定得久了,便开始怀疑“人生”,开始质疑自己到底行不行?还能不能有勇气向着更好的自己去前进?所幸还有定力,还相信未来,相信付出终究不会白费。

        2017年的8月,高温天,我第一次参加古筝三级考试,苏州大剧院人满为患,学生、家长济济一堂。我,一个本该是老家长的年纪,却拿着准考证,混迹于一群孩子中间。偏偏现场维持秩序的人又在大声嚷嚷,“家长不能进考场!家长不能进考场!”弄得我只好高高扬起我的准考证,情形很是尴尬。在备考教室,同一考场一个穿着浅蓝色蓬蓬裙的小天使,一脸无惧地在椅子上爬上爬下,问她多大,她说七岁。我笑笑,估计这孩子心里会嘀咕我干嘛来了。

        三级考过后,一次和北京的闺蜜微信聊天,说起正在学的《渔舟唱晚》,我说双手弹奏后难度加大。她了然于心地说:“嗨,这很正常,很多开始和孩子一起学古筝的家长在弹到三四级的时候就都‘趴’了,因为练不下去”。她说得一脸轻松,我听得背后一凛,仿佛有人在无声地问“你行么?!”。放弃好像在我的心里从来没有过,除非我没有开始。

        2018年的夏天,我开始古筝五级备考。一次和一群朋友聚在一起吃饭,席间一位不大熟悉的年轻先生问我古筝考几级?我答:五级。他一脸得意并不屑地说:“才五级啊?我女儿已经考到了八级。”我仍旧笑笑,不再言语。

        今年的夏天,仍然是高温桑拿天,出门在外带不了大筝,我就背着一把小古筝,备战七级。每天清晨,当我跑步的时候,听《战台风》这首曲子是最适合不过的,我的脚步会随着节奏变得轻快,让我忘记了跑步的辛苦和累,也忘记了天气的炎热。此时,我的手指仍然粗短,手腕也依然不灵活,但谁又能说:这样的先天条件就不能弹古筝呢?!

        很多人问我:“你学古筝要干嘛?”我答:“不干什么”。然后接下来就是一句“那就自己弹弹好了,何苦费那么大力气考试呢?!”是啊,为什么要和自己较劲呢?但是我很想说,考试是督促也是激励,让我明白不足,在不断地“磨”中感受音乐的美好。当你努力过,当你收获过,你便知道:一切,源于值得。

        古筝的学习一路走来,磕磕绊绊。两年多的时间,因为各种原因,古筝老师也换了几个。这些人里有把我的手指称作“小木棍”的,也有给我上课急得流汗要换短袖衫的,更多的却是“明知你不可为却在努力教你为”的富有耐心和爱心的老师。感谢这些90后,无论是严厉和苛责,还是鼓励和接纳,都把我慢慢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让我在工作的重压下能够静下心来,泰然处之。

        接下来还会有很多的沟沟坎坎在等着我,但我相信:自己挖的坑儿,总有一天会跳出来,并像青蛙王子一样,在跃出井口的那一刹那,华丽变身。

                                        2019年8月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筝小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