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富人的逻辑》这本书,这本书的核心内容讲的是富人之所以能有大量的财富,是因为他们有不同寻常的认知逻辑。
一,在核心内容当中分为三个重点,如何让钱增值,创造更多的财富?
第一个重点,就是如果仅仅把财富等同于一大笔收入,那就永远都实现不了财务自由。作者认为钱财流失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不懂得理财之道,即使有大笔的钱财,最终也是坐吃山空。
我们先看看一个真实的故事,2001年美国有一个失业者叫戴维礼·爱德华兹,他买彩票一下中了2700万美元的大奖,经历了一夜暴富之后,戴维就开始买别墅、买汽车、买收藏品、私人飞机甚至还吸毒了。中奖后刚一年他就花了1200万美元,那又过了没多久他就花光了所有的钱,银行还没收到他的房产,把他轰到了一间仓库里边,最后他就在孤独中死去了。
事实上像这样暴富后又一贫如洗的例子其实特别多,不只是像他这样普通人,名人也不例外,比如美国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在2012年的去世的时候,他还欠着400万美元的债务,但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彩票中奖者在中了大奖的几年时间里,他的境遇比中奖之前还糟糕,因为他们都犯了一个认知性错误,那就是他们以为有了这么多钱就可以衣食无忧了。
作者齐特尔曼在书里算了一笔账,他算一个德国人如果什么都不干,光靠存款获利获取利息,那么需要多少存款才能达到2014年人均净收入2.4万欧元,这个答案是80万欧元的存款,而且还是在利率很高的情况下,与此同时这个国家还不能通货膨胀,这笔钱不能贬值,这就说明了拥有一个巨额的钱数并不意味着富有了,事实上守住一笔钱比赚一笔钱还难,不管手里的时候100万1000万还是一个亿,如果不会理财,最终还是会坐吃山空,钱财流失的速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而当普通人有了一些钱之后,普遍会进行奢侈消费,并不考虑投资,或者即便投资了也是比较盲目的。许多人都相信来自银行或者保险公司的财务顾问,但其实这些顾问多数是纯粹的推销员,他们的任务是通过销售金融产品来为银行或保险公司创收,并不会真正的站在顾客的角度给出投资建议。
所以尽管把钱交给他们打理比较省事,但你同时也放弃了对自己投资的责任,减少了进行成功投资的机会。富人不会像一些普通人那样,有了钱就奢侈的消费,也不会把投资全部都交给别人负责,他们更重视通过自己的投资选择来获得财富的增值,使得自己可以一直维持自己喜欢的生活。
富人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所拥有的钱有多少远不如用这些钱去做什么重要,这也是富人和普通人的最大的差别。
以上就是第一个重点内容,就是说有一大笔钱并不等于富有,让钱不断地增值,使自己持续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才叫真正的拥有财富,指出了财富增值对富有的重要性。
二,接下来看看要让财富大量的增值,必须走出的5个认知误区。
第一个认知误区就是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句话它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作者认为分散投资实际上是阻碍了财富的增值,分散投资的方法确实能避免做出糟糕的投资,但只是让我们少犯错而已,却不会让财富增值太多。
作者本人在15年前决定投资柏林的房地产市场,它现在的投资收益率是两位数,但如果当初他选择分散投资,最终的收益率只有百分之几而已,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要投资的市场有足够多的了解,尽量做到对未来的涨跌作出正确的预测,从而全力投资或者是放弃投资来实现收益的最大。
第二个认知的误区是很多人认为市场的低波动性意味着低风险,这个想法其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一位经济学家叫迈克尔开普勒,举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说假设有一支股票第一个月上涨10%,第二个上涨5%,第三个月上涨了15%,而另外一只股票每个月都下跌15%。按照波动性理论,第一只股票的波动性大,而第二只的波动性一直稳定在15%,那么第一只股票的风险性就更大了。但事实是第二只股票一直在跌,这就说明低波动性并不等于低风险性。
第三个认知误区很多人认为应该尽量在本土进行投资,在投资的时候,我们普遍认为海外投资的风险比本土投资的风险要大,被作者称为叫本土偏好,本土偏好会忽视那些正在盈利的海外市场,从而让投资者损失潜在的收益。
书中的研究数据显示,在不同的投资市场里,本土偏好会让投资者损失1.48%到9.79%的潜在收益,如果是周期长,数额更大的投资比率,造成的损失是非常惊人的。
第四个认知误区就是习惯用过去的市场数据作为未来投资的依据。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希勒做过一个研究,他以5年为一个时间段观察了世界各国的股市,他发现那些表现很强劲的股市,其中有2/3在经历了5年的上涨之后,又经历了5年的下跌,而那些在前5年里跌幅最大的股市,其中有94%在接下来的5年里涨幅达到了122%。这么大的变化说明根据股市在过去一段时间的表现来选择买入或者抛出是并不明智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从而做出一个预测。
最后一个误区就是很多人在投资的时候,总觉得自己能战胜市场上大多数人,就是说在买卖股票的时候,95%的人是职业操盘手,他们靠研究股市谋生的有着一套完善的系统,个人投资者基本没有可能战胜这样的系统,尤其是在短线交易方面。
所以作者建议想摆脱在股市投资中的这种险境,就要在默认市场不可控的前提下制定一个投资计划。不管是短短期涨还是跌,每个月都向股市投资固定数额的资金进行一个长期投资,这样去抵御市场的风险。
以上就是对财富增值认识的5个误区。
三,富人都具备五个特质。
第一个特质就是要有企业家精神。2015年瑞士银行和国网道发布了一个联合调查,这个结果显示全世界大多数亿万富翁的财产不是靠继承得来的,而是依靠企业家精神创业和投资得到的。
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作者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更开放的思想,普通人认为尝试新体验意味着冒险,然而在企业家们看来什么都不做才是冒险,因为这意味着错失了机遇。
第二点就是美国心理学家叫阿尔伯特班杜拉提出的叫自我效能的概念,这个指的是人们对掌控棘手局面能力的一个信心。研究表明成功的企业家自我效能普遍高于其他人,局面越复杂他们就越自信。
第二个特质就是谨慎的创业。很多人容易把冒险和赌博等同起来,这其实是一个认知的误区。刚才我们说到成功的企业家敢于冒险,其实那都是经过仔细思考的策略,其中也包括用来降低风险的办法。
作者建议如果想创业,首先要给自己一个过渡期,在过渡期里处理不好本职工作的人更容易创业失败。接下来需要思考的就是创业所需要的资金量十有八九都比想象的要多得多。创业途中意外太多了,不能把创业计划设定的一成不变,否则迟早会失败。
第三个特质就是要诚实。人们总是认为富人是通过不诚实的手段致富的,而自己发不了财是因为太诚实了,这种观念是出于一种误解,人们认为商业活动是一个灵活的博弈,有人赚钱就有人会蒙受损失,但作者说稳定的商业关系应该是对双方都有好处的交易。
巴菲特曾经说过他在雇人的时候关注三种品质,就是诚实、智慧、和精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实,如果雇员不诚实,他们的智慧和精力可能就会毁了企业。
第四个特质就是节俭。人经常认为富翁喜欢享受奢侈的生活,不过很多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富翁并不喜欢进行炫耀性的消费,他们习惯把穿坏的鞋子拿去修,也会因为长途话费太贵了而更换电信运营商,这是因为成功的富人会更注重资产的增值,而不是消费。
最后一个特质就是设定财务目标。让自己挣到100万,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吗?如果你认为是,在创造财富的路上就已经失败了,研究人员通过调查发现企业家给企业设定的目标越高,那么企业后来的成长度就越高,向财务自由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切的知道想要实现什么目标以及怎么来实现。
作者给了我们一个建议,就是把你在今后10年里想实现的财务目标写下来,设定10年的目标之后,可以把总体的目标细分为小的目标,在每一年中争取实践。
假如你想在10年里增长100万,那么通常来说你不太可能每年都挣到10万块钱,而是有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挣不到太多的钱,但随后收入会成指数性的增长,所以可以据此来设定各个阶段的合理目标。
作者认为当前的财务状况反映了当前的思维方式,如果我们不改变后者,总是因为害怕失败而觉得自己不行的话,是不可能创造财富的。以上就是创造财富应该具备的5个特质。
读完《富人的逻辑》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富人和普通人的最大差别就是思维方式和认知逻辑的差别,这本书详细的介绍了富人是如何创造财富和让财富不断增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