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焦虑,不做焦虑的“绝大多数”

焦虑心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占据我们的情绪当中, 那些学业压力、生活压力、亲密关系的压力、年龄增长的压力,每一个压力都像是骆驼身上的稻草,累积起来让年轻体壮的骆驼苦不堪言。

于是乎发泄的渠道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方式,但许许多多的人无法发泄,却还把自己的焦虑压力视为一个难言之隐,学校当中的心理咨询室往往只是一个摆设,总会担心自己的隐私被泄露,于是乎诉诸于网络成为他们的有效途径, 于是乎又可以看到的那些青少年网恋被骗,沉迷网络。还有多少已经经历生活坎坷的人还在焦虑当中摸爬滚打。

做个简答的小测试,试想一个跟你关系至少有七年以上的好朋友,在这些日子里面,你是否有想过永远和TA断绝联系。或者试想一下你现在赖以谋生的工作,你是否有十次以上地想过自己等下就跑过去提辞职,第二天就不来了。是吧,我相信认真思考的你肯定已经怀疑人生啦。

如影随形的焦虑感

100年前的哈佛大学便有两位心理学家罗伯特·耶基斯和约翰·迪林厄姆·多徳森就已经进行一项很有影响力的研究,论证中等程度的焦虑是可以改善人和动物的表现,同样地,过分焦虑会导致表现的不佳,过少的焦虑会损害表现水平。也就是说,就像是有一条标定焦虑水平的线,一旦能将自己的焦虑控制在可控的线范围内,你的各项机能水平能很好地配合你的行动, 达到你的目标消除焦虑感。可想而知,如若焦虑加深的结果是你已经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自己的目标,手心发汗,思维混乱,口齿不清这些症状都能很好地让你的焦虑成真。这样看来或许有能力控制自己的焦虑感,便能获得梦寐以求的成功。

不要轻易地向社会大众展示你的“伤口”

相信现在我们都倾向于向陌生人诉说自己的难处,网恋也是在这样的情绪化宣泄中成为部分“宅”青年的交友方式。其他的方式也可以将你的焦虑感宣泄出来,比如将焦虑感写出来,或者注入自己的创作作品当中,当你接触到文学圈或者是艺术圈的时候,可以看到那些艺术家的身上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忧郁的气质,那就是同行影响的结果,他们的聚会也较为私密和专业,但当谈到是否有采用治疗抑郁的药物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开始讲述自己与焦虑和抗焦虑药物打交道的经历。“学着了解焦虑是一次冒险,如果不想因为对焦虑一无所知而走向毁灭,或者因为被焦虑压垮而走向毁灭,每个人都得去面对它。”相信自己,学会正确面对焦虑,就能学会最重要的一件人生大事。

心碎的感觉

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影响着焦虑水平

大量的实验,大量的数据和论证开始证明焦虑和我们的道德水平联系在一起。其实早在奥古斯丁的时代开始,被认为没有感情的“杀手”,如代号47里面的47,在任何危险面前没有生理反应,在压力面前神色平静的人也往往被认为是出色团队领导的胚子。其中有许多生物学和神经科学的知识,由于我们不是专业人士就不过多涉及。可以说的是,在经过大量的研究和焦虑研究之后,那条焦虑线被定名为心理阈值,一旦超过这个阈值,他人便无法承受更多的压力,出现心理和生理双面的衰退和崩溃,但有人的阈值能明显高于其他人,也就是我们说的抗压能力。

焦虑也是被渲染出来的

孤胆英雄,英雄本色。那些我们熟悉并喜闻乐见的英雄形象无不有一丝丝的悲壮和深刻,霸王项羽挥泪告别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还有那些文学作品当中的英雄人物,比如《水浒传》当中的梁上好汉,有一颗报国之心却一个个惨死,虽千万人吾往矣成为对孤胆英雄最好的吟唱。其外,那些广告商也喜爱把我们最不愿意面对的焦虑面作为宣传的目的,那些净水器总是在宣扬目前的自来水水质各种重金属超标,那些保险公司花大力气宣传人是多么多么容易患上癌症等重疾;那些阴谋论者也到底宣扬身边都是企图谋害你的危险人物,号召大众把自己封闭起来,保护自己什么的。

被焦虑影响的购物人

有些抗焦虑的药真的没太多用

出于对焦虑感的困扰,现代医学开始大量研制对抗焦虑的药物,可是情况却没法改善,在一些权威的双盲实验当中,已经面试的抗焦虑药物似乎与那些毫无作用“安慰剂”效果差不多。也就是说或许真的没有一种适合所有心情和场合的药物,你会焦虑的时候呕吐,心神不宁,偏头痛,這邪恶严重的身体症状的焦虑来源或许是内心未解决、无意识的内在心理冲突。随后,也有研究者开始转向化学和生物基因学中去寻求解决焦虑的办法。

摆脱焦虑,不做社会的“绝大多数”

改变自己对待焦虑的方式,许许多多的历史证据也开始证明,焦虑症与艺术或者创造方面的天才可能存在一些联系,焦虑本身无法让你成为拿到文学家的大诗人,也不能让你成为造福一方的科学家,但是只要正确驾驭你的焦虑气质,或许能让你在处理手头工作的时候,表现地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摆脱焦虑,不做焦虑的“绝大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