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五步,提升你的阅读效率

“读书”这个词对于我们来说太熟悉了,以至于我们大多数认为:读书不就是拿起一本书,从头到尾开始看就好了,so easy!曾经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读书嘛,只要是会识字的人都会,这有什么难的呢?那让我们仔细回想一下,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你一年大概读多少本书呢?平均读一本书需要多长时间呢?

2.你是否有屯书的习惯?很多书看了几页就永久收藏了?

3.你是如何选书的呢?有没有选书的标准呢?

4.一本书读过以后怎么处理的呢?读完能记得多少内容呢?

上面的问题好不好回答呢?其实读书也是有其自身的结构体系的,或者说是套路,懂得套路的人自然可以高效阅读,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不得要领的人往往读起来会很痛苦,很吃力。所以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会享受到读书的乐趣,在不知不觉中以正确的姿态来读大量的书。

读书的目的

许岑说过:成年的社会里,学习的过程就应该有目的性的直奔主题。古典在《跃迁》这本书中也说过:应该功利性的学习。读书也是如此,不是随随便便的拿来就读,而是应该带着明确的目的,充满主动性的阅读。并且深入理解书中的要点和思想,并随时可以拿来参考。

读完一本书的标准不是以从头到尾看完书的内容为标准,而是以是否抓住书中的关键信息,是否有利于解决自身的问题为目的。只有真正消化了书中的信息,才能最终使之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就好比我们每天吃进去的各种食物,只有转化我们人体必需的物质对我们才是有益的。

笔记读书法五步走

既然读书是有套路的,有没有具体的执行方法呢?这里推荐我从《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中学习到的笔记读书法,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选书。从日常点滴中收集信息,明确目的,了解需求,主动选书。

2.购书。按照购书清单指名购买,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3.读书。做记号,明确读书要点,标记关键词句,提炼要点。

4.记录。写读书笔记,将笔记实体化,便于反复阅读,加深印象。

5.活用。回顾笔记,反复阅读,吸收知识,提升自我。

选书

读书的速度重要,读书的效用重要,读书之前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书同样很重要。如何选书才能提升效率呢?主要注意以下两点:

1.你的需求决定你要读什么书。

仔细的思考一下,当我们拿一起一本书要读的时候,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读这本书呢?出于什么原因选择这本书呢?想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我们花时间阅读,肯定是为了有所获,为了能够解决某个问题,为了获得某种体验等等。所以,实现明确目的是很重要的。

举个例子来说,读书需求或者说读书动机,好比是照相机的“焦点”,即使拍摄的场景相同,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物,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所以说抱着不同的目的读书,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2.从点滴中汇总你的“需求”。

可能在看某个电视剧,对其中的职场规则感兴趣;可能在听得到课程中对某个观点或概念感兴趣;再或者职场工作中遇到了某个难题。这些点滴的兴趣或者需求都可以随时记录下来,与之相对应的就是某个类别的图书,也是自己的潜在需求,需求的背后是一系列的书籍单元。我们选书就可以从这里着手了。

购书

说完了选书的重要性,再来看一下购书需要注意什么。

1.小清单大有用。

读书清单这个东西我之前没有用过,用过一次就会觉得非常的棒!读书清单他有两个好处:一是方便梳理那些基于我们需求的图书;另一方面有了特定的清单我们选书的时候就不会盲目无目的了。另外,购书清单不仅能帮我们找到真正想读的书,反过来再真正购买之前,会留有一个冷静缓冲期,一段时间后再来看这个清单让我们思考两个问题:真本书是自己真正需求的书吗?自己购买这本书的初心和目的是什么呢?经过这两个问题的反思,继续留在购书清单上的书就是我们真正迫切需要的书目了。

2.线下选书优于线上选手

有了购书清单后,接下来就是付钱购书的环节了。那么,线上买书虽然很方便,但是存在的弊端是无法提前试读(当然如果可以找到电子版的那就除外了),有些书籍可能是畅销书,可能是经典书籍,但是可能不一定适合自己,如果没有试读的体验,买回来可能看不下去,这就比较尴尬了。e

所以,实体书店更能充分了解所选的图书是否适合自己。无论从装订,版本,纸张方面都会有直观性的体验。当然还有一个折中的办法,我们可以去城市图书馆提前试读和预览。如果觉得这本书一般般,那么摘抄完走心的词句就可以放弃了,如果觉得还不错,想写写画画的可以到网上淘一本。

读书与记录

如果将读书的过程比作“做菜”,那么前面所说的购书清单就相当于是购买食材,写读书笔记就好比是洗菜和切菜,那么最后的通过读书笔记进行思想输出就相当于开火炒菜了。一道菜炒的香不香,好不好吃最后一步是很重要的。

读书笔记是更进一步的升级,这个过程会让你对读书活动,完成从简单的生搬硬套进化为独创的思维体系。积极主动的输出过程,有利于促进思想的内化,行成知识体系。

光有输入,而不去输出是无法行成知识体系的,输出的过程又会反过来倒逼输入,以此往复精力知识的结构和论点,丰富论据,才会对某一领域行成更深的见解。正如一位故人所说:“人并不是因为无所不知而去发表演讲和出书,相反通过演讲和读书让自己达到了新的高度,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

所以,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深刻吸收书中的内容,磨练出更好的原创思考,为达到此目的,需要想办法完全并消化书中的内容,这样才能将借来的思考,准确转变为属于自己的东西。

完成读书笔记的重读,以及思想的N比碰撞后,接下来最理想的动作就是输出读后感或者叫做简易书评。

一提到写作书评,可能我们的头脑就比较大了,思想卡壳了,不知该如何提笔落字了。这里作者提供了一个小技巧——让书评源于读书笔记的摘要和评论的再次碰撞,再加上个人的新想法,即可顺利“组合”。

读书笔记有哪些优点?

1.专注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

读书是带着某种目的进行的,一定是明确性目的,充满主动性的阅读过程。所以,读书笔记也应当是专注可以,或许能够解决问题的关键词。这样就显得很清晰明了了。

2.整理自己的想法。

阅读是自己与书中文字或者说作者的思想进行交流碰撞的过程。随着眼睛流过一行行的文字,我们的大脑会在潜意识中链接新文字与旧知识,在这个新旧知识链接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打通任督二脉的时刻,应当怎么做呢?那就是记录下来,记录你的思想,记录此刻的想法,这就是一个渐进式认知升级的过程。

笔记式读书可分为三步走:读书,划重点,写读书笔记。

1.读书。

不是上来就读,不是漫无目的的读,而是有策略的推进。可以分为三个步骤:通读,重读,标记。就好比是筛子筛沙子一样,层层过滤,留下你最关注的干货。

2.划重点。

阅读过程中,那些瞬间触电的词句可以有意识的用标签,特殊字符或线性标记,便于后续重读和做笔记。

3.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同样关注以下两点:

1.标识三项信息:写读书笔记的日期;写书名;写作者名字。可以理解为一种仪式感的签章,当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后续的重读笔记埋下伏笔。

2.两个要素摘抄和评论

A,摘抄。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内容。

B,评论。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感想。

完成主客观的碰撞。

活用

书读完了,笔记做完了,并不等于万事大吉了,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呢?自己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呢?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核心。“活用”说的就是如何近一步的指导我们去实践,解决问题,提升自我。另外读书笔记记得常回顾,也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和闪光点。

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形成结构化的体系,具体实践的方法可以是写文章进行系统输出。这里再推荐一个主题式的写作技巧。

读书笔记——主题式写作技巧

在一段时间内(一周或者一个月)读完的相同类目的图书A,B,C,根据摘要和书评的内容,叙述某一观点。利用A,B,C各自对同一类问题的不同看法,进行相互比较,假设和验证,最后给出主观性的观点意见。具体细分步骤如下:

1.选择三本(或者N本)相同主题的书进行阅读。

2.分别写出A,B,C三本书的要点摘要及评论。

3.分别将A,B,C三本书中对某一相同问题的观点和信息摘录出来。

4.分别对A,B,C三本书中摘录的观点和信息进行评论(主观思考+感想)

5.反复假说和验证,思考修正。

举个例子,以A的某一观点为基本假设,用B和C中的观点加以比较和辩证(各抒己见);

6.得出合理性的主观结论作为文章的结论(或者是开放性的结论)

美国广告大师《创意的生成》这本书的作者詹姆斯.韦伯·扬说过:“所谓的创意,只是把原有的元素重新组合而已”。

不管多少信息,如果不进行重新组合和碰撞,是不会产生创意的。一个创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如何安排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

主题阅读式的读书笔记,就是一个信息拆解又重新组合的过程。超出什么样的产品,取决你如何组合和排列信息哦。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需五步,提升你的阅读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