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两张重要的图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
第2章 网络协议和体系结构
第3章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
第4章 应用层
*第5章 运输层(重点)
*第6章 网络层(重点)
第7章 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
第8章 物理层
附:杭电2011年6月计网AB卷
That's all! 结束啦~(¦3[▓▓]
复习材料:书本《计算机网络(第二版)》王相林 著 + b站王道考研《计算机网络》 + 天勤考研《计算机网络》
刷题:杭电 2011年6月AB卷 + 牛客
PS:其中网络层的ARP和RARP协议在OSI结构体系中归为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的三个功能和五个特征?P1
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协同工作与负载均衡
资源共享、分组传输、两个子网、分布控制和管理、层次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物理组成和结构是什么?P10
由两级子网组成,即通信子网(核心)和资源子网(边缘)
典型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P11
总线型(以太网)、环形、星型、树型、网状、不规则型
计算机网络分类有哪些?P13
按用途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按覆盖范围分类: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按信息传输交换方式分类: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分为虚电路分组交换、数据报分组交换)
按网络传输技术分类:点对点P2P、广播
语法(怎么做)、语义(做什么)、同步(什么时候做)
OSI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当代计算机五层体系结构
TCP/IP体系结构共四层,自顶向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网络接口层
将当代计算机五层结构的数据链路层划分为LLC层和MAC层,自顶向下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LLC层、MAC层、物理层
信道的最大容量与信道的带宽有关
数据传输率(C)单位bit/s
波特率(B)是每秒发送信号的数目,单位波特(baud)
C = B log2L(L是一个信号可能取值的个数)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码分复用、波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
编码:数字基带信号 => 另一种波形不同的数字基带信号
主要有不归零码、归零码、曼码、差曼,其中曼码和差曼两种编码方案的编码效率都只有50%,且都自含时钟编码
曼码:根据信号直接表示
差曼:根据上一跳表示下一跳
调制:数字基带信号 => 模拟信号
解调:模拟信号 => 数字信号
调制有三种方法:调幅、调频、调相
把大的数据分割成小的数据块;并行、流水地转发
虚电路分组交换:有连接
数据包分组交换(因特网):无连接
优点:速度快
缺点:占用内存(每个分组都增加一个头部)、到达目的主机时要排序(数据宝交换有可能有乱序,虚电路顺序不会乱)和删去头部重新装配
奇偶校验:差错率50%
海明校验(前向纠错FEC):付出的代价很大,只能纠正一位错误
循环冗余校验CRC(数据链路层)
校验和校验(传输层、自动请求重发ARQ)
不熟悉的建议去看一下这个视频!
DNS是域名解析系统
负责域名与IP地址的转换
使用无连接的传输层协议UDP
端口号53
第一步:客户机提出域名解析请求,并将该请求发送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
第二步:当本地的域名服务器收到请求后,就先查询本地的缓存,如果有该纪录项,则本地的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查询的结果返回。
第三步:如果本地的缓存中没有该纪录,则本地域名服务器就直接把请求发给根域名服务器,然后根域名服务器再返回给本地域名服务器一个所查询域(根的子域) 的主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第四步:本地服务器再向上一步返回的域名服务器发送请求,然后接受请求的服务器查询自己的缓存,如果没有该纪录,则返回相关的下级的域名服务器的地址。
第五步:重复第四步,直到找到正确的纪录。
第六步:本地域名服务器把返回的结果保存到缓存,以备下一次使用,同时还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
应用层协议HTTP
传输层协议TCP
端口号80
应用层协议TCP(只有DNS的应用层协议是UDP)
端口号SMTP 25、POP3 110
HTTP是超文本传输协议,面向网页,端口号80
FTP是文件传输协议,面向文件的,端口号20(数据)、21(控制)
Email,端口25(收)、100(发)
数据不丢失、不出错
[发送方窗口=1,接收方窗口=1]
为了实现RDT,每发送一个报文段后就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确认,收到确认后才继续发下一个
优点:比较简单
缺点:效率低、信道的利用率低
为了克服这一缺点,于是产生了另外两种协议,即连续 ARQ(回退N协议)和选择重传ARQ
[发送方窗口>1,接收方窗口=1]
发送方可以发送任意个窗口内的数据,但如果接收方接收不到数据,发送方就重发所有数据
缺点:重发量大
[发送方窗口>1,接收方窗口>1],接收方可以缓存部分数据
流量控制:只涉及两个网络节点,属于局部控制,目的是保证发送者的发送速度不超过接收者的接受速度(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拥塞控制:涉及多个节点,属于全局控制,目的是保证整个网络的流量和资源相匹配(传输层、网络层)
相同点:都是传输层的协议
不同点:
TCP、UDP区别 TCP
UDP
面向连接(虚连接)
无连接
一对一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
可靠且数据按序到达
不可靠
时延大、开销大
时延小、开销小
适用于大文件
适用于小文件
FTP、Http、Telnet等协议
DNS、TFTP等协议
面向字节流
面向报文(对应用层报文不做处理)
全双工
-
有流量控制(动态滑动窗口机制)和拥塞控制
无
UDP首部8B、TCP首部20B
都包含源端口、目的端口、校验和
此外UDP首部还包含长度
TCP首部还包括序号、确认号、数据偏移、控制标志(通常说的URG、ACK、PSH、RST、SYN、FIN)、窗口、紧急指针、选项等信息
校验和、序列号、确认应答、超时重传、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四次握手,确保连接的可靠性)、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三次握手
连接请求(TCP SYN) => 连接响应(TCP SYN ACK) => 连接确认(TCP ACK)
发送窗口上限值 = Min[接收窗口rwnd,拥塞窗口cwnd]
发送窗口在连接建立时由双方协商,在通信过程中,接收方可以根据资源情况,随时动态调整发送窗口值
四大算法:慢启动、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分别对应四个阶段
轻微拥塞:拥塞窗口cwnd>慢启动门限ssthresh,但还没有发生拥塞,采用拥塞避免算法(加法增)
严重拥塞:接收到3个重复ACK,执行快恢复操作;超时,执行慢启动
不熟悉的建议去看一下这个视频!
无连接、不保证质量、尽力交付
在多个网络节点中选择一条合适的传输路径
2类:静态路由选择算法(非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动态路由选择算法(自适应路由选择算法)
主要在RIP协议中使用,要求每个路由器发送其路由表全部或部分信息,但仅发送到相邻结点上
链路状态算法(也称最短路径算法)发送路由信息到互联网上所有的结点,然而对于每个路由器,仅发送它的路由表中描述了其自身链路状态的那一部分
基于DV算法,对距离的定义是所经过的路由器的跳数,RIP的工作包括路由表的建立和更新
最大距离15
基于LS算法,OSPF采用洪泛法向AS或区域内所有节点(路由器)发送路由信息,最终整个网络内的所有节点都得到了路由信息
①分类IP地址②子网划分③无分类编制
通过子网掩码,将子网掩码与IP地址按位相与,得到网络号,其余为主机地址
私有IP就是Intranet
A类地址:10.0.0.0~ 10.255.255.255
B类地址:172.16.0.0 ~ 172.31.255.255
C类地址:192.168.0.0 ~ 192.168.255.255
在IP地址后加 “/”+网络前缀所占的位数
在路由表中,利用CIDR地址块查找目的网络,使路由表中的一个表项可以表示多个分类IP地址的路由,路由汇聚也叫构成超网
缩短网络前缀,扩大网络(对应的:增长网络前缀、划分子网)
某一区域内由多台计算机互联成的计算机组,范围一般是几千米
MAC地址是硬件地址,与网络相连的每一个网络适配器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
物理层、媒体访问控制(MAC)子层和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
MAC地址是硬件地址、物理地址,不会改变,IP地址是软件地址、逻辑地址,会改变;MAC地址在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使用,IP地址在网络层及以上各层使用
使用ARP协议进行IP地址到MAC地址的转换,RARP协议进行MAC地址到IP地址的转换
发送请求时广播,发送响应包时单播
节点在侦听信道空闲时发送数据,发送数据以后还在继续侦听信道,进行冲突检测,采用此协议的通信,只能是半双工
如果数据发生碰撞采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
k = Min[重传次数,10] ,r=[0,1,...,(2^k-1)],在r倍的争用期后重传
重传次数达 16 次则丢弃该帧,向上层汇报
以 P276图7-13为例
不熟悉的建议去看一下这个视频!
以太网交换机实质就是一个多接口的网桥,以太网交换机具有并行性,能同时联通多个接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进行无碰撞的传输数据。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或星总线型,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信道访问协议采用CSMA/CD,数字信号编码采用曼彻斯特编码
目的地址在前,源地址在后,考虑到信道上的传播时延,以太网MAC帧的长度不能小于64B(小于64B冲突检测不到)
互联设备
工作层次
主要功能
中继器
物理层
实现同种LAN的互连
网桥
数据链路层
实现异种LAN的互连 路由器
网络层
实现多种形式网络的互连 协议转换器 传输层及以上 实现不同传输层及以上层协议的网络之间的互联
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规程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