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这个称号,其实我内心是拒绝的。笔者是个直男。但是曾被同伴调侃是gay
今天晨读说到非暴力沟通的三个要点:
只观察,不评判。只说感受,不说看法。只请求,不命令。
我认为核心就是罗杰斯提出的“共情能力”。说到底就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去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感受。
从小到大,女人缘极好。(不是给脸上贴金,哈哈)后来看了《爱情公寓》,发现自己好多地方太像“曾小贤”了,或许就是那种贱贱的感觉,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又不太善于拒绝。
学生时代后座位是班花,我看她鞋带松了,当时就灵光一闪,把鞋带拴在椅子上,下课后她准备起身离开座位,差点摔倒。但我怕玩笑开大,赶紧跳过去,防止她摔在邻桌。还上演了一出“英雄救美”的场景,结果就是我被追着全班跑。
能和女生打成一片,回头看来可能是因为“共情”。
以前吧,总能在深夜收到女性朋友发来的消息,和我聊人生聊工作聊学习,最多的就是聊感情。
因为晚上,常常是人情感泛滥的时段,睡不着,就会想太多。大部分只是听,除非要求我提建议,我才说一些看法。
记得有次大晚上接到个电话,聊着聊着女孩就开始哭,我也不问为什么,就听她哭,可能她发现我这边没声音了
“你怎么不说话,还以为你把电话挂了”
“哭够了吧,你想说就告诉我,不愿说呢,就赶紧睡觉,小心第二天起来变成熊猫”。
于是她巴拉巴拉一大推,中途我只是应和几个简单的词语,等她发泄完,她终于冷静下来了,我才提供了一些意见。最后提醒她赶紧睡吧,如果睡一觉起来还这么难受,我们再聊。
结果第二天,她自己就想通了。
大学时,朋友们时常邀约我出去喝酒唱歌,给别人介绍我都是这样说:这是我最好的男闺蜜。
妈的,一听就浑身不自在。为了扳回一城,我厚脸皮的把手搭在女生肩上:这是我铁哥们。
一个反手就给我打过来。
常常和她们开玩笑。陪吃陪喝陪聊就是不陪睡,别人以为我是gay,今晚我翻翻谁的牌呢?后果就是被揪的眼泪哗哗流。
哈哈,其实就是因为太熟悉了,她们早就习惯我这种小贱小贱的德性。真正遇到喜欢的,一本正经,话都说不清。
有段时间,感觉自己就像知心栏目的情感顾问,总是被打扰,睡不好觉,苦不堪言。
后来喜欢上了看书,越来越享受独处的乐趣,开始对纸醉金迷的生活产生反感。渐渐的,我不想回别人问我“在不在”的信息,更不想做什么男闺蜜。朋友的邀约,我也多次拒绝了,宿醉过后只有迷茫。
朋友们都说我变了,变得没以前好玩了,都疏远了他(她)们,其实不是,我只是希望用更多的时间来提升自己,好好的爱自己。
有句话不是这样说吗,“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当沉静下来,审视自己内心时,才慢慢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想要的。
共情能力真的可以拉近彼此的关系,促进沟通交流,但是有时候共情的人因为不忍拒绝,弄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只有划定自己的界限,学会优雅而勇敢的说“no”,才能拥有更多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