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堂哥的孩子小葵今年上初二,是老家重点初中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任何事情在别人眼里都能做到完美,他自己也是个追求完美的人。自从上了初中,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也没有什么朋友,每天都是形单影只。
小葵的班主任曾经找过堂哥,说小葵好像有严重的洁癖,他的同学都知道这个事情,并且已经严重到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后来,堂哥找小葵谈话才弄清楚了所有的问题。
自从小葵上初中以来,由于是封闭式管理,所有的孩子都得住校。他的宿舍没有淋浴,所以每天都要用自己的水桶打水洗漱。每次洗漱前都要把水桶里里外外清理好几遍,再加上洗澡,差不多要用掉一个半小时左右,舍友们对他极为不满,严重影响了别人休息。
每次上课之前,他都要把自己的桌椅用湿巾擦了一遍又一遍,刚开始只是用湿巾,后来连消毒液都用上了。他的东西从来不准任何人碰,一旦有同学不小心碰了他的东西,他都要重新消毒清理。久而久之,没有人原因跟他说话,没有人和他玩。
最近一段时间,连上课都不能集中注意力,考试的试卷也要清理,耗费大量的时间。为此,老师也找他谈过,可都无济于事。
小葵自己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但是自己根本无法控制,对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的焦虑,想改变自己,却又无可奈何,每天都被自己的“洁癖”折磨的“精疲力尽”。
“洁癖”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印象中有洁癖的人通常都对自己的身体和使用的东西有着异常的清洁倾向。
洁癖也是强迫症的一种,是把正常的卫生范围内的事物认为是脏的,为此会感到焦虑,并且不由自主的强迫性清洁的行为,是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严重者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交。
孩子洁癖的表现
孩子的洁癖通常表现为做事比较拖拉,任何事情都追求完美,包括写作业也是一笔一画的描写,不允许自己有任何失误的地方,作业本稍微有点脏或者污点就会拼命擦,想尽一切办法弄干净,哪怕换一个作业本。
对自己的身体要求更为严格,有事没事都在洗手,只要接触了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会第一时间洗手,在清洁身体上花费大量的时间。
不允许任何人触碰自己的身体和东西,在有洁癖的孩子看来,除了自己之外的任何人都是“不干净”的,都会污染自己的东西,从而表现出对其他人的排斥行为。
拿小葵来说,他的床铺永远不能除自己之外的第二个人坐,更别说躺,只要被他发现,就会表现出明显的紧张和不安,然后呵斥别人离开,自己从头到尾重新清理床铺。
洁癖形成的原因
洁癖的成因包括遗传因素、不良教育和精神打击三个因素。
小葵的家里没有人有洁癖,堂哥他们一家人都是农村的,整天和黄土地打交道,没有任何洁癖的表现。那么,就可以排除遗传因素。
针对小葵的洁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生理方面
初中是一个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段,大部分的孩子会在初中开始表现出青春期的特征。
根据《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统计,大约三分之二的洁癖在孩子25岁以前就已经形成,因此,青春期是孩子产生洁癖的多发阶段。
青春期的孩子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有较大的变化,身体里的激素同样发生很大的变化,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洁癖就是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心理方面
有关小葵的很多行为,家里人都知道他对事情有着执着的完美倾向,任何事情,只要是他亲力亲为的,就必须做到完美,哪怕有一点瑕疵也不行,因此,在处理很多事情上表现出来严重的拖拉,在别人眼里就是做事磨磨蹭蹭,效率低下。
每当想把一件事情做得完美的同时,伴随着的永远是焦虑,尤其是“洁癖”的人,焦虑情绪是处理事情时最常见的情绪,对自己的焦虑情绪无法完全控制,也就显得自己着急,别人着急,事情还没有做好。
因此,有洁癖的人几乎都是完美主义者。
社会方面
对周边的洁癖人群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类人几乎同时在初中开始逐渐将“洁癖”行为显示出来。由于环境的突然变化,身边的人也发生变化,带给心理上的落差感比较大。因此,很多人在刚进入初中时还会有失眠、情绪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小葵的父母都是80后,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两个人都希望小葵能够比别人有出息,能够在父母的圈子里给自己争光。
因此,小葵受到的教育就是任何事情做的都不能比其他人差,不允许让别人有闲言碎语。父母对小葵的要求也是极为严格,任何错误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才导致小葵从小做事情就特别谨慎,尽可能的把事情做得完美,不让任何人挑出毛病,缺点就成了孩子致命的弱点,成了孩子拼命想改变的地方。
所有的环境影响带给孩子的就是对自己身体的掌控也要达到完美的地步。
拿洗手来说,普通人洗一遍就可以了,干净就行了。但是,对于洁癖的人来说完全不够,一定要通过自己的一套标准行为来界定是否洗干净。
“洁癖”能否改变?
《今天不烦恼》节目其中一期的男嘉宾,就有着严重的洁癖,不和任何人握手,即使握手也是第一时间拿出消毒液给手消毒,别人坐过的椅子自己必须重新消毒擦拭才能坐,主持人和现场的观众都被惊的目瞪口呆,就连自己的女朋友也直呼“受不了”。
记得前段时间看过的一个视频,一位女士在动车上,用一次性塑料布把自己的座位整个包裹起来,小心翼翼地缩在座位上,这一行为也是让周围的乘客开了眼界。
其实,我们周围发现有洁癖的几乎都是成年人,无一例外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个人生活乃至感情。那么孩子的洁癖能不能纠正过来?
很多家长都特别担心一旦孩子的洁癖严重起来,会影响未来的发展。其实,孩子时期的洁癖还处在最初的阶段,距离成熟期还有很长的时间。因此纠正起来也比成年人容易很多。
家庭方面的改变
家庭环境是孩子接触最为直接的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也直接决定了孩子的性格和心理发展情况,因此,改变家庭教育风格,改善家庭教育的方式是改善孩子“洁癖”最基础的因素。
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在心理上放松对完美的追求,从而减轻因强迫现象引起的焦虑。对孩子的要求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内送外紧”的方式。
除此之外,父母要定期了解孩子的情况和心理活动,多向老师了解孩子近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尽可能的将孩子调整到学生较少,有宽容心的同学居住的宿舍,首先应该减少因孩子的洁癖给其他同学带来影响,进而影响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
心理干预引导:暴露训练
可以肯定的是“洁癖”是心理问题之一,属于强迫症的范畴,因此,父母在引导孩子改善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是减少孩子的焦虑情绪,尽可能采用温和而有节奏的方式进行心理干预,从而达到改善洁癖的目的。
改善洁癖最根本的是让孩子明白且能主动理解自己的很多清洁行为是多余的,并不能对现状起到任何改善作用,相反还会影响周围的人或者事,让孩子主动放弃过度清洁的行为,并在心理上得到一定程度的安慰。
暴露训练是针对有洁癖的孩子采取的最有效的手段,概括地说就是把孩子有意的安置在他认为不干净的地方,并采取一定的措施阻止孩子自己清洁,从而达到对“不必要”的清洁释怀的目的。
举例:小葵的父母针对小葵的洁癖和改善方法向老师做了说明,并取得老师的同意和配合。老师多次组织孩子们进行“田园教育”,自己动手挖坑,种树,并一再强调任何人不得缺席或者不劳动,采取团队协作比赛的方式。
刚开始小葵表现的特别紧张,经常一个人站在一边不知所措,想做点什么却又不敢动手。但是,随着其他团队的前进和他的团队成员不断劝勉,小葵第一次没有用任何防护措施,光手挖坑,种树。
活动结束之后,老师单独对小葵进行沟通,让他理解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集体荣誉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取舍,让小葵感受到荣誉的同时,从心理上减轻洁癖的焦虑负担。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老师和父母采用了不同的活动,进一步改善小葵的洁癖行为,打扫图书馆、做小小收银员、甚至布置不准洗水桶的家庭作业。
每次活动之后父母和家长都会和小葵沟通活动的体会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鼓励,小葵的强迫清洁行为减少了很多,并且已经可以正常的和同学相处,不会影响到学习生活,连他的同学都很明显地感觉到小葵的情绪和态度转变很大。
虽然洁癖在生活中不常见,也在孩子身上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心理造成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最不应该忽视的就是孩子的心理活动,任何心理活动都可能向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方向发展。
一旦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洁癖,首先要做的是宽容,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是导致此行为的根本原因,才能及时的改善孩子的强迫行为。
我是90后静儿妈咪,两个孩子的全职妈妈,在不断探索更加适合孩子教育、培养的路上一直在前进。本文为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点赞、收藏,提出自己的宝贵意见或建议。
文|90后静儿妈咪
图|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