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运用到生活初体验

一,老师来电

上午九点多,接到小儿子班主任电话,有些意外,也下意识地有点紧张。

老师先问:昨晚孩子回家写作文了吗?写作文写了多长时间?从几点写到几点?

声音有些着急。

我想了想,说:孩子说,一共要写三个作文,一个是《彩色的梦》,一个是《我的好朋友》,还有一个是什么……也没写多长时间,一共就写了三四十分钟吧。

老师说:他昨晚的作文有两篇都抄重复了你知道吗?我就说都抄过的你还抄它干嘛?

汗!老实说,他昨晚写作业时我没全程看——不过没敢跟老师说。

老师又问:那他问你什么了吗?

我说:他跟我说,妈妈,《彩色的梦》我没听清老师说是仿写第二自然段还是第三自然段了。我问其他家长,其他家长说两段都要写。

“你问其他家长,那你为什么不真接问我呢?!”老师在电话里都要喊起来了!听得出来,她多么希望我直接问她,然后跟我交流孩子的情况——那一刻我清楚地意识到:老师多么希望做家长和孩子的盟友,帮助孩子提升能量!

“你知道吗?《彩色的梦》昨天下午专门拿出两节课的时间写,很多孩子都早就写完了,都已经开始自主复习下一单元了!最后就剩下四五个孩子没写完了。他就一直在那儿坐着不写,也不问我,问他什么他也不说,就那么一句话,他就不会直接问我吗?还要等到回家再问你,你再问其他家长!这个情况上次我也跟你说过。他就坐在第一排,不知道仿写第几自然段,其他同学问我,他也能听见啊!……

“哦,您是希望他有什么问题能直接问您,您问他什么,他能尽快回答您。”我说。

“行了,那就这样吧。”能听出来,老师放松了很多,我终于听懂她的着急和需求了。

二,家长的思考

其实我和他爸也很苦恼。

特别是这次骨折手术回家后,发现孩子每天放学回家后学习效率的确挺低的——他每天吃完晚饭后,都要坐在沙发上看一会儿漫画《大头儿子小头爸爸》。一直要等到我叫他写作业,他才会过来写。

到底怎么样养成孩子自主写作业的习惯呢?

而且,他每晚写一篇词语单,几道数学练习题,就要用很长时间,写完就九点多了,昨晚数学作业稍微多一点,都十点多了还没写完,就赶紧收拾收拾睡觉了。

早晨起床,他又写了一阵数学作业,最后快上学时也没写完。而且作业没写完他好像一点都不着急。听说要上学了,暂时可以不写作业了,他反而如释重负如蒙大赦的样子。

出门的时候他爸还说:实在不行,暑假就找个辅导班写吧。

昨晚我问他:你这么喜欢《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它到底好在哪里呢?

他说:看书的时候不用写作业。

正好昨晚看《游戏改变人生》,作者也深入探讨了这个部分:为什么只有部分玩家学会了把这些游戏优势有效运用到现实世界里,比如工作、学校、健康或家庭,而另一部分却碰上了麻烦。因为玩得太多影响了自己的学习、社交甚至生理与心理健康,让很多人对“电子游戏上瘾”产生了担忧。

“答案的关键不在于你玩哪款游戏,或者你在玩游戏上花了多少时间,;相反,它完全取决于你为什么玩游戏,你是为了逃避现实生活而玩,而是为了让现实生活过得更好而玩?”

根据儿子对“为什么喜欢看《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回答可以看出,他是为了逃避写作业而看漫画书的——这就要引起我们的注意了。

而且,班主任一再反映的那个现象也是——有一次,班主任老师晚上布置的作业是巩固当天学习的词语。孩子晚上回来后,我就让他写了。第二天,老师在微信里问我:孩子昨天晚上写作业了吗?我说:写了,在家里的本子上写着,没带到学校去。

老师说:Ta们那天专门拿出一节课的时间写词语,最后可能只剩几个词语没写完。第二天,儿子去学校,老师要收那个本子。儿子拿不出来。问他什么,他也不说,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一直在那站着,不说话。老师很着急。

回来我问他。

他说:那个写词语的本子也是听写本,听写完交给老师了,老师没发下来,我怎么交啊?

后来线上家长会时,老师又提到这个现象,我把他的回答跟老师说了。

老师说:你看,就这么一句话,你要是不说,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没交?他要是直接告诉我多好啊!

今天老师电话里还问我:他在家跟你们交流吗?

我说:交流得挺好的。

老师说,那跟其他亲戚朋友呢?

这个问题让我感觉有些尴尬——因为我们跟其他亲戚朋友见面的机会并不多。

而且我想起来:我出院的那天,正好在楼下遇到住我们楼下的小哥俩,那两个孩子看到我们,一直叫我儿子的名字,可是,儿子并没有回答,一个字也没说。

老师这次再次强调这个现象,让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老师只是希望:问他什么的时候,他能尽快给老师回应。也希望这个现象能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问问题一直不回答,为了不写作业而看漫画书,做其他事情,长此以往,孩子可能会形成逃避问题,社交孤立——这也是《游戏改变人生》里提到的。

三,游戏化运用到生活

中午儿子回来,带回来两个作文本:一个是家里用的作文本,一个是学校的作文。

他说,要把家里用的作文本上的一篇作文抄到学校的作文本上。

“啊,你准备好了,要接受这项挑战任务了吗?”我说,“现在你就是淇淇队长,你要带领大家,完成这项任务了!”

“首先,我们要找出坏家伙——比如说,看漫画书,抠手,就是坏家伙,会影响我们完成任务的进度。”我说。

这个表达让儿子感觉很开心,他很愉快地接受了这项挑战。

这时候,他爸爸做好饭,喊我们吃饭。

吃饭的时候,他爸爸照例打开手机喜马拉雅音频,听我们都喜欢听的王晨阳老师讲西游记。

那时我有点听不下去了,说“现在我希望能关上这个音频。因为我们需要完成挑战,我们今天中午是有任务的。”

他爸立刻关上音频。

儿子也并没说什么,默默地吃饭。

吃完饭赶紧跳着去完成他的挑战——抄作文了。

那时,他爸在洗碗,我趁机给他爸科普了一下什么是游戏化?

“游戏化就是,把你现在要做的事情,比如说收拾卫生,看成是一项挑战或任务,先设定秘密身份——比如我是杰克船长;然后招募盟友,比如说我就可以是你的盟友;找出坏家伙,比如说,烦躁的心情,或者影响家庭卫生的因素,都是坏家伙;注意补充能量块,所有对收拾卫生有利的,或让自己感觉好的心情好的,能够提升自己能量的,都是补充能量块。”

我说着,他爸小声说:我去看看他有没有在抄作文哈?

看了一眼,回来小声高兴地说:抄得很认真!真是好孩子。

等我看到儿子时,他正在奋笔疾书,很有力地写着。

看到我,他问我:是不是抠屁眼儿也是坏家伙呢?

问了我两遍。

我说:是的。如果屁股很痒的话,可以去洗洗。这样就能让自己舒服一些,就是补充能量块儿。

儿子很快就抄好了。出乎我们的意料,不到12:50就抄好了。

我并没有检查他抄的质量,那是老师负责的部分。

他这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兴致勃勃地跟他一起制作了“家庭币”——我们找了一张书签,儿子把书签裁成两半,在背面写上“+10”。

我跟他说:这是家庭币,一定要收好。以后每次完成一项挑战,或者任务,都可以得到一张家庭币,集够1000分,就可以兑换一个心愿,或者买一个玩具。

“真的?!”儿子开心地问,眼里好像飞过无数个小星星。

“真的!”我说。那时我仿佛看到,就像游戏画面一样,有无数个“+10”的泡泡,在我们俩心中升起。

四,思考

《游戏改变人生》作者在书里说,“无目的地玩游戏”会引发游戏问题或游戏成瘾。

父母、配偶和教育工作者出于好意会规劝玩家“放下手里的游戏,做些实在的事情”或是“别再浪费这么多时间”,这只会让情况雪上加霜。这类劝诫虽说用心良苦,却进一步令玩家默认玩游戏没有目的,与日常生活的成功没有联系。这种人为的心理障碍让人难以发展出自我扩展心态。

这段话引起了我的思考。

有时候,我会在手机上看公众号上的文章——这是我每天必做的事情,就像每天看新闻联播一样,是我了解社会和学习的一个途径。

有时候,我家先生会不耐烦地说:“别看手机了。”

每当这时候,我内心会很愤怒,有种不被尊重,被否认的感觉——他没看到我从中的获益。

作者接着说:“如果你身边有狂热的游戏迷,与之探讨玩游戏的益处和玩家的心理优势是你能为他带去的最大帮助。别叫他放弃游戏,而是问他一下这些有利的问题。

迄今为止,你在游戏中做过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你是怎么做到的?它需要哪些优势或技能?

这款游戏难在什么地方?你有什么致胜策略?你是怎么想出这些策略的?

你用了多久完成这一关卡或任务?你是怎么坚持下来的?你不放弃的动机来自何处?

你觉得这款游戏让你更擅长什么事情?你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能运用相同的技能或天赋去解决问题吗?

我今天看到书上说玩家在某某方面比非玩家做得更好,你听说过吗?你认为在自己身上成立吗?”

这段话让我想起很多事情。

想起很多年前认识的一个男性朋友。

那位男性朋友吸烟,以前是做打印机工作的。有一次他说:之前他一直没意识到抽烟有什么好处。直到有一次,他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求人办事儿。刚开始,那人冷冰冰的,对他爱搭不理。后来他递给那人一支烟,那人接过去,他又给自己点上一支,两人一起抽起来。边抽烟边谈事,气氛瞬间感觉亲切起来,那件事也顺利办成了。

那件事让他感觉好极了。

男人相逢一支烟——一起吸烟让他感觉到了连接,促进了社交,这是抽烟带给他的好处。

还有我听到的另一个故事。

有一位催眠大师,他80多岁的老岳父得了肺癌,晚期,却还是坚持要吸烟,怎么都戒不掉。通过倾听和连接,他们发现了老人的需求——只有在吸烟的时候,他才是他自己。

也想起很多年前,听说过的,家里一位远房亲戚的孩子,酗酒,25岁时就因为饮酒过量得了肝硬化,早早地离开了人世。

还想起了大儿子中考之前,有一次,拿起手机,悲壮地说:为了你,我愿意与全世界为敌!

特别是大儿子的那句话,如果是现在,我想我会饶有兴致地跟他聊一聊,聊一聊他想用手机的目的是什么?用手机可以给他带来哪些好处和快乐?在日常生活中,能运用手机去解决哪些问题?

……

事实上,我真的很期待大儿子这周回来,跟他一起好好读读这本书,好好感谢他!因为今天才知道,很多人都没读过这本书,甚至我最喜欢的UM心理工作室的专业培训师都没读过这本书,她给我留言回复说:“游戏化现在是培训领域非常重要的新趋势。书已种草,明儿个就去下单。”

不止游戏,大儿子很喜欢浏览B站,我和他爸却一直不太感冒。

直到我在写作师徒班毕业时,黄老师振聋发聩地说:“连李松蔚那样的北大博士生,那样知名的大咖,出版社推荐他的书的时候都要写“知乎高赞”!”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闲暇时喜欢浏览李松蔚老师的公众号,记得李松蔚老师有时候也会就B站的一个热门现象展开讨论,不止李松蔚老师,很多知名公众号的文章,开头都常常是知乎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或者B站的一个热门现象。

所以,我们从不看B站,从不看知乎,从不玩电子游戏,就随随便便跟孩子说:“别看!别玩!”

孩子怎么能服气呢?

存在就是道理,一个人不管喜欢做什么,总有他喜欢的理由。

想让一个人不做什么事情,比如戒除某种成瘾症,不妨跟他充分探讨做这件事情的益处。

对于一个狂热的游戏迷,甚至可以问他,“我能跟你一起玩吗?”

因为连接总是比逃避好。

“哪怕付出小小的努力,将游戏优势与日常生活相连,也能带来巨大的积极转变。”作者说。

五,自由书写

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坚持自由书写一年多了,最近发现,特别是接受骨折手术以后,自由书写对我来说更像是游戏,我可以随时把让自己难受的感觉写出来。现在,我开始尝试随时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出来,这样我对自己的感受就有了觉察力和控制力。

我自己是自由书写的深深受益者,我也希望我的两个孩子能够学习自由书写。

可是我发现,我得到的总是拒绝,每当我邀请他们跟我一起自由书写时,他们总是表现的不屑一顾,或者敷衍了事。

这让我感觉很愤怒,也很无奈。

最近,我有时会思考,怎样才能让他俩开始自由书写呢?

现在我有了新思路——我可以让他们写《泰拉瑞亚》,那是他们爷儿仨最近喜欢的游戏。也是小儿子,提起泰拉瑞亚,就两眼放光。

我可以让他们写泰拉瑞亚是怎么样一款游戏?要怎么玩?怎么能和生活结合起来?

我甚至可以看他们玩,跟他们一起玩。

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话题。

是的,这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我确信!

小儿子亲手制作的第一张家庭币币

你可能感兴趣的:(游戏化运用到生活初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