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有时候就像是,失去了熟悉的束缚,去拥抱陌生的自由

前些天,一直忙于课程研发,既包括本单位课程、又包括公益课程,真把自己忙得不亦乐乎。既没能好好静下心来写些文字,又致使红木棉演讲俱乐部的活动连续顺延两周。

今天,终于心静了些,得以坐下来写一些最近的感悟。


01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一定会遇到不理解自己的人。这样的人越多,一个人越容易感到,自己是错误的,而别人是正确的。从而改变自己,适应环境。这是适者生存的自然机制在起作用。

适应本来是好的,但是如果由于适应环境,我们失去了原本的我,那便成了最可惜、最可悲的事情。

做自己,有时候就像是,失去了熟悉的束缚,去拥抱陌生的自由。

在适应的潮流中,一个人如何紧紧找到并抓住自己的“定海神针”,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题目。


02

每当看到负面新闻报道,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感叹,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又不由自主地感到无能为力,我一介草民能做什么?

如果,每个人都抱着这样的想法,那么这些人就会形成一个“无助”的土壤,让那些阴暗面猖獗地生长着。

人性的阴暗、道德的败坏,就像喜阴的植物,生长自一片没有光照、无人作为的土壤。而我们,应该做那辛勤的锄草人,孜孜不倦地,不知疲倦地,拔去那些毒草;应该像像电灯,得了电源,自己发光,也照亮满屋。


03

鲁迅先生说:“愿中国之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鲁迅先生对青年的期待,并没有达到不可企及的程度。你,我,人人,皆可为之。

人生有无数活法,但最好的活法,一定是这样。与自暴自弃断绝,与冷漠麻木断绝,向积极、光明的方向做事、发声,发光发热,量力而为。


04

对于同一件事,永远有两种以上的认识方法。第一种是你自己本来的认识,第二种是你与人交流时,这人的认识。

交流的对象越多,你的认识便越丰富。

做人要有志气,有理想。但同时,遇任何事,都不可钻牛角尖。

如何把握自己是坚持理想,还是在钻牛角尖,在于,你知不知道除了自己有限的认知以外,还有哪些认识法?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不容易偏执。


05

有人说 ,多做多错,不做不错。所以不愿意多做。

他不知道,犯错是一种专利?犯错是成长的专利。只有成长者才会偶尔犯错。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当然不会跌跤。

他不知道,犯错带来的启发是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一个人从一次错误中能学习到的东西,恐怕会比他从一次成功中学习的东西更多。

而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即使自己没犯错,也会注意别人的错误,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06

有人要付出和回报的正比。

不过,回报分为很多种。

一种是物质的回报,一种是精神的回报。物质的回报是可见的,精神的回报是不可的,却是可感的。

一种是即时的回报,一种是延迟的回报。即时的回报也是可见的,延时的回报是不可的,但却是可憧憬的。

一种是利己的回报,一种是利人的回报。利己的回报只限于自己,利人的回报却犹如赠人玫瑰,手能不留余香么?


07

人一生中可能想不开的事情很多,比如名、利、情。

想不开可能是半辈子。而想开了,往往只在一瞬间。

弗洛伊德认为,文明是本能得以升华的结果。你想做文明人呢,还是原始人呢?

现代社会,裸奔的原始人还真不少呢。

钱怎么都嫌不够,名气多大都不觉得过瘾,爱人也已经审美疲劳、相看两厌。须知,吃喝拉撒睡的本能,如果得不到升华,人就会被欲望所累。

困在自己编织的小笼子里,可不是难受么。打开门,走出去,空气是新鲜的,阳光是明媚的。


08

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似乎自己是知识分子的后代,是富二代、官二代,就有生来的优越感。

我想问,谁祖上一个农民都没出过?为什么看不起农民或者农民工?

就好像,登上了皮鞋,就再也看不起穿布鞋的了。

搞建筑的农民工午间在楼道口躺着睡觉,我对他们说:”你们应该在身下垫个纸被子。南方的夏天,地里的热气熏烤上来,对身体不好。“

他们笑着说:“没事没事。”

你不能旁若无人地走过去。如果他们是你老家的亲戚呢?你要不要问候?假如那是你领导站在旁边,你恐怕就要躬着背问好了。



(无戒学堂,日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自己,有时候就像是,失去了熟悉的束缚,去拥抱陌生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