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你认可吗

日常生活中,心理咨询中,首要理念就是“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我们说工作侧重于讲正确,讲道理,讲客观唯物绩效,生活则是侧重于讲有效,讲心理,讲主观唯心感受,看起来是对立,实际上是统一。

原因很简单,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是我们个体实践完成的,统一于我们个体本身。所有上述分析讨论,本质不过视角不同导致的结果。这就是哲学的矛盾论,对立统一规律应用。

我们说对立,其实在说区别,说不同,是统一前提下的对立。打个比方,举出手掌来,看到手心和手背,这是对立的两面,同时又统一于手掌这个整体。手心手背,如同一枚硬币的正反面,都是“一体两面”的展示。

我们看到是一个侧面,要意识到这是整体的一个视角。我们能看到什么侧面,则取决于我们的目的,情欲,需要,以及当下的视野受限。

因此,就可以理解当我们讨论生活问题时候,为何要直面心理这个视角。这就如同我们把手心展现在面前,只能看到手心,而看不到手背;当我们说有效比正确更重要时候,不是否定正确,而是首先看到有效这个视角。这既是目的指引结果,也是注意力指向的结果。

用哲学语言说,有效和正确是对立统一的,我们说有效更重要时候,只是强调生活中有效视角的重要性。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咨询,或者说常见心理问题有三大类:一是各类神经症性问题,包括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二是亲子关系问题;三是婚恋家庭问题。

处理这些问题,遵循的正是有效比正确更重要的理念。比如有个大学生咨询强迫症问题,认为自己脸部消瘦,某处不好看,尤其阴影下看到脸部无法忍受,又总是忍不住照镜子去看。渐渐出现心理冲突,知道不该照镜子,照镜子没有用,可是又忍不住想照镜子,由此痛苦。

按照一般人理解,这个好处理啊,不就是认为自己脸长得丑嘛,真的丑就认同,然后告诉要么接受,要么整容,如果并不比别人丑,那就告诉他没事的,别杞人忧天,自找烦恼。这样不能说不正确,可是有效吗,其实当事人自己何尝不知道“应该”如何,只是做不到啊。

因为知道做不到,才有心理冲突,才有症状表现,才会寻求有效解决之道。

在亲子关系中,很多家长烦恼孩子内向,学习不好,如果问我们该找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带一带。很多人会说,内向的孩子就要找个外向的带着,学习不好的孩子要找个学习好的孩子同位,这样看起来很正确,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可是你试一试,这样做的效果内向的越内向,学习不好的更不好,因为心理是比较出来的,这样的孩子比较之下自信心倍受打击,只会更加糟糕。

家庭关系处理上,比如夫妻吵架,一般认为谁先认输谁丢脸,谁无能,谁失败,看似如此,岂不知“强者才示弱,弱者才逞强”,看看晒朋友圈的,都知道“显摆什么缺什么”。留心周围,会发现争论乃是太常见的事情,如果去某些贴吧看看,地域歧视太司空见惯,假如我们是当事人,会如何做呢?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论双方都觉得自己有理,可是一般生活中的争论有意义嘛,有效嘛,如果无效为何乐此不倦呢。其实,亲人之间争论可以保持耐心,试着询问需要,而一般人争论最好主动承认“我错了你对了”,直接干脆结束无效争论才是上策。

有些人担心提倡“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不合适,无怪乎在于,一是忽视了有效是正确前提下的有效,人际交往白金法则说满足对方的需要,当然也是合法前提下的满足;二是认为强调有效会引导功利化,是实用主义,这恰恰是掩耳盗铃,生活就是建立在功利和实用基础的,这本身没有问题,过于关注这一点而无长远目标才是大问题,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三是缺少解决问题的充足体验,习惯坐而论道,夸夸其谈,君不见当年改革初期也是“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而医学专业中收分最高的是“临床专业”,我们也知道“条条大道通罗马”,正确的道路可不是只有一条,有效实现目标比固守所谓正确才是重要的。

心理咨询中,首要理念就是“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以问题解决为导向,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效比正确更重要,你认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