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子”马斯克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

一、“你觉得我疯了吗?”

2018年2月7日凌晨,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一艘装有樱桃红色特斯拉Roadster跑车的Space  X公司“猎鹰重型”运载火箭顺利升空,这艘火箭将进入一个椭圆形轨道,绕着地球和火星转,预计它将在这个轨道上运动超过10亿年。

而那辆跑车也成为了人类史上首台进入外层宇宙空间、突破第一宇宙速度、并进入了地球至火星日心转移轨道、向地球以外的另一个行星飞行的跑车。

为何将跑车射入太空?

Space X公司的创办者同时也是特斯拉CEO的埃隆·马斯克说:“我很喜欢一辆汽车,它在太空中漫无目的地游荡,也许在未来的几百万年里,它可能会被外星人发现。”这是2017年12月2日他在推特上的留言。

然而,用汽车作为一个大型模拟器被送上太空,这是第一次。

而在他成立Space  X公司,准备去实现他的太空梦的时候,即便是那些已经从事火箭事业几十年的人,包括尼尔·阿姆斯特朗、尤金·塞尔南都反对或看衰他。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就是一个不可理喻的疯子。

“你觉得我疯了吗?”在一次采访临近结束时,马斯克也这样问道。

是啊,回看他的创业历程:

1995年大学刚毕业,就和弟弟创办 Zip2--类似于中国的百度地图+大众点评;

1999年,投资 $1,200万二次创业 X.com,2001年更名为 Paypal--类似于中国的支付宝;

2002年,向 Space X(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投资1亿美元;

2004年,以650万美元成为 Tesla (电动汽车及能源公司)最大的持股人和董事长;

2006年,和表兄共同创办了 Solar City(太阳城),6年后成为美国国内最大的太阳能板安装企业。

2013年,提出 Hyper loop (超级高铁)概念;

2016年7月,成立Neura link公司,致力于将人类大脑与电脑连接起来,以抵御人工智能的威胁。

2016年12月,投资地底隧道交通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以解决地面拥堵问题。

人们会发现,他的每一次投资、创业,都令人匪夷所思,都无一不瞄准了那些难度太高、风险太大、鲜少有人敢触及的领域。

一个已经算是成功的人,把其他人难以舍弃的东西都拿出来投入其中,把自己的一切都赌进去,这也只有疯子、冒险家才能做到。

而冒险仿佛就是他的家族基因,与生俱来。他的外祖父就是一个极有冒险精神的人,从蹒跚学步开始,马斯克就开始听他的母亲讲述外祖父那些四处冒险的故事——深入丛林,寻找失落之城;驾着自己组装的私人飞机飞越数万公里,从南非到挪威,再辗转至澳大利亚,直到72岁高龄时因飞机事故折断脖子,才结束其疯狂的一生。

马斯克自己也曾承认,他非同寻常的冒险性格大抵也是直接遗传自外祖父。

马斯克自小就常领着弟弟和表兄弟一起四处冒险,推销过自制的复活节彩蛋,甚至试图瞒着家人开办街机游戏室,却因找不到成年人签署法律文件而作罢。他们热衷于参加各种派对和极客探险,这一系列疯狂的体验,无一不体现着马斯克体内的冒险因子,也改变了他对风险的看法。

对于自己所痴迷的太空探险事业,马斯克很清楚其中所面临的挑战,他曾开玩笑说:人们来自全球各地,他们来观看一次伟大的火箭发射(成功)、或者一次最美的烟花表演(爆炸)。

可是,当有人问他:When you are about to give up,think of that one reason why you wanted to start?

马斯克则回答说:“我不知道什么叫放弃,除非我被困住或者死去。”

谷歌 CEO Larry Page这样评说:好的点子在被实现之前,人们总觉得那很疯狂。 然而那些在他人眼中觉得很疯狂的事情,马斯克却可以真的充满激情的去做,因为他相信自己有能力能够做到。

二、传奇与史诗

人们常把马斯克与乔布斯相提并论。

2015年,乔布斯曾经的密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世界谁能填补乔布斯留下的空缺?

史蒂夫答:“我认为,具备像乔布斯一样前瞻能力的人可能有上百万个,但谁能将它们变成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真实产品呢?我从很多方面观察了埃隆·马斯克,他追求的领域都是其他人直言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理由无法取得成绩的领域,比如太阳能、Space X、特斯拉汽车等等。”

在乔布斯和马斯克身边都工作过的乔治·布兰肯希则认为,乔布斯和马斯克很相似。“他们俩就像从不同的时空穿越到现在,试图把我们带到他们知道我们可以去的地方。”

在许多人看来:

两个人都是劳模,都被视为“工作狂”。马斯克用于工作的时间,常常在每周100小时以上,紧急情况下,他每周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120小时。

两个人对员工的要求都极其严苛,都被视为“暴君”。马斯克曾说,只想要一支“特种部队”为其工作,不要正常人。特拉斯高管说:“马斯克是个要求极为严苛的人,这种节奏是很多人适应不了的。”

两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都被视为“偏执狂”,不断突破世俗的条框,追求心中的极致,为了设计出完美的产品而绝不妥协。

两个人都在追求创新,都被视为“颠覆者”。他们找准一个行业然后重新建立游戏规则,用天才般的想法与不可思议的执行力改变了行业自然进化的方向,使其产生“基因突变”。他们对传统行业的降维打击,也改变了人们对物理世界的认知和体验。

乔布斯的理想是改变世界,他改变了电脑,改变了手机,改变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方式;马斯克的理想则是让人类成为一种跨行星物种,征服太阳系,先期目标是殖民火星,他为了探索星际运输技术而缔造的Space X成为了全球第四家掌握航天器发射回收技术的主体,其他三家是美国、俄罗斯和中国。此外,他还试图建造一种比飞机还快的“超级列车”Hyper loop;还尝试用一种电脑连接人脑的技术来防范人工智能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威胁,他所投资的特斯拉改变了整个汽车工业,而他早年开启的网络支付技术也早已惠及全球。

有评论称,乔布斯的故事是一段“传奇”,马斯克的则是一段“史诗”,前者缔造了一个王国,后者则试图开辟一个新世界。

三、幻想者与冒险者

1971年,马斯克生于南非,他是一个天生的书虫,从很小就可以一天阅读10小时,读完两本书。“当很多孩子都去参加大派对,喝酒、聊各种体育赛事的时候,他却躲在图书馆里,翻阅着各种图书。”马斯克的爸爸、电气工程师埃罗•马斯克(Errol Musk)说。

他非常喜欢幻想,早期他喜欢的读物是科幻类的小说和漫画,比如《魔戒》和《银河系漫游指南》,但到了三四年级,他就把学校和附近图书馆的这类书都读完了,这之后,他开始阅读《大英百科全书》以及非小说类书籍。

与其大多数喜欢幻想的孩子不同的是,马斯克会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些幻想,12岁时,他自学编程,设计出了一款关于太空战争的科幻游戏,并凭此赚了500美元。而他后来所投入的事业,也似乎跟他这些幻想不无关系。

早期对计算机和科技的狂热兴趣,让他十分向往硅谷,并且坚信美国将会是他的成事之地。

1988年,由于当时的南非能为创业者提供的机会少之又少,为了逃避兵役,同时也为了学习前沿科技,实现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和使命,马斯克决定离开南非。

年仅17岁的马斯克登上前往加拿大的飞机,去那里寻找自己的一个远方表舅。然而到达加拿大之后,他才得知那个亲戚已经搬走了。马斯克只身一人坐大巴穿越大半个加拿大,最后在一个小镇子上找到了他要找的人,这才安顿下来。

最初的一年里,马斯克做过各种工作,包括锯木头和清理锅炉房。之后他才得以进入安大略省皇后大学,一边学习一边通过攒电脑、修电脑和卖配件赚钱。此外他还参加演讲比赛,宣扬自己对于科技的见解和雄心。

这段经历展现了马斯克非凡的决心,并一直陪伴他走过此后硅谷创业的艰难时刻。

在大学期间,马斯克还做了一件大事:追求第一任妻子贾斯汀。贾斯汀是他的同学,追求者甚众。在众多追求者当中,马斯克没有什么优势,但是他丝毫不退缩,千方百计费尽心思死缠烂打,直到成为那个“终结者”。这件事让马斯克强化了一个信念:决心比资源重要。当某事足够重要,你就要去做它,即使胜算不大。

就读皇后大学两年之后,马斯克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和物理学。他用心研究太阳能和革新能源存储的超级电容技术,毕业论文质量相当高,让他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的研究生奖学金。

然而,马斯克在斯坦福仅仅待了两天就辍学了,转而投身互联网创业。那时,互联网行业还处于萌芽阶段,只有一个做浏览器的网景公司,连雅虎都没有问世,但马斯克却认定这个行业将深远影响人类,而且与电容技术相比,已经到了发力期。

1995年起,马斯克先后创办了企业:提供城市指南服务的Zip2(最初叫Global link)和提供网络金融服务的X.com,后者所提供的“PayPal”服务后来闻名全球,是网络支付技术的鼻祖。借助于这两家企业的经营及交易并购,马斯克获得了巨额的财富,虽然他后来从这两家公司暗淡退场。

此后,马斯克创建Space X,投资特斯拉和太阳城,然而不论是航空还是能源都是非常冷门的行业,失败的概率远大于成功。尤其Space X与特斯拉,前者历来被国家、政府层面管控。而后者面临的背景是,美国在1925年的克莱斯勒之后,再未出现过一家成功的汽车公司,2000年之后,美国汽车行业更是日薄西山,没有人会想要在汽车行业创业。

在Space X成立的前六年,公司遭遇到接二连三的失败,连续三次发射失利将公司推到了破产的边缘。尤其是第三次发射失败更是让Space X军心大乱。

第三次发射“猎鹰1号”时,发射进行得非常顺利,火箭成功升空,观看火箭发射的Space X团队热情欢呼,准备迎接胜利,然而一二级火箭在分离时却突然发生故障,导致彼此相撞,火箭发射失败了。

这一次失败的影响巨大,Space X团队感受到一种末日般的绝望和疲惫,有的人哭了起来。

“看见人们的情绪在30秒内发生180度的转变,这太震撼人心了,”Space X的招聘负责人多莉·辛格(Dolly Singh)说。“那就像是世界末日。成年人一般不轻易哭泣,但是那天他们都开始呜咽。所有人都身心疲惫。”马斯克立刻赶来安慰员工并鼓励他们回到岗位继续工作。“他说,‘看,我们必须得完成它。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据辛格回忆,“他的鼓励具有神奇的魔力,所有人都冷静了下来,开始分析刚才发射失败的原因,并且试图解决问题。公司里死灰复燃,一切从绝望变回充满希望。”

马斯克在公众面前的回应也充满了正能量,他在发言中称Space X计划用另一艘火箭尝试第四次发射,第五次发射也在紧密计划中。“我计划开始建造第六艘火箭,”他说,“‘猎鹰9号’计划毫无疑问也会继续下去。”

失败似乎对马斯克没有任何影响,他从来不会因为失败而质疑自己的能力,停下了前进的脚步。

但实际上他自己也快撑不住了。此时,马斯克早期通过互联网创业积累的财富几乎被消耗殆尽,他们一家人做好了搬进地下室居住的准备。

创建特斯拉的过程也充满同样的艰辛,特斯拉在媒体眼中,似乎永远都离破产只有三个月。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马斯克不得不面临选择救活一家企业,或者让两家(Space X和特斯拉)同时破产。马斯克咬紧牙关,多方筹措资金,这种坚毅让公司得以度过最艰苦的时刻。

“他在2008年所经历的一切可能早让其他人崩溃了,而马斯克不仅仅生存了下来,而且变得更加理性,依旧能够做出清晰而富有远见的决定。”马斯克的朋友说。

2016年7月,马斯克成立Neura link,研发“神经织网(neural lace)”技术,致力于将人类大脑与电脑连接起来,支持人与机器直接交流,不再需要物理界面,以抵御人工智能的威胁。

2016年12月,致力于将车子在地底隧道间快速运输以解决地面拥堵问题的轨道交通公司 The Boring Company 成立。

此外,马斯克还想着建造一种比商用飞机还快的“超级高铁”Hyper loop。

马斯克仍然在马不停蹄,当然,他也在不断遇到新的难题。可是,他依然是无所畏惧。

孟子说:虽千万人,吾往矣。

在马斯克身上,从不缺乏这样绝不妥协的勇气和决心,而他对痛苦的忍受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也超出大部分人的认知。

在马斯克身上,人们又仿佛能看到爱迪生的影子,一个爱幻想、富有革新精神的工程师、发明家和实业家,一个雄心勃勃、乐观坚毅面对失败的冒险家。

四、闯入者与颠覆者

2000年底,马斯克在去非洲旅行期间染上了疟疾,差一点死掉。他开始审视自己的人生。意识到生命短暂之后,马斯克产生了一种与乔布斯类似的想法:要抓紧时间做伟大的事情。他决定把新的财富投入新的冒险,去做那些关乎人类命运的大事。城市指南服务和网络支付虽然也有益于社会,但在他看来不够伟大,其他的公司也可以做。更重要的是,它们更像是一种时代机遇,而不是从小到大的梦想。

马斯克从小喜欢读科幻作品,他的妻子贾斯汀也是一名科幻作家,太空是他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他决定向太空进军。

马斯克开始研究火箭、飞船、太空旅行,他把家迁到了“航天之都”洛杉矶,那里聚集着休斯、美国空军、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波音等行业巨头。马斯克还加入“火星学会”,借此了解该领域的进展、方向及问题。随后,他建立了“火星生命基金会”。

起初,马斯克的目标是将老鼠送到火星,以及培养能在火星生存的植物,但随后他发现没有火箭这些都是空想。在从俄罗斯购买火箭的计划失败后,他决定自己造火箭。得知马斯克要造国家才能造的火箭之后,业内嘘声一片,大家确信这个被疟疾吓得开始思考人生的硅谷土豪疯了。

2002年6月,马斯克迎着众人的嘲笑创立了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 X。他在PayPal套现后向Space X注资1亿多美元。

马斯克带着这支团队常年像疯子一样工作。他们一开始时一天工作12个小时,到了2004年初延长到每天工作20个小时,每周工作6天。Space X没有政府的赞助,必须争分夺秒才能提高成功概率。

马斯克将火箭命名为“猎鹰号”,公布了从“猎鹰1号”到“猎鹰5号”的全套计划,好像这家公司会一直存在,但其实他的钱最多只够发射4次。

2006年3月-2008年8月,“猎鹰1号”三次发射,结果均告失败。

2008年上半年,马斯克的个人财务已经极其困难,并且,他与妻子的关系也已恶化到无法挽回,双方在第三次火箭发射前离了婚。更糟糕的是,当年还爆发了金融危机,融资更加无望,如果第四次发射不能成功,马斯克将一无所有。

9月,他启动了第四次发射计划,出乎人们的预料,这次发射居然成功了。全世界为之沸腾,人们奔走相告:一家500人的私人企业完成了一项国家工程。

这之后,Space X从NASA拿到了16亿美元订单,为后者提供12次向国际空间站运输的服务。慢慢地,Space X成长为航天业最稳定的运营商之一,大约每月发射一次火箭,让美国重新回到国际商用发射市场。

成功之后,马斯克并不单纯满足于赚钱,他进入火箭发射领域是为了降低星际运输的成本。而要进一步降低这种成本,就需要让火箭变得可以重复利用,就像飞机一样。

2015年12月,Space X实现了这一技术,其“猎鹰9号”火箭在发送完卫星后,第一级火箭成功着陆,开创了人类航天历史的新纪元。次年4月,Space X的火箭又在海上安全着陆。马斯克称,该技术有望把单次发射的成本从6000万美元降低至600万美元。

这之后,马斯克更加高调地宣传自己于2011年提出的“殖民火星”的计划,他说要在火星建立一个8万人的城市,为防止人类在地球上可能的灭绝提供一个“备份”。而一旦该计划成功,他还将殖民木星的卫星、土星的卫星及其他小行星,最终征服整个太阳系。

闯入航天业的同时,马斯克还闯入了汽车业,马斯克读大学时对电容技术颇有研究,出售PayPal之后,他希望在这一领域有所作为。2004年,马斯克向一家叫特斯拉的初创公司注资650万美元,成为公司最大股东及董事长,研发旨在改变汽车工业的电动汽车。这之后,他们组建团队研发第一辆原型车——电动跑车Roadster。

在研发过程中,由于电池串联技术、变速系统和量产成本等致命问题导致交货期屡次推延,虽然经过多轮融资及更换CEO,情况有所改善,但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新任CEO与马斯克在领导方向上产生了分歧,CEO觉得特斯拉处于崩溃的边缘,当时制造业又困难重重,因此,对于股东而言,最好的选择是把特斯拉打造成一个好看的资产实体,然后卖掉。然而这一想法却遭到马斯克断然拒绝,马斯克表示自己的理想是造一款大众喜爱的电动汽车,迫使底特律改变在这一领域常年无所作为的状态,而不是投机。

其后,马斯克直接指挥特斯拉的发展。对于他而言,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当时Space X刚经历两次发射失败,正全力准备第三次发射,两场重大战役的成败系于其一身。

马斯克为特斯拉带来了Space X的工作作风,每个人都必须拼命工作,没有周末,困了就在桌子底下睡,每个零件的价格都要按照规划定期下降,就像电脑的CPU一样。

尽管特斯拉在各方面得到了巨大改善,但到2008年,公司还是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投行们自顾不暇,而消费者也不愿意购买汽车。

为了给员工发工资,一向心高气傲的马斯克开始向朋友求援,他甚至连在金融危机中差点破产的弟弟也没有放过,当然他把自己的钱也都投了进去。当时,他交了一个新的女朋友,圣诞节时,他甚至没有钱给她买一份像样的礼物。

多年后,马斯克把这段经历形容为“一边嚼着玻璃,一边凝视死亡的深渊”,他的女友则称马斯克当时“看起来就像个行走的僵尸”,好像随时会突发心脏病死去。

山穷水尽之际,“猎鹰1号”的第四次发射终于成功,NASA给了Space X16亿美元订单,而马斯克在征得NASA允许后,让Space X借给特斯拉一笔钱。2010年1月,特斯拉又从美国能源部获得一笔4.65亿美元的贷款,终于渡过此次危机。

2012年6月,一款具有魔幻气息的电动汽车---特斯拉的成熟产品Model S正式上市,有车主将Model S形容为“一台在轮子上运行的计算机”。之后,Model 3横空出世,该车售价仅为3.5万美元。

马斯克一直在颠覆,PayPal是为了颠覆传统银行业,因为马斯克认为他们都不知进取,因为面对巨大的利益之后,人类的惰性促使他们只会躺着数钱。Space X是颠覆航空业,航空业四五十年前进入到了巅峰,直到现在没有大的进步,飞船里面的设施沿用着很多老旧过时的设备。马斯带着移民火星的使命,就直接冲了进来。

特斯拉则是在颠覆传统汽车行业,特斯拉对于用户的意义就像几年前的苹果一样,特斯拉不只是卖给用户一辆汽车,而是卖给用户一种科技生活方式,一种对科技创新的信任感。用户在原来购买传统汽车的体验就基本只到付款就结束了,而特斯拉的体验才刚刚开始,因为特斯拉会进行软件更新,对于车的用户体验会逐渐的提升。就像手机电脑一样,每一升级都会有新的体验,用户也会越来越喜欢开特斯拉,因为总有一种新奇在等待着他,而这正是与传统汽车截然不同的体验。到这时,外界开始逐渐相信马斯克改变汽车工业的决心,底特律则开始将马斯克视为真正的威胁。

马斯克开发特斯拉的目的是改变汽车工业对石油的依赖,因此如果只有特斯拉自己做,这个产业无法做大,尤其是难以普及充电桩。为彻底搅动汽车工业,马斯克在2014年中,对外界宣布开放特斯拉的所有专利,这之后,苹果公司进军电动车行业。

2020年8月29日,马斯克又在一个“无法取得成绩的领域”实现了划时代突破。在15万直播用户围观下,Neura link举行发布会,展示了公开可实际运作的设备Link V0.9和自动植入手术机器人V2。

利用机器人V2,可以将硬币大小的Link V0.9植入到人类颅顶的大脑皮层部分,完成脑机接口的植入。机器将获得大脑内部的电极信号,传输到手机、电脑等设备上,实时完成脑-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现场,马斯克通过三只此前已植入设备的实验猪进行演示,结果显示,这些猪的大脑活动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到附近的电脑,当马斯克抚摸它们的鼻子时,实验猪的大脑神经元有所反应。

这意味着,脑机互联这种被认为完全颠覆键盘鼠标的下一个人机交互方式,距离实际应用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这也是继特斯拉、Space X之后,马斯克的又一壮举。

五、孤独的思想者与风口浪尖上的“暴君”

与常人不同,马斯克敢于挑战那些不可能的目标。当他开发PayPal时,人们认为银行业是一个禁区;当他创立Space X时,人们认为私人发射火箭简直是痴人说梦;当他投资特斯拉时,人们不相信电动汽车可以造得快速、性感和便宜。

马斯克今天的成就源自最初的相信。

然而,马斯克并不是盲目地相信,他做每一项事业事先都做过深入的了解学习和缜密思考。他将这个思考过程称为“第一性原理”。

“第一性原理”出自于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说:“在任何一个系统中,存在第一性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也不能被违反。”

从思维过程上讲,第一性原理需要你层层地深入挖掘,直至剩下最基础的事实真相。法国哲学家、科学家勒内·笛卡尔用一种现被称为“笛卡尔的怀疑论”的方法接受了这种思维方式,即“系统性地怀疑任何能够怀疑的事物,直至他看见所剩下的事物都是不容置疑的纯粹真理”。

从理论架构上讲,任何一个理论都有一条或多条最基本的公理或命题或假设,不能删除,不能省略,不能违反,也不能被证明。对于这个理论来讲,这个公理或命题或假设就是第一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第一性原理的应用首先是一个逆过程,也就是WHY方法,也有人说是根因分析追本溯源等等方法,逐步反推到最根本的那条公理或命题或假设,也就是第一性。

找到了这个第一性之后,才是第一性原理发挥价值的开始。

从第一性出发,重新思考问题解决方案和过程,删繁就简去伪存真,这是第一性原理的真正价值。

马斯克说:“我们运用第一性原理,而不是比较思维去思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倾向于比较,对别人已经做过或者正在做的事情我们也都去做,这样发展的结果只能产生细小的迭代发展。第一性原理的思想方式是用物理学的角度看待世界,也就是说一层层拨开事物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质,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他还说:你总是可以从第一性原理出发考虑问题。它的物理本质是什么?需要花多少时间?需要花多少钱?我要做的话可以便宜多少?你需要一定程度的工程学和物理学知识来判断什么是可能、有趣的。

这就是他眼中的“第一性原理思维”--回溯事物的本质,重新思考怎么做。

比如他的Hyper loop(真空胶囊高铁)。如果他用比较思维去做高铁,那最多也就在参数上提高,动力更强,流体力学更好等等。但他回溯到人类造火车的本质目的--将较多的人或货物从指定地点A运送到指定地点B。这是本质目的,并没有人规定必须用动力牵引的形式造火车。但因为我们长时间以来都是这样造火车的,导致我们的定式思维,火车就应该长成那样子。而马斯克却用批判性思维和怀疑精神拷问这个固化认知,回溯到事物的本质,重新设计出颠覆人们观念的东西:Hyper loop。

再比如他的太空项目,公众认为私人不能发射火箭,因为之前没有人做成过,火箭都是由国家发射的,但马斯克认为,这种“类比思维”不能成为这件事不能做的依据,火箭的本质是一堆由特定零件、依照特定原理组成的机器,国家的团队也是由工程师组成,既然国家能做,那么私人也能做。问题的关键在于组织成本和制造成本。而在开发火箭项目Space X之初,马斯克团队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降低火箭的成本。他们并没有仿照市场上常规的成本结构,而是对火箭从根源上进行了重新分析,哪些部件是火箭所必须的,这些部件重新整合后降到了市场价格的2%。

同样的事情还发生在此后的特斯拉汽车。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最主要部件,它的成本也是整个汽车最大的成本部分。当时,电池的成本大概是 600 美元/千瓦时。既然这么贵,很多企业在创新时,一般会把这当成一个既定要素,而往往不会去改变它。但按照第一原理思维,马斯克会问:电池组到底是由什么材料组成的?这些电池原料的市场价格是多少?电池的组成包括碳、镍、铝和一些聚合物。如果我们从伦敦金属交易所购买这些原材料然后组合成电池,需要多少钱?他做到了,将电池的成本降到了只要 80 美元/千瓦时。

还比如他的脑机交互融合项目。人们使用电脑,往往要用到键盘鼠标。但键盘鼠标是我们的真实需求吗?不是。我们使用键盘鼠标的本质目的是向电脑输入指令和信息。为啥要用键盘鼠标,因为技术限制,我们只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向电脑输入指令和信息。但是,如果我们的大脑能够直接与电脑交互,那就不需要键盘鼠标了。可是人们长时间以来习惯了用键盘和鼠标,所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电脑就应该长成那样,有屏幕,有键盘,有鼠标,或者触摸屏。大部分人固化了这个认知,但马斯克却用批判性思维和怀疑的精神拷问这个认知,于是有了Neura link(脑机融合)项目。

马斯克还具有超强的学习力和思考力,小时候,书籍为马斯克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他用一种追根溯源的办法建立了一棵知识树,然后在每个支脉下填充细节内容,最终构成一个宏大系统。读书时,他不去记忆,而去理解,因为只有理解了才能永远记住。

在构建这座知识大厦的过程中,马斯克还时常进行自问自答式的思考,然后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其他人跟他说话时,他充耳不闻,眼神呆滞的望向远处。因为这个,还被父母带到医院,让医生给拆除了他的遍导体,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听力。实际上,这是马斯克在专注思考的时候屏蔽了外界的打扰。“他一直是一个性格内向的思考者”,他的父亲说。

10岁的时候第一次看到计算机,他就爱不释手,缠着父亲买下后,连着3天3夜学完本来需要6个月才能学完的 BASIC 编程语言。

当决定进军太空后,他用几个月自学了《火箭推进原理》、《天体动力学基础》、《燃气涡轮和火箭推进的空气动力学》等专业著作。

马斯克学习任何一门知识都会先从经典的小册子入手,先构建一个大体的知识框架,然后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专门的将一些经典教科书完完整整的消化吸收。并且还会向手下不断的提问,直到把你知道90%的知识都弄懂为止。

在从俄罗斯购买火箭的计划破产后,他决定自己造火箭。在从俄罗斯返程的路上,其他人都在沉浸在失败中,马斯克则在他的笔记本电脑上弄来弄去,最后他把笔记本电脑递给格里芬和坎特雷尔,他们惊呆了。电脑上详细列明了建造、装配和发射一枚火箭所需的成本。他还列出了假设的火箭性能特性,内容十分详细。谁都没想到,一个所谓的火箭“门外汉”居然能做出一个让专业人士都侧目的成本表。

这种清澈纯净的思维方式和强大的学习思考能力让马斯克能迅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关键核心,去除令人眼花缭乱却又沉迷其中的旁枝末节,从而提出让人目瞪口呆的颠覆性的想法。

同时,这种思维方式也让他变得非常另类。他做事只认推理不认直觉,作为团队成员,除非你能证明他的想法违反物理学基本原理,否则只能无条件地执行。

马斯克崇拜征服者亚历山大大帝,第一次婚姻期间,他经常跟妻子贾斯汀深情地谈论这位盖世英雄,仿佛在讲述自己的一个梦。

在工作中,马斯克就像一个喜怒无常的国王,除了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之外,他对一切都不关心,缺乏基本的人情味。在员工眼中,马斯克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暴君”。

当项目进度达不到他的要求时,他会要求员工在周六周日依然努力工作,并睡在桌子底下,直到计划完成。

有时候他的这种严苛会显得不近人情,甚至有员工因为在邮件里犯语法错误被马斯克开除。有员工因为孩子出生而错过一场活动,马斯克会发来连珠炮般的邮件:“你需要弄清楚,什么对你来说更重要。我们正在改变历史、改变世界,如果你不打算全力以赴,那你就别干了。”

他不仅对员工苛刻,对自己更加苛刻,他每天睡6小时,除了陪5个儿子的少数时间外,几乎都在工作。哪怕你在凌晨两点给他发邮件,他也很可能会在一分钟之内就回复你。

就连对他不满的第一任妻子贾斯汀都说,世人只看到马斯克成功,却不知道他为此付出了什么。

贾斯汀这样评价说:“极致的成功需要极致的个性,这样的成功以其他方面的牺牲为代价。极度的成功跟你认为的‘成功’是不一样的,你不必成为像理查德或者埃隆(马斯克)那样的人也能过上富裕和优质的生活。你获得幸福的概率比成为伟大人物的概率更高。

但如果你是一个极端的人物,你必须做你自己,幸福对你来说已经不是人生最重要的目标了。这些人常常是怪胎或者与社会格格不入,他们总是强迫自己以一种非同寻常的方式去体验这这个世界。

他们找到生存的策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想方设法把这些策略应用的其他的事情当中,为自己创造独特的、强有力的优势。他们的思维方式不同常人,他们总能以全新的角度看待事物,找到具有洞见的创意。但是,人们常常认为他们是疯子。”

在贾斯汀眼里,马斯克喜欢待在风口浪尖。

对于这样一位“暴君”,很多员工都感到难以忍受,恨不得分分钟离开他,但另一方面,马斯克天才一般的工程直觉与超越同侪的远大愿景,又一直激发着他的团队不断突破世俗的条框。在很多员工看来,只有马斯克能带领他们开创伟大的事业,也只有这个老板敢于押上全部身家和生命,去解决影响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

六、还是那个少年

童年时的马斯克非常喜欢幻想,但与其大多数人不同的是,马斯克会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些幻想,在他15岁左右的时候,就已经很难将幻想和现实区分开来了。马斯克的使命感,也就是从这些故事发展而来的。自小到大,马斯克总是渴望着要做一些能够影响社会改变世界的事情,

“可能是因为我小时候看了太多漫画的缘故吧,”马斯克说,“在漫画里,英雄必须要拯救世界,必须让世界更美好,因为相反的做法没有任何意义。马斯克在大学期间就开始不间断的思考今后的职业方向,尽管他非常喜欢视频游戏,这也是他所擅长的,但他又很快否定了这个想法。他问自己,即便能够做出非常出色的电脑游戏,对世界又能产生多大的影响呢?

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互联网、可再生能源以及太空探索,把这三大领域作为未来职业的方向,把人类在宇宙的征程看作个人的使命,并持续一生为之坚持不懈。

做Space X之前,马斯克通过ZIP 2和X.com赚到巨额财富,如果是普通人有了这些钱会做什么?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马斯克则将这些钱又投入到了新事业,而且是一些非常冷门的航空和能源事业,并且每周还工作100小时以上,这不是花钱找罪受么?

石油能源枯竭,环境破坏,地表不再宜居,怎么办?或是寻找更加清洁的能源,于是有了特斯拉和太阳城项目;或是移居地下,超级隧道计划为此进行准备。或是移民火星,Space X诞生并为未来人类提供星际远航的可能;当人类殖民某一星球后,如何出行?特斯拉现有的智慧驾驶技术为人类提供技术支持;人工智能可能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怎么办?Neura link(脑机融合)项目。他的目光在星辰大海,他的自足点则在将人类从生存危机中解救出来。

有人问他:“你做这么多疯狂和不可思议的事,难道不担心失败吗?”

他说,“不,恰恰相反,这些事情失败的可能性远远大于成功的可能性,我之所以去做,不是因为这些事可以成功,而仅仅是因为我想去做,那是我对于世界未来的主张。”

马斯克曾说:“我认为现在有非常多的聪明人都在致力于互联网、金融和法律,这是我们没能看到更多创新的部分原因。”

Facebook的一位工程师也认为,我们这代人最聪明的大脑都在思考如何让人们点击广告,这实在太糟糕了。

马斯克投入巨资和费尽移山心力去做这些事情,不是为了赚更多的钱,不是因为它们投资回报率高,而仅仅是去做他认为应该有人去做的事,他认为这对于人类的未来深有裨益。

马斯克不是疯子,他是必须这样做。也只有在外人看来是疯子一样的行为,才能做出如此成就。

他对于工作如此的严苛,是因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有多重要,自己的任务有多艰巨;他不断的鞭策自己,提出非常不合理的要求,是因为他知道生命的时间是短暂的,时不我待,只有达到这些不合理的要求,人类才能在灾难中存活下来。他对痛苦、压力的巨大承受力,对待失败的乐观精神,他的坚守和刚强,也是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不容放弃的使命。

克里希那穆提说,除非一个人觉悟出生活的意义,否则他的能力或天赋便会用来强调自我及其欲望。他还说,一旦发现真正爱做的事,你就是一个自由的人了,然后你就会有能力、信心和主动创造的力量。

从某种意义上讲,马斯克的所有反常规举动,他所表现出来的巨大的力量都在他“造福人类”的逻辑内核之下。

马斯克最关心的不是财富和权势,而是自己是否为全人类开辟了一个新世界。

马斯克还是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他喜欢看宇宙冒险故事,他想做拯救人类的超级英雄。

“他的伟大,不但在于他那些最出色的业绩具有永恒的重要性,而更在于他的始创性,以至在完成所有这些业绩中投入了雄伟非凡的力量!----这种力量,使得遍布他后半生征途上的那些巍然屹立的纪念碑,虽然饱受狂风暴雨的摧残,却还是宏奇壮丽!屈处于奴役之下的民族不可能有这样的成就。人类毕竟不以最高的荣誉授予那些谨小慎微、知难而退、毫无建树传于后世的庸碌之辈,而是把它授予胸怀大志、敢作敢为、功勋卓著,甚至在自己和千百万人同遭大祸之际还主宰着千万人之心的人。”英国史家罗斯曾经这样评说一位历史人物。

“你不屑不顾世人的纷扰

默默地傲立着

以倔强的性格

昂然地阔视天宇

昆仑山与阿尔泰山都朝觐于你的脚下

啊!三万年后的尼罗河水

仍来

膜拜你神圣的傲骨

永不屈于大风暴的雄姿”

诗人李佩徵曾经这样赞美喜马拉雅山。

多年以后,当人们回望马斯克的脚步和事业,不知道是否会发出同样的感慨?

你可能感兴趣的:(“疯子”马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