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就是一本本书垒成的长城,等待你去攀爬――《遇见一家书店》

读书,世界在你的眼前;不读书,你的眼前就是世界。

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写一写这本《遇见一家书店》了。

作者:王野霏,男 汉族。1984年参加工作,曾任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党委成员、副局长,北京市版权局副局长,曾任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党组成员、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新闻出版局局长……

《遇见一家书店》,是因为2020年的“全民阅读”,发展实体书店是提升城市文化体验感和文化幸福感的重要手段,而推出的“遇见一家书店”征文活动,这本书是从500多篇文章中,甄选了88个真实而富有情感张力的故事集结而成。

《遇见一家书店》封面


人生路上书店给予的力量激励和感激。

《书缘》作者宋燕琳。讲述了一件她被人助力赠书,还有她免费送书的感人故事。她因为要参加70年代末的恢复高考考试,去了西四新华书店,在书店里看到《高考复习指南》,正在她因钱不够而焦急时,一位先生本想送这本书给她,可是也因钱不够,所以变成了为她凑钱买书。那一年她考上了大学,也因此一直在心底感谢着那位出手相助的先生。

多年后作者也是在这个书店,看到一个姑娘对一本书恋恋不舍,于是作者将那本书买下,送给了姑娘。

看着那位姑娘高兴地走出书店时,作者也欣慰的笑了。她深深体会到了,当年那位老先生帮自己买书时的心情。

回到家中,作者取出那本《高考指南》,书里依然夹着那封珍藏了近半个世纪的信,它写过昨天又期待着未来。

这份爱心,必将继续传递下去。


李振宇老先生的《我和新华书店结缘70年》的文章深深打动了我。

因为对读书的渴望,他在1949年如愿考入新华书店华北总店,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新华书店的新员工。

为了在刚刚解放的包头市打开占领文化市场,他和她他的同事们,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用一米见方的布当包袱皮,把书包起来,背着几十斤重的书,去学校、单位、街道、军营、甚至是劳教所送书、卖书。

在一九五零年冬天,他和同事骑自行车驮着两大包书,大约一百斤重,过一个冰冻的河面,因为天黑看不清河面的结冻情况,不料车后轮和他的双腿都掉进了冰窟窿里,幸得同事找来附近得老师,他才脱险得救。

2019年李老被授予“新华功勋奖”,这是表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为新华书店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付出了这么多的努力奋斗,走过那个艰苦的年代岁月,李老受之无愧,这也是他应得的荣誉。

因为你,让我认识了那么多的北京书店,以及那些人与书店的故事

我没有去过北京的书店,感谢《遇见一家书店》,让我认识知道了北京过去的四个著名书肆:东城的东安市场书肆、南城的琉璃厂书肆、西城的西单商场书肆、还有东城的隆福寺街书肆。

还有那些温暖激励了文中作者的:亚运村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北京图书大厦、北京外文书店……

姚晓雁的《我心目中的最美书店》,说的是一家名为“彼岸书店”的书店,她曾跟店员半开玩笑的说:“以后等我退休了,来这里打工,做个志愿者也行啊。”

一切美好的想法和行为,都源于心底的热爱。就像我宁愿去花市花店做一名志愿者一样的心情,感同身受。

但是,让我最向往,也最吸引我的书店,却是张鹏《揭秘故宫深处最美书店》的故宫书店,原来故宫里有六家书店,并且每一家故宫书店,都因所在位置和历史渊源,有着不同的主题和特色,绝无重复之感。

我想,如果有一天我走进故宫,一定去寻找故宫书店,也一定是受了张鹏老师的这一篇文章的影响吧。

想一想冬天走进白雪红墙的故宫,寻找并发现被书店给予的惊喜,一定是很幸福,也是很美好的事情吧。

从他们的文章中,不但了解了作者与书店的情缘,也让我从书店这一侧面看到那些过往的故事,看到每一位爱书爱读书人的情怀。

纸质书承载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让人心安的情感,此心安处是吾乡,书店恰恰就是这样的地方。

每每置身与书店,无论它的装潢如何,面积大小,都会让人发自内心有一种敬畏之情,站在其中,只会觉得自身的渺小。

也只有置身于书的海洋,才可以深深体会到,“卧游天下”的畅快淋漓。

遇见一家书店,体会一种温暖,爱上一座城市。

喜马拉雅书店创始人刘景活说“没有书香浸染的地方,是没灵魂的”。

于读书人来说,书店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场所,而于爱阅读的人来说,阅读是生活的重要部分,甚至等同于呼吸。

书店作为一种文化,对一个人,一座城市,都是不可或缺的。

中国书店是最具有传统文化底蕴的文化圣殿。希望有更多更好的实体书店,开在我们的城市中,像一盏盏灯,温暖着这座城市,也温暖着城市中读书的人。


【原创,请尊重写作者的文字!】


这就是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书店,就是一本本书垒成的长城,等待你去攀爬――《遇见一家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