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的本质:一场本可以避免的货币战争

晚清拾遗录(四十五):世之不为飞蛾鸱鸮者,几何人哉?

道光二十年,英国对清朝发起了一场海盗式掠夺的“鸦片战争”,这是一场历史必然,也是本可避免的战争,本质上离不开货币关系左右。在鸦片战争爆发前,茶叶风靡世界,清朝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在茶叶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每年出口的茶叶价值在1.2 亿两白银,这种优势一直保持到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工业技术飞速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同时,英国凭借着自身的海军优势,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个庞大的殖民贸易体系。但是,在和清朝的贸易过程中,英国一直处于劣势。一方面英国的产品在质量上无法和清朝商品相比,虽然生产成本低,但是加上各项成本后,英国产品的市场价格,远远高于清朝的同类产品。

同时,英国每年至少从中国进口价值500万两白银的茶叶,最多时可达1000万两,所有货款均用白银结算。英国并不是白银产国,巨大的贸易逆差,无疑会动摇英国的货币体系。起初,英国试图采用和平方式与清廷好好谈谈。乾隆五十七年,马戛尔尼作为特使,以为乾隆皇帝贺寿为名出访清朝。马戛尔尼向乾隆皇帝提出开放贸易的要求,结果遭到了拒绝。嘉庆二十一年,阿美士德再度访清,主要目的仍旧是希望清廷能够开放市场。最终,由于所谓的礼仪问题,阿美士德连嘉庆皇帝的面也没有见到。毕竟在清廷眼里,这些洋人还只是“夷”的存在,只有俯首称臣的戏份。

但是,到了道光年间,英国发现了一条打开清朝市场的捷径,那就是罪恶的鸦片贸易。起初,鸦片贸易规模仅在200箱左右。由于获利颇丰,且十分畅销,其后规模不断扩大。截止鸦片战争爆发的前一年,鸦片贸易的规模达到三万五千箱,价值达白银2000万两。道光十九年,林则徐在广州虎门销毁了大量鸦片,其中多数鸦片为英国商人所有。同时,林则徐宣布禁止鸦片贸易。对于英国而言,禁烟意味着清朝市场的彻底关闭,其实鸦片战争最终开打,而且英国能够在鸦片战争中获胜,也是存在着一定的侥幸因素。事实上,英国从未做好取代清廷的准备,而且也不具备取代清廷的能力。

从一开始,英国的目的就只是为了打开清朝市场,说白了不过是一场货币战争的演变。如果清廷能够明白英国的真正意图,鸦片战争的走向,可能完全不同,而且也本可以避免。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大量涌入清朝,外国银币几乎占三分之一以上,清朝的货币濒临崩溃,清廷终于接受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的建议,在广东设造币厂,开始铸造清朝新式银元,其背面有蟠龙纹,因而又被称之为“龙洋”。虽然龙洋流通十分顺利。但清廷早已失去了对货币之掌控,清朝的货币市场,随着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开始成为了投机者的冒险乐园。

参考资料:《论鸦片战争前的“钱贱”及其社会影响》、《鸦片贸易与白银外流关系之再检讨》

你可能感兴趣的:(鸦片战争的本质:一场本可以避免的货币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