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人的爱情神话不过是被淋湿的欲望—我看《爱情神话》

    最近这部电影在上海实在大热,于是和朋友一起去感受了一回。观影之初,朋友说,这部电影宣传没有做好,应该配个普通话版本,这样受众面会更广。可是当看完全片,长吁一口气,徒然觉得,只有上海话才是这部电影的标配,少了上海话,这部电影也就失去了灵魂。


      全片看下来,真的是笑点不断,在这样一个寒冷的冬夜,咯咯咯狂笑一通,回家蒙头大睡、彻底放松,着实舒爽。不是说电影很完美,导演毕竟稚嫩,经历还是欠缺丰盛。导演重点讲述的是70后上海男男女女的日常生活,穿插三代人的爱情观。有些人物刻画过于单薄,有些人物太过脸谱化。最为遗憾的是两位上海姆妈,被塑造成了斤斤计较、指桑骂槐、小恩小惠、思想陈旧的形象,阿拉上海滩还是有交关索菲亚罗兰一般年华老去但优雅如昔的老太太好哇!但瑕不掩瑜,至少影片呈现了浓厚的上海市民气息,一部分中产阶层的生活。上海人骨子里的那份精致和傲气,绝对不会因为所处环境、所遇变故而改变。

        老白是那种隔壁人家的男人,虽然唯唯诺诺地为前妻烧了几十年的饭菜,但在关键时刻也会因为自尊而毅然离婚。艺术是不能当饭吃的,但画画、写诗、打鼓却可以让这个相貌平凡、中年发福的男人多了几丝儒雅气息。他大概对李小姐是一见钟情吧,会为了她做早餐,查看她的朋友圈,打听她的住址,装作漫不经心地送书,替她接孩子放学照顾孩子,小心翼翼地提出租房给她。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源自于他对她的爱情。只有中年人,才会充满了种种包容、体贴与豁达,大概也只有上海男人,才会真正懂得欣赏和尊重身边的女性。


      但可惜的是,李小姐一开始根本没有看上他,所以才会有第二天早上匆匆忙忙的逃逸。那天晚上,她只不过是被话剧台词刺中了内心,在那一瞬间,她不想回家看那些她拼命想逃离但又无法逃离的现状,于是她抓住了身边的这个男人,至少有片刻欢愉可以让她浮出生活厚重的水面透一口气。李小姐就是那种弄堂里走出来的上海小姑娘,一身名牌、妆容精致,翻转身依然要面对家长里短的一地鸡毛。逼仄的楼梯、絮叨的老妈、狭窄的老房子,固然让她渴望逃离,可是老白应该不是她的第一人选,所才会有深夜窗前的那支毅然掐断的烟,才会有断舍离这一说。已经在走着下坡路了,总归希望越顺越好。


      格洛瑞亚一直是明艳动人的,也许不轻言哀伤,才能很容易就快乐。或许她给人的感觉是痴头怪脑,上海人眼里的十三点。但是你只要用心看KTV里那段戏,你就能知道她的表面不是她的内心。上海女人表面的热情洋溢遮盖住内心的疏疏淡淡,你以为你和她已经是贴心贴肺,但其实你们之间隔着一层磨花玻璃,影影绰绰,雾里看花才是最美的。这个度,也只有她能把握,老白远不是对手。


      蓓蓓是寻常意义上的上海女人,到老了,也许就是白母那类人。但伊是越看越有味道的人,所以你看她咄咄逼人地说没有孩子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没有对过往的后悔,一笑一颦也充斥着霸气。尽管在舞厅没有人邀请她跳舞,她也依然能做到泰然自若。唯有这样的女子,才是不做作、富有生命力,真实与坦然面对人生的女子。也许只有《志明与春娇》里的春娇,才能与之抗衡。


    老乌留恋花丛,或许承受不住较真的爱情,但至少还是能够承受一个梦境的。两个人,相同的信仰、相同的爱好、相同的价值观,能一路伴随已属不易;更多的人,也许就是在合适的时间,找一个不太讨厌的人组织一个家庭吧。随着时间的流逝,所有的人都不再轻言爱情,而只有老乌,还可以借着酒意描述年轻时的那段情事。说话的人兴致勃勃,听话的人深陷感动,也许,我们只有在别人的故事里,才能让自己再冲动一回。

        上海男人的屋里厢,虽然堆满了东西,但摆放有致又充满了烟火气,自然也充满了故事。电影里的几段重头戏,都是在老白家展现。最让我动容的那个细节是老白为了请客,在饭桌上放了一束洋甘菊,洋甘菊插在手造型的花座上,隐隐暗示脆弱的生活,需要双手来呵护。除此之外,三个女人在老白客厅的那段唇枪舌剑,不动声色地戳人心惊、你来我往,着实过瘾。如果还有点什么?我发觉导演还想告诉我们,男人和男人之间,女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其实更坚不可摧!就是微微遗憾导演没有点男人和女人之间的友谊,其实异性之间相处如果没有夹杂情感,那种知根知底、进退自如、微微一笑的默契,才是难得,毕竟一起慢慢变老的也有不是夫妻。

          海子在《爱情故事》里说,“淋湿了,此心长得郁郁葱葱。”生命来来往往,我们每个人终究都是过客,也许随着岁月的增长,生命的热度也日渐温吞,但好在我们还会有被淋湿的欲望,至于有没有真的淋湿,那已经不再重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中年人的爱情神话不过是被淋湿的欲望—我看《爱情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