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生命和解、践行自我人生使命

——读《与生命和解 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


昨天是我的生日,老妈发来微信祝福和红包。记得小时候从来不过生日,现在也觉得有啥好过的,但父母惦记我,我当然心里也挺高兴的。


自从青春期开始,我感觉自己内心一度充满了很多无法克制的焦虑、恐惧感受,自己胡乱看了不少心理自助书籍,便深信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原生家庭,是父母小时候对我养育不周,控制、暴打我,才导致我得了焦虑症、强迫症等一系列令人生不如死的身心症状。


为此,我内心怨恨了父母好多年,但光怨恨有啥用,对于我自己的生活改善和心理成长毫无帮助。这几天有幸看了心理学者卢熠翎老师的《与生命和解疗愈原生家庭的伤与痛》一书,似乎略有所悟。如你所知,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介绍德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的相关理论的。海灵格的观点认为,我们要把自我命运放在整个家庭、家族、乃至整个族群社会这个大系统中去观察和思考,才能真正厘清来龙去脉、洞察问题根源。


之前我自己只知道一味怨恨父母,觉得都是他们的错,都是他们小时候虐待我、控制我、暴打我才害得我在很小的时候内心就埋下了日后患上心理疾病的种子。事实上这种受害者思维是非常主观偏颇、同时也是毫无益处的。


固守“原生家庭受害者”的主观立场一方面让人下意识地不停逃避自我人生责任,心里想着反正都是父母害的、反正都是原生家庭问题,过去无法改变,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从而感受到深深的习得性无助感,深深的人生无力感,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另一方面固守受害者思维让我收获了道德清白感,反正一切都是父母的错,一切都是他们的问题,我只是弱小无辜的受害者而已,我好无辜、好清白;同时我还会下意识地把自己人生越过越惨,通过这种方式来报复父母,让父母感到内疚和自身的不可原谅。


事实上,以上受害者思维只是自我幼稚自恋、心理不成熟的表现,是我们无意识地把内心完美父母形象投射到现实父母身上的结果——对照内心完美父母,我们难免会对缺点多多的现实父母感到失望,甚至引发怨恨、愤懑和谴责。


而站在整个社会族群、家族以及家庭传承系统的角度看,我们就会清醒意识到,我们的父母也有他们的父母、以及父母的父母……在我们出生时好像父母已经是父母了,他们本应该尽心尽力、竭尽全力完美付出地把我们养大才对;事实上我们的父母也曾经是小孩子,他们的父母(也就是我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当年又是怎么养育、对待他们的呢?他们对自己的父母难道没有各种怨恨、遗憾和谴责吗?由此上溯,我们就会发现每一代人都不容易,每一代人都要承受社会族群、家族、家庭的历史局限性、环境局限性及原生家庭父母认知、性情局限性等所带来的残酷影响与束缚。就像我妈曾经说过,小时候外婆对她也不好,她心里也曾有很多的委屈和愤怒。


而等我们的父母成家立业、生儿育女之后,在我们小时候,出于父母自身的见识、教育背景、认知资源及家庭物质资源限制,还有更重要是无意识传承自上一代的思维模式、情感模式的内在限制,他们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养育资源,也许已经是父母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他们无法超越自己的时代、家族及原生家庭成长背景,而提供给我们无尽完美的关爱、抚慰和温暖;就像我们有朝一日或已结婚成家、为人父母后,可能才会感同身受体会到,很多时候自己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真的无法给孩子提供更好的养育条件了。


就算退一万步来说,假设我们的父母在我们出生后那一刻突然不在人世了,即使他们完全没有参与我们的成长,完全没有对我们付出过一丝一毫的关爱,我们长大后99%肯定不会怨恨父母,依然会感念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也就是说,我们与父母的最核心联系,就是他们给予了我们宝贵的生命,这才是最根本的;其他一切无微不至的养育、关爱、温暖抚慰之类,说到底都是锦上添花;父母做到了是你的幸运,父母没做到也情有可原,你只能默默接受,舍弃别无他途。


海灵格的理论认为,每个家庭系统都遵循先来者优先于后来者、新系统比老系统更优先、以及承担较大风险的人优先的三原则。


所谓先来者优于后来者,意思就是父母先来到这个世上,而我们后到;父母大、我们小。我们出生时父母都已经是成人了,作为原生家庭的老大,父母有责任有义务去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耐心抚育我们成长,但我们没有权利去评判父母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理由去谴责乃至苛责父母;更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改变父母或替代父母承担属于他们的责任、义务、命运与苦难等人生问题。我们所能做的最大努力,就是全然接纳真实的父母,不怨恨父母、不谴责父母、不用内心完美父母的形象来无意识地衡量父母、匡正父母。因为你怨恨、谴责父母也没有用,他们不会因为你怨恨、谴责而改变自己的作为;时光更不会因为你怨恨、谴责父母而倒流,赐给你一个完美无瑕的童年原生家庭养育环境。


在全然接纳真实父母以及各种童年缺憾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完成与父母的心理分离,不再纠缠于原生家庭的各种缺憾、痛苦及问题之中,而是带着父母给我们的宝贵生命能量,去开拓新的家庭系统,去创造人生新的辉煌,把新的生命能量传承下去,这才是我们的根本人生使命。


而当我们自己成年后建立新家庭系统时,则是要谨记新系统要优先于老系统。我们要把主要精力和能量用于维护自己的小家庭这个新系统,行有余力再来适当帮助父母、回馈原生家庭;而不能颠倒主次,用小家庭新系统的资源和心血来源源不断反哺、无限孝顺原生家庭,这种做法是违背家庭系统的自然运行规律的。


很多时候,那些深受“孝顺思想”洗脑的孝子贤孙们,他们不顾自己的小家庭、新系统的优先维护,而是毫无底线地把小家庭、新系统的资源源源不断输血给原生家庭。这种做法本质上就是一种“越界行为”——父母有父母的苦难和命运,我们不能通过无限孝顺来试图承担起父母的命运和苦难,以换取我们孝顺美名或者道德优越感;而我们自身也有着我们的命运和苦难,有着我们必须优先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不怨恨原生家庭,充分利用父母传承给我们的生命和有限资源,优先把自己的小家庭新系统维护好,这本身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尽孝,因为这种行为本身才最大化保障了生命传承的连续和有序。当然心有余力,适当照顾、孝顺年老父母也是应该的。


另外,家庭系统运行的第三原则就是家庭中承担较大风险的人优先。显然在原生家庭体系中,父母要承担养育孩子的较大风险,而孩子只需在父母羽翼庇护下健康成长就行,他们承担的风险较小;因此即使父母给我们提供的养育资源有欠缺、有不足、有缺憾,但从根本上来说父母才是维护原生家庭正常运转的顶梁柱,而我们作为孩子则要学会尊重父母、理解父母、接纳父母,看到父母养家的辛苦和不容易。等我们成年后通过恋爱婚姻建立自己的小家(新系统)之后,也要遵循“在家庭系统中承担较大风险的人优先”原则,努力承担起自己的家庭责任和人生责任,全力以赴照顾好伴侣、孩子和老人。当我们在家庭系统中承担较大风险和较大责任时,也会相应获得家庭系统中其他人的更大尊重和认可。


总之,当我们发自内心地接纳原生家庭、接纳真实父母之后,我们才能与父母完成真正的心理分离,实现最大程度自由自在的成长飞翔。而当我们只知道一味怨恨父母、谴责父母过去的所作所为,甚至试图通过过度介入当下原生家庭来改变父母时,说明我们还在与原生家庭纠缠不清,未能在心理层面完成与父母的分离,那就更谈不上内心自由成长了。


那些抱定“父母皆祸害”的年轻人,实质上对自我内心深处完美父母形象抱有很深的执念,两相对比他们才会觉得父母皆祸害;同时否定了真实父母这个生命源头,也就意味着在心理层面残酷否定了自我存在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父母皆祸害也就等同于自己毫无疑问也是祸害。


而我们发自内心地接纳真实父母、理解他们当年的处境和不容易,理解他们那一代人有他们需要承担的命运和苦难,就像我们这一代有我们必须承担的命运和苦难是一样的道理。由此我们才会勇敢真诚地联结到自己真实的生命之源,同时具备自由自在飞翔成长的巨大勇气。


人活一辈子,其根本就是要勇敢成长飞翔、最大化实现自我人生使命,而所谓“使命”说白了“如何使用生命”。我们从理解父母、接纳父母,再到感恩父母、荣耀父母——感恩于父母给予我们宝贵生命(仅仅这一点就足够了),再通过自己建立新家庭、新系统把父母给予的生命能量传承下去,以及通过为社会他人做贡献把父母给予的生命能量发扬光大,从而实现荣耀父母、完成自我人生使命之目的。就像伟大的存在主义心理学家、哲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卷首语中引用《十诫》中所言,“荣耀你的父母,地上的生命将得到延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与生命和解、践行自我人生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