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孔子说:“学生们啊,你们以为我教学是有所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的一言一行你们全都知道,我孔丘就是这样教书的啊!”
由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那时就有很多人质疑,孔子在教学的时候会不会“留一手”?而孔子坦言,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眼中,这种言传身教正是他的教学方式。这段话对我们当今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总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制品”,因为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模仿父母的行为。所以在孩子面前说什么,做什么,父母不得不慎重啊。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孔子很看重这四个教学内容:文献典籍、行为规范、忠诚、守信。
教授学生文化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其修养品行进行重塑则更为重要。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①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孔子说:“圣人我可能是见不到了,能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善人(仁人)我可能是见不到了,能看到有恒心的人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拥有,空虚却装作充实,贫穷却装作富裕,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很难有恒心啊。
孔子对春秋末期“礼崩乐坏”的社会状况的感叹,孔子认为在此社会背景下,难以找到他理想中的“圣人”、“善人”,而那些以无作有、空虚却假装充实、贫困却冒充富裕的人却比比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能看到“君子”、“有恒者”就心满意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