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记忆:第二握手(上)

图片发自App

有一次回老家,在长途大巴车上,偶遇二十多年没见面的初中同学。当相互叫出对方名字的那一瞬,心里五味陈杂。立马两双手第一次深深紧握,怀旧言未出,眼里已闪出激动的泪花。


岁月的无情,象一把雕刻刀,在我们的脸上额头上无情地刻下一道道皱纹,过去的青春面庞,如今却写满了流年的沧桑。那波浪翻滚的追忆思绪,一下子,仿佛又把我们拉回,那个难忘的初中时代……


图片发自App

八三年时,乡镇上只有两所中学,一个是镇中学,一个是附属中学。当时镇中学进不去,就被分配到附属中学念,离家有十来里路。


上初中要住校,一是为抓时间二是为打基础,所以每个星期一至五全天在校,星期六可以回家一次,讨点钱带点米交住校伙食。第二天早上还得赶回校上晚自习,提前学星期一上课的内容。有离家二十多里路远的同学,只能半个月回去一趟。因为路途远的光靠步量走路,确实累又苦人。


说句实在话,那时上初中真苦,吃的不好,穿的不好,甚至连集体宿舍都是木板铺的大通铺床,挺人,睡也不好。更别想上学有班车坐和自行车骑,全靠步行。每次回家返校路上,晴天还好点,最多淌一身汗。要是赶上刮风下雨天,就惨了。


遇上风雨天,路上除了自己被雨淋成落汤鸡,甩得全身是泥巴外。讨厌的风还能把肩膀上背的装咸菜的瓶瓶罐罐,吹得叮叮当当响,象敲鼓砸得后背生疼。特别是过田间小路,又窄又滑,不好走,老好摔跤。


图片发自App

即便遇到这种悲催情况,也舍不得扔掉背的各种咸菜瓶。要是放在现在,也许老早丟掉不要了,好一身轻松赶路。当时那个节骨眼时代,就学不了大方,这些好不容易从家带来的"特产",正是自己一周乃至半个月的住校"小灶菜",怎敢浪费不珍惜!


最后,等深一脚浅一脚,把带的东西背到学校宿舍。湿衣服都来不急换,先小心翼翼的把瓶子罐子放下来,再打开,一样一样的整理。有的里面浸了点雨水,把盖沿擦擦再拧上,也不怕影响它的地道美味。无论吃每天那顿饭,将各种腌菜酱豆往桌子上一摆,同学们和我都争着往饭盒里夹。个个脸上洋溢着,吃得很香的样子;嘴角上也流露出,嚼得很甜的样子。看着同学们美滋滋的知足样,心里也很满足。


图片发自App

记得那时候,每人每次交十斤米兑换10斤饭票,面值是一两、二两、五两不等。拿五块钱买一毛、二毛、五毛面额的菜票。开始一进校门,我们新生都是吃五两饭四毛钱菜才够。后来发现高年级的全部吃二两饭二毛钱菜,感觉不好意思,觉得自己象“大肚汉”。就学着改变吃三两到二两,逐渐适应了量化的转变。


渐渐的,体会到"十年寒窗"校园生活的艰苦,领会到同学们都节约和简朴的含义。慢慢的,掌握了校规班风,习惯了一同学习、互动的大家庭生活。

(未完待续,敬请关注)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春的记忆:第二握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