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 康辉

                                 《平均分》————有感上

  翻开第一章,看到的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在我自己看来,我并不是一个“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或许偶尔会出现部分亲戚口中所说的别人家的孩子,只是简单的因为我的懂事乖巧,循规蹈矩吧。非常好奇,作为“别人家的孩子”康辉老师的自身体会是什么?曾经往往认为,这一类孩子,就是优秀的代名词。但是从康辉老师自述中看出,这对于他们而言这只是一个自然而然地过程,不需要多努力,也不需要多娇柔故作。

  “别人家地孩子”让我佩服得并不是他们的学习成绩与天赋,而是他们是一类非常有主见的人,接受平凡不接受平庸的人生。确实,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平凡人,过着普普通通的一生。但绝不能平庸。在他的读书历程中讲述的并不是集中在学习上,学习考试对于康辉老师看似是一个很简单。在学习教育上,我非常认同他的一个观点,“该你做的功课提前做也是做,拖到最后做也是做;该你做的事,随手做也是做,集中到最后花费大量时间、精力、气急败坏地做也是做。随时看-眼功课就不用到期末考试时挑灯夜战了,随手把东西整理好就不用为找个小东西翻箱倒柜了。学习都是迟早的事情,很多知识点最后都是必要要完成的,好比作业,迟早都是要完成的,为何不早早完成,留得一个心安。此外,书中讲述的更多是对于康辉老师而言更为重要的经历。比如旷课看奥运,见解到的是在他未奥运欢呼喝彩的时候,他可是在领略全人类的宝贵精神啊。这真的和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我们缺少的是一种参与感,我并没有把那些事情捆绑在一起,对于我自己而言,我只想到的是自己的人生,去参与我觉得重要的事情。 

  而后,我也看到康辉老师的勇敢与努力,在大学期间,可以过的很轻松没有成长,只要上课,考试,参加实习,完成毕业。只要将这几件事情顺利完成就可以结束大学生活。没有压力也没有挑战,自然而然得到的只是年龄上的增长了。但是,如果想获取其他的,有时候得去激励自己去参加比赛,面对更多优秀人才,在明知道最后只是陪他人参赛,自己只是过场,也要微笑地参加完每一场比赛。若没取得名次,也就随时间淡忘了,取得了也算是收获。所以有时候,还是要去参加比赛。现在回想我自身,却没有当时地心性了。只想着按照要求毕业吧。曾年轻的时候,真的要去尝试,日后才不会后悔。

  此时的我离以后毕业还有两年,我并没有很多的职场生活,有过两次吧,一份好的工作必定也有不妥之处,辛苦,挑战,抱怨都是常有的事情。新闻联播看似没有工科上的技术,更重注重的是常年累月的积累,随机应变,还有行业的规则等等,我并没有打算继续读博,所以,这两年里除了完成学业要求外,更加注重的是工作上的学习吧。


  康辉老师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说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历史的书写者,而我的历史由于我的职业,得以与国家、民族的一些历史时刻有了某种交集,它让我的某些记忆变得如此厚重。回想那么多重要的事情,奥运,汶川,外交,以及这次疫情都有新闻工作者的身影,他们并不是事件转述者,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到是我们每一个人,厚重多的是责任。




有时候,我们并不只能看到他人身上的光彩,身后也会有他们的责任。我们这一类人虽然平凡,会羡慕他们的生活,我们依旧可以靠自己努力。人生的剧本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还有太多未知,并不是生来贫穷,认为阶级不可跨越,奋斗也没有任何意义,甘愿演好平庸人生的剧本,这是丧,我并不推崇。从前从未听过“鸡汤”这个词,一些鼓励人生的话语让人听了看了,想积极向上不挺好的吗?人生有盼头。但最近一些“阶级固化”“寒门难出贵子”“读书无用论”等词汇出现在网络上,我想想这会不会是富人给穷人的心灵锁扣,让穷人意识到,这辈子奋斗也没有,改变不了的,一代的努力凭什么拼过富人三代的努力?这简直就是对穷人思想上的剥削。因此,在我看来,读书就是一条较为公平的路,虽不能大富大贵,但不至于惨不忍睹吧。不得不承认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但是你没有能力的话,对于普通人而言,学历也算是能拿出手的东西,否则论家庭,论人脉,论投资等都是富人手中的筹码。所以,如果没有这些筹码,普通人就只能通过能力和学历改变自己的一生。

  酒泉中心的“归零树”在每一次发射后,巨大的冲击和热量使其枝叶落尽,状若枯萎,可之后春风吹来,它总会发芽吐绿,等待下一次的浴火重生。未来我也不知道我会遇见多少我认为是困难的困难,都希望自己懂得这个道理,谁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有疼痛的成长才叫成长,否则,那些只是长了年龄罢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平均分》 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