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不了的野台子戏

忘不了的野台子戏

好些年以前,小城没有娱乐场所。只有一间茶馆,能坐二三十个人,可以表演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一类的小节目。遇到戏斑子来了,就得在外面现搭台子,唱野台子戏。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家门口唱大戏,小外孙,也要去。”这几句当时最流行的儿歌,说的就是唱野台子戏。

台子,选在古塔旁边,那里有块空地,宽绰。而且,可以沾沾塔的仙气,吉祥。

搭台子用的木板木方,所有的木料,全由福兴公木铺提供。还派出工匠和小徒弟,来现场搭建。劳务费都记在福兴公账上。

一年,唱野台子戏的机会,大概有这么几个。

四月十八的娘娘庙会。五月端午。七月十五的鬼节。八月十五中秋节。

富裕人家,像北烧鍋玉生德福兴公这样的大户,如果有娶媳妇嫁姑娘生儿育女的喜事,或者祭祖拜寿,也会请戏班子来唱野台子戏。

正对着野台子戏台的中间位置,总得摆丄几把有靠背的椅子,椅面上铺着软乎乎的圆垫子。这是褔兴公木铺为孝敬辈分高年纪大的乡亲,特意准备的。别的人想坐着,就从家里搬来长板凳方凳子一类东西。

小城人不怎么多,四邻八舍的都脸熟,可平时很少坐在一起唠唠喀。看野台孒戏,就有了机会。板凳挨着板凳,脸靠着脸,嘴里的话自然就多了。

“他二婶,你家老闺女,属鼠的吧?该找婆家了。”

“哎哟,四大爷,气色这么好,四大娘给你吃啥好嚼咕了?”

“…………”

唱野台子戏,好比一个盛大节日。不仅小城里的人,城外方圆一二+里地的村屯,也会有不少人家,老的小的,男的女的,穿戴整齐,赶着大車来看戏。

戏班子安排的戏码,为适应不同口味,有“窦娥冤”一类的苦情戏,“桃花庵”那样谈情说爱的粉戏,“时迁盗鸡”似的武打戏。

台上的生旦凈末丑在卖力表演的时候,台下除了兴致勃勃的看客,还有不少人,聚在一起在做生意。要卖的小猪仔,鸡鸭,吱吱哇哇叽叽嘎嘎呌着,好像和台上在唱对台戏。捕捞来的活鱼,在盆子里朴腾着,溅起一串串水花。台下,就变了生鲜市场。

不出声的东覀也不少。比较时兴的有铁皮暖水瓶,丝绸布面遮阳伞。旧货有不走字的老怀表,纸已经发黄,用繁体字竖行印的书本,还有别的。

来来往往的人,不少人停下脚步,问这个问那个。有点动心的,就讨价还价,人气正经挺旺呢。

还有那么三五个人,或蹲着,或坐在一个旮旯,吆喝着自己想要的点子,往一张铺在地上的旧报纸上,掷骰子玩赌博。小打小闹,一天的输赢也就是块八乇的,可嗓子都喊哑了。

看野台子戏,还有一个梢带着的事,很让人费心思。

那时候,男婚女嫁,不兴自由找对象,得有人牵线。

被介绍的男女,还有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都想亲眼看看对方究竟长的什么模样,心里有个底。可直接去家里,不大合适。看野台子戏,就成了最好的机会。

男女当事人,都穿上了自己箱底里最好的衣服。女人更是精心打扮一番。头发抹得油亮油亮的,鬓角揷着一朵绒花。

双方介绍人通常都是女的,叽叽咕咕互相交流着各自的印象和看法。

女方那边还会带着当事女子亲手綉的枕头奃,做的千层底布鞋。一样一样展示着,像是在说,瞧瞧,本家姑娘,多么心灵手巧。

被介绍的男方,如果是手艺人,不方便带什么东西。要是正在上学或者念过书的,就会拿出写的墨笔字,或者奖状,用来显派本人不白给。

这两个人分别站在一定的距离之内。除了身材高矮胖瘦,还可以看到对方的眼睛鼻子。陪着来的亲属,更是睁大眼睛,围前围后地看个仔细,看个遍。

这样,戏台下,就成了相亲的场所。

老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城也没有不散的野台子戏。

热热闹闹的闹腾了大半天,台上文武场的锣鼓喇叭收了声。扮戏的,卸了妆,洗干净脸,去玉生德吃一顿朌了一上午的酒席。

台下看戏的,摆摊的,掷骰子的,有人朝南,有人向北,往自己要去的地方走。腿脚都有点发沉,是累了,还是没尽兴不想走,留恋着什么。

一眨眼,古塔下这块空地,彻底空了。小城人的心,也跟着空了。

不要紧,过了一段日子,又能看到野台子戏了,耐住性子,等着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忘不了的野台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