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6期【教学设计与观后感】

            如何写好微型议论文

                  神农中学    程玲燕

教学目标:学习写微型议论文,如何确立、表述观点,如何围绕观点选择论据,如何简洁明了概括论据,如何总结升华。

学习过程:

导入:任务导入。

一、热身赛:小组活动:出示五份不同分值的答案,小组交流给出一个共同的分,并说出扣分理由。

多媒体出示评分标准:观点正确(2分);展开论证,至少使用两种论证方法。(一种2分,两种4分)重申观点,总结升华。(2分)语言流畅,条理清晰。(2分)。

二、结合试卷第7题,学习写微型议论文。

1.如何确立观点。

审题:读材料、审题干、明要求。

学生活动:分析试题中的关键句里隐含的关键词。围绕关键词确立观点,并提炼归纳观点。关键词:改变思路(创新、变通)

学生活动:出示错误的和正确的两种观点,错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不是完整的陈述句,一种观点提炼错误或没有观点。

得分小妙招:如何表述观点

关键句里关键词

表述简洁要明确

陈述句式不要忘

开门见山亮观点

2.如何论证观点。

学生活动:

(1)找出展示的几位同学的论点和论据。

a.论点:有些事情遇到困难,不妨动动脑子,改变一下发展思路,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论据:来自文中的“口罩煎饼”事例。

点评:单一而且来自原文。

b.论点:遇到困难,要有创新思维。

论据:学习中换一种方法,题可能迎刃而解;父母吵架时,转移话题;换一样东西安慰哭的孩子。

点评:来自于生活中两个论据相似,所以有单一、重复之感。没有典型性、代表性。说服力不强。

c.论点:当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能一条路走到底,而是要学会变通,寻找新的方法。

论据:学习中,生活中遇到困难改变思路,开动脑筋;困难像山,我们像溪流,改变思路绕过去。

点评:两个事例,正反对比。一个比喻。丰富多元。

d.论点:在遇到困难时,换个角度去思考,事情就可能迎刃而解。

论据:曹冲称象 ;麦当劳扭亏为盈点评:一个是中国古代,一个外国现代,多元丰富。但麦当劳的事例不简洁,没有写出转变的思路。

(2)判断以上论据和论点是否契合?论据是否简洁明了有代表性?运用了哪些论据和论证方法?

(搜集到了事例大多不简洁,重新概括:谁+遇到什么困境+转变思路+结果)

(3)小组交流作业本上任何一个人搜集到的名言和事例,判断是否能证明观点。

得分小妙招:如何使用论据

论据紧扣观点

典型丰富多元:正反论据结合;事实道理论据结合;不同角度有序组合。

简明扼要叙述。

3.怎样总结升华?

学生活动:展示结尾有总结的答案。

得分小妙招:

重申观点,照应开头,提出号召、希望

三、修改对比,与第一次的比较改后好在哪儿。

四、小结写好一篇微型议论文的方法。

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展开论证条理清晰

多种论据说服力强

重申观点结尾升华

          不屈民族魂    不屈民族魂
            ――电影《百团大战》
观后感

                    文/野川中学  崔丽华

      “今晚七点,各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到四楼大厅集合,观看影片《百团大战》。”看着工作群里的微信通知,我脑海里第一时间闪过的却是两年前听过的一节历史课,一节关于百团大战的历史课。课上其他内容都已遗忘,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问题:请你来评价一下百团大战。提问后教师专门提醒学生,评价历史事件要注意两面性。于是,我听到了这样的反面评价答案:百团大战过早暴露了八路军的实力,使日军调整了对华战略,把大量的兵力放在了打击八路军上,使我军和根据地损失惨重。这个答案让我很是疑惑,百团大战到底该不该打呢?可惜当时没有找到答案。或许,今晚的观影可以解开我的疑问。

        土屋中,阳光透过窗户,在彭德怀眼前的地图上映下了一个严严实实的方框,就像一个“囚笼”。这是1940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进入最艰难时期。在中国,正面战场上的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枣宜会战中,中将张自忠退无可退,以身殉国,江汉平原以至华中大部又落入日本人之手。在抗日根据地,日军推行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要困死我八路军。并对我抗日根据地实行“杀光”“烧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一夕之间,一个村子的老百姓就全部被杀,就连刚出生的婴儿都不能幸免。生死存亡之际,战?还是不战?盯着“囚笼”,彭德怀将军斩钉截铁,战,必须要战,要大战!要打掉鬼子的气焰,要打出中国的曙光!

        百团大战就此开始!

        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影片中一个个有名或者无名的人物,用热血和生命定格成一个个让人难以忘怀的画面,锻造出中国人不屈的民族魂。

      娘子关上,为摧毁敌人的重型坦克,政委梁山驾驶火车直撞坦克,直到确认相撞的最后一秒才跳车逃生。铁道边,为保火车成功撞上坦克,无数战士前仆后继抢占扳道岔。小小的扳道岔,谁都知道,冲上去就必死无疑!但,没有人犹豫,在他们的心中,个人的生死可以弃,战役的结果必须赢。那层层叠叠倒在道岔边的八路军战士,那在列车驶过时拼尽最后力气而缓缓倒下的身影……先烈们用自己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一双浸透血渍的布鞋,是哑巴留给彭德怀最后的惦念。为保护红军指战员顺利奔赴战场,哑巴骑着他在日军扫荡时幸存的战马独自冲向装备精良的日本骑兵。被找到时,遗体上弹孔无数。他不知道冲上去会死吗?他知道,但,全村被鬼子屠尽,他要用他的鲜血书写中国不屈的脊梁!百团大战中,这样的村民不知还有多少,铁蹄下,他们举起了反抗的刀枪!

        关家垴的阵地上,一批批八路军战士冲锋向前,又倒在敌人强大的火力前。一个连打完,另一个连接着顶上。在日军疯狂的火力压制和头顶飞机的轰炸下,我军战士一个个倒下,八路军战士们将满腔怒火化为与敌人决死的决心,无惧生死,扑向困守阵地的日军。“不得不战”的背后,是必须打压日军嚣张气焰的需要,更是共产党的部队敢啃硬骨头、敢于顽强拼杀的血性。

      中国人从来都不是软骨头,这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有着自己不屈的民族魂,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在民族存亡的关头,迸发出强大的力量。而百团大战正是这样一场打出了不屈民族魂的信心之战、信念之战。至此,百团大战是否该打,我再无疑问!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936期【教学设计与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