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立界限》

嗨,朋友,点开即是缘分,这编文章主要是读一本好书《给孩子立界限》

作者:亨利与约翰

一、为什么要给孩子立界限?

1.为人父母的任务,就是帮助孩子从内心生发外界所要求的责任感、自制力和自主力。

2.孩子不是天生受规范,他们需要从外在关系和服从纪律当中,将界限内化为己有。

3.父母的三个职能:

1)监护:提供孩子安全的学习环境,让他从中获得智慧。为自由设限,然后为保护孩子而坚持这些限制。

2)管理:孩子需要“他律”,父母设定规范并要求孩子做主和负责任,可以让孩子对界限有清楚的认识。

3)资源:父母需要逐渐让孩子独立,自己去得到他们所需要的东西。

二、为孩子立界限的十条定律

(一)因果律:这样做会有何后果

[]因果律:当孩子的行为导致他必须面对现实的结果,比如痛苦、失去金钱等等时,他才会有真正的改变。

1.生活遵循“现实的结果”,心理上的负面的关系性结果不会激发改变。

2.父母掌控“果”,让孩子承担后果。

3.由父母替孩子负责,变为孩子为自己负责。

1)给孩子自由,让孩子做选择,然后按照那个选择去处理结果。

2)父母不要控制孩子,而是要让孩子知道做错事是非常痛苦的。

3)父母应该避免情绪化的后果,而实施现实的后果。

4)父母不要给孩子那种“唯有别人付给他们钱,他们才有所表现”的态度。

5)父母需要对让孩子受苦这件事放轻松些。

(二)责任律:拉自己的推车

[]责任率:孩子需要知道他们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他们必须逐渐为自己的问题负责。孩子的成长的大部分责任要由他自己承担。

1.教导孩子从自身寻找问题出现的原因。

2.区分不喜欢做和不会做,做有界限的父母。

3.孩子可以生气,但要认清生气的缘由,解决那个导致生气的问题。

4.区分“帮助”和“救助”。

1)孩子应该关心家人和朋友,愿意出来帮助他们,但并不去帮助他们免受自己行动的后果。

2)孩子学到如何选择不需要别人为他接受问题的人来做朋友。这种朋友是有好品格的人,是你的孩子不必担心跟他说不就会绝交的人。

(三)能力律:非全能也非无助

[]能力律:孩子需要知道他有能力去做是什么,没有能力做的又是什么,以及两者之间的区别何在。

1.当孩子想要控制无法控制的事情时,就会削弱他的能力,以致无法操练已经拥有的能力。

2.孩子需要顺应现实,而不是现实顺应他们。放弃自以为可以控制别人的想法,而集中心思来控制自己。

3.帮助孩子整理出他可以做主的是什么,以及它可以运用的能力范围到哪里。

1)孩子没有能力做的:

    不依靠别人就生存下去;

    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避免承担后果;

    避免失败

2)孩子有能力做的:

    选择要依靠谁;

    做自己能够做的事;

    调整自己,把要承受的后果减到最低;

    接受失败,并在其中学习和改进

4.区分职责上的依赖和关系上的依赖

1)让孩子“自食其果”。

2)让诚实成为家里日常化的基准。

3)不让孩子存在可以躲避失败的观念。

5.做个自由的父母:不让孩子的反应来左右你的选择,对孩子想要驾驭你的诡计不予回应。

6.父母是孩子学习无所不能和自主之别的实验室,他们会在两个极端之间来回,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发展健康的自制能力。

(四)尊重律:我并非唯我独尊

[]尊重律:孩子需要尊重他人的存在、需要、选择和感觉。

1.家长需要矫正孩子不尊重别人界限的天性。

1)不伤害别人。

2)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利。

3)尊重一般的限制。

4)能够接受别人与他分开。

5)当别人的界限让他无法得到想要的,他会难过,但不会发怒。

2.孩子会有不尊重父母的态度要及时纠正。

1)首先不要让自己受孩子的谩骂。

2)其次让孩子学到他的行为伤害了别人。

3)最后如果孩子没有改正那些行为,就必须让他付出一些代价。

3.孩子间或孩子与其他成人之间的争吵,家长可以同情但不要涉入,孩子需要学习如何自己解决这些争执。

4.温柔而坚定地对待孩子的反抗:既不改变现实,也不给给孩子挫折沮丧。

5.在孩子学习尊重界线之前,先要确定父母尊重孩子的界线,尊重他人的界线。

(五)动机律:超越“因为我是妈妈”

[]动机律:父母要帮助孩子培养为自己行为做主的能力,也要帮助孩子做事的正确理由去,不要为了害怕惩罚才做。

1.阶段一:害怕承担后果

重点:让孩子了解问题在她自己而不是生气的父母。

避免错误:生气地处罚孩子。

2.阶段二:不成熟的意识观念

重点:对孩子的改变保持一贯的关爱和注意的态度。

避免错误:过于严厉或太过放松。

3.阶段三: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重点:继续带领孩子回到“这样做违反你和我们所拥有的信念”,这种现实的原则里面。

避免错误:增加罪恶感,用耻辱教训孩子。

4.阶段四:成熟的爱和内疚

重点:让孩子为最大的动机“同理心的爱”下定义,即你愿意别人怎么待你,也要怎样待人。

避免错误:失去对孩子的爱心,过分批评。

(六)评估律:“痛苦可以成为礼物”

[]评估律:成长包含着痛苦,但并非所有痛苦都带来成长。

1.区分“伤痛”和“伤害”,是使某个人保持原状或超越原来自己的关键。

1)“伤痛”是指孩子因为受管教觉得很难过,或自信心受损,或失去某些他所看重的东西。

2)“伤害”是指直接伤害他本人,予以批评、攻击、遗弃,或不供应他所需要的东西。

2.父母应该正确处理“痛苦”:

1)不要让孩子的痛苦控制你的行动。

2)把你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区分开来。

3)帮助孩子看到生活不是逃避痛苦,乃是要和好的痛苦结盟。

4)根据孩子的信号确定痛苦是让人成熟的痛苦,不是诉诸需求,或让人受伤的痛苦。

3.父母应该避免的行为:

1)过度控制孩子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力量来控制自己的生活或做选择。

2)以生气和罪疚感,而不是用同理心和孩子面对后果来管教孩子。

3)没有满足孩子需要你的爱,需要你的关怀,以及给他时间的需求。

4)太过要求孩子有完美的表现,而没有去欣赏他们的努力,并给予他们一般行事的方向。


[]积极律:孩子需要学习“不成熟的界限”以及“成熟的界限”之间的区别。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培养能力来设定适当的界限,而不是爆发情绪或冲动行事。

1.反抗的特征

1)“反抗”不是“行动”,由外来的影响决定,而非由自己的价值观决定。

2)反抗是敌对性的,反对任何不喜欢的事,但也不赞同想要或看重的事物。

3)反抗界限非因价值观的驱使,反倒是像自动反射。

2.反抗的影响

1)反抗不是带来认同。

2)容易发展受害者情结,引发消极行为。

3.父母应当用爱心但坚定的立场,帮助孩子从被动反抗界限走向以爱和现实为基础的主动回应界限。

1)孩子需要自己采取行动,指出问题、思考回应并选择解决之道。

2)孩子需要知道他们是什么、不是什么,他们爱什么、不爱什么,并发展赞同。

3)孩子受自己内在价值观和现实所引导。

4)孩子应当关心如何制止自己和别人做恶事,而不是严厉的报复。

(八)嫉妒律: “懂得感恩更快乐”

[]嫉妒律:父母需要帮助孩子处理受之无愧和嫉妒的心态,让孩子懂得感恩。

1.嫉妒和感恩与人品有关。

1)“受之无愧”:觉得每个人都欠了他东西,或认为别人就必须给他特殊待遇。

2)“感恩心理”:觉得白白的得到一些东西,不是因为配得,乃是因为别人以恩慈。

2.孩子需要从父母那里得到满足和挫折。

1)未得到满足的孩子,没有得到足够的东西,所以从来不觉得感谢。

2)未受过挫折的孩子不会了解,他们不是宇宙的中心,他们不能拥有任何想要的东西,别人并非只为他的需要而存在。

3.父母通过给予和限制,学会接纳。

1)父母需要满足孩子的某些需求和愿望。

2)父母需要判断哪些愿望出于嫉妒,哪些出于内心,削弱前者、满足后者。

3)父母要确定孩子没有得到太多不必要或不合适他们的东西。

4)帮助孩子将限制内化为品格,学会感恩。

(九)主动律: “立刻启动我的引擎”

[]主动律:孩子需要了解,他们的问题要能够得到解决、要求要能够得到回应,不是从别人,而是从自己开始。

1.孩子的被动是培养界限的主要障碍

1)被动的孩子在生活中处于停滞状态,老在等着别人或等着某件事。

2)孩子变动被动的时候就不在学习做自己的管家,乃是学习让别人来控制他,替他做事。

2.孩子被动的表现:

被动表现


3.培养主动的原则:

1)不但做父母,更要做主动的人。

2)努力帮助孩子改进被动的态度。

3)要求孩子采取主动和解决问题。

4)看到孩子长人际关系的方向努力。

5)让被动比主动更痛苦。

6)给孩子时间培养主动的态度。

(十)显露律:“诚实乃为上策”

[]显露律:人生最好是活在光明:直截了当地沟通,把关系里面发生的任何事,完全开诚布公。

1.在生活或跟孩子起冲突时,要用爱心、坦诚、直接的方式对他们说出来。

2.当父母对孩子有要求和规定时,要确定孩子知道那是什么,父母才有机会训练他们。

训练


3.消除惧怕使孩子放心沟通:

1)给予同理心,与孩子有所联结,然后再寻求了解。

2)既要有爱心,又要保持足够的坚定。

3)父母把自己的骄傲、自我,和自我崇拜放在一边。

4.鼓励孩子口头上直接沟通。

5.不要让孩子把父母当作中间人介入他们间的冲突,让他知道必要的时候该如何讲出自己的界限。

三、实行界限的六个步骤

    与孩子立界限,不是要“叫”孩子去做什么事情,因为被迫去做某些事的人,不会自由地做成熟或合乎道德的选择。

    界限是为了建构孩子的生活,使他体验到行为的后果,让他更负责、更留心行为。

1.看到三件事实

1)孩子不完美,他真的有问题;

2)行为和态度只是问题的表象,界限才是真正的问题;

3)时间只是给人医治的环境,但它不是医治的过程。

2.插上插头,使之充电

    确定你和自己之外的人有良好的互助关系,即使只和配偶有这样的关系。

3.你个人先在界限里成长

1)孩子等着你做榜样,来教导他们做个有追求、诚实、主动去认识上天、了解别人的人。

2)他们知道你什么时候是伪君子,也知道你告诉他们的事,其实连你自己都做不到。

4.评估和做计划

计划

评估


5.提出计划

1)在平静的时刻提出;

2)用“赞同”而非“反对”的立场;

3)提出问题、期望和后果;

4)在可以妥协的事项上折中;

5)让期望和后果容易做到。

6.贯彻始终

1)预期孩子会有怀疑和试验;

2)要有耐心容许孩子一再地试验;

3)赞美孩子的调试;

4)调整及改变。

再分享两张两表:

行为契约

记录表


恭喜您,又读完一本好书!

我是萍保,如果喜欢我,请为我点赞!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给孩子立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