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跟别人提起“丁克”,还需要花费许多口舌去解释是怎样的概念,可是现在有数据表明,丁克家庭的数量已经达到了60万,曾经的“小众”已经走进了大众的视野中。
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各样因丁克产生的问题。
闺蜜结婚刚满一年,因为在婚前和老公说好了丁克,于是婚后一直没有要孩子。
只是夫妻俩说好的,和双方父母期待的并不一样,眼见她的肚皮这么久都没有动静,长辈们都着急了,每次见面便要说上一大轮,好好的聚会往往闹得不欢而散。
都说百行孝为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却宁愿叛逆父母,也要选择丁克?
有时候,看着别人和儿女享受天伦之乐,心里面确实有点羡慕,但是一想到剥开美好外衣下的一地鸡毛,我想我也许能理解他们的选择吧。
“孩子出生后,我完全失去了自我”
早前过年的时候,亲戚来我家拜年,表姐也带上她的两个孩子。
无论是“亲戚的孩子”还是“我家”,只要串连在一起就意味着一场大灾难即将来临。
孩子忙着翻天、表姐忙着抓完这个抓那个,一个早上鸡飞狗跳。
好不容易坐下来,她的眼睛里满是疲惫。
可明明表姐生孩子前,是一个魅力四射的独立女性啊!
在我印象中,她会穿着精致漂亮的小裙子,化着淡淡的妆容,而不是现在这样,剪了容易打理的短发,穿着宽松舒适的衣服,还一边毫无形象的去教训两个孩子。
此情此景,相信有部分女性和我的感觉一样。
那就是强烈的恐惧。
一个女性对于失去自我的恐惧。
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常常听到过这样一句话:
“忍忍吧,为了孩子,就不要离婚了。”
她们对婚姻不够信任,认为一旦孩子出生,就会为这段婚姻锁上一道枷锁,从而变得被动。
这句话让无数人因对“婚姻不满意,却因孩子不得不继续煎熬”的恐惧,而选择丁克。
除此之外,还有比较普遍的一种恐惧,就是对教育孩子的不自信。
并不是不喜欢孩子,而是要深思熟虑的事情太多,俗话说“养儿一百岁,长忧九十九”。
我有一个同事,夫妻俩在广州打拼事业,把还没上小学的儿子放在老家,交给家里的老人养。
后来有一天,她愁眉苦脸地跟我们说:“过年回家看过孩子,发现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变得满嘴粗话了。”
而且老人们对孩子的盲目宠溺,也让这位同事的儿子变成混世大魔王。
同事忧心忡忡地说:“真怕以后再也没法把他教好。”
这种害怕和担忧,一直都存在,只不过随着丁克概念的普及,才越来越多的被提起而已。
“不养儿女,怎么养老?”
既然年轻人能列举出这么多生孩子的可怕情况,那为什么老人们还无视这些恐惧,执着于生孩子呢?
因为,在他们的认知中,有一种恐惧,远比不生孩子要深刻得多。
早些日子邻居家的大爷生病,他的唯一一个儿子在外面打工,几年都不回家一次,剩下他一直和老伴相依为命。
可是毕竟年纪大了,生活中有很多不便的地方。
这次他突然在家里晕倒,也是我们家带着惊慌失措的老太太,一起把他送到医院。
从医院回来后,我妈也不无感叹地说:“你看这孩子没有就是不行,有点什么事连找个帮手都找不到,这辈子你说为了啥?连生病都顾不上,看来是要去养老院了。”
老人都觉得,儿女成群会让你在生病时得到足够的照顾,所以孩子少了就是不行!
他们的恐惧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怕自己“老无所养”,一种是怕孩子在照顾父母时“孤立无援”。
虽然生孩子养孩子是一种巨大的付出和牺牲,但他们会觉得这都是有意义和回报的。
生命得以传承,亲情得以延续,人生可以说是圆满。
无可否认,生孩子、或者说“爱情的结晶”,是彼此相爱的双方感情的升华,人在深爱另一个人的时候,会本能的愿意和对方有更深度和不可分的羁绊。
既然生孩子能抵挡对衰老的恐惧,又是人性本能的驱使,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年轻人选择丁克?
也许,这也是年轻人和老人的矛盾所在:
人老了的时候,到底是孩子靠得住,还是你的钱靠得住?
赚钱养老、组团养老
网上有不少丁克人士的经验分享,他们在享受着时间自由、经济自由的同时,也总结出了应对丁克生活的四点准备,分别是:
1.要有足够的养老资金。除了养老保险,还要有别的收入保障晚年生活。
2.一定要饮食健康,作息规律,经常健身。
3.一定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4.要能够在完善自我的同时,忽略年龄。
可以看到,第一点经济保障,完全是后面三点的支撑和底气。
当“养儿防老”不再适用于年轻人的观点时,“赚钱养老”就成为了丁克家族筹备未来的主流趋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老无所依的恐惧。
只要有钱,就会有很多种养老方式的选择,你可以住进养老院,也可以聘请护工照顾。
当你患病住进医院的时候,你的钱也可以为你提供最好的治疗设备。
除此之外,新兴的“组团养老”也在逐渐兴起,成为不少人的其中一种选择。
在日本,有一个名为“个个SEVEN”的团体,她们是7位单身的退休女性,因为膝下无儿无女,所以决定生活在一起。
2008年,这群“老年单身贵族”找到了适合养老的公寓,顺利开启同居养老生活。
无独有偶,前几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的20多名老教授,“团购”了一栋两层高的公寓,这座公寓能容纳130位老教授。
他们都是高龄、多病的空巢老人,大半辈子在校园中度过,到年纪大了便可以住进这里,继续与熟识的老同事在一起,互为邻里,相互照顾。
这些人不一定都是丁克族,但是他们没有把养老完全寄托在下一代身上,这也为许多丁克族提供了新的养老模式。
生孩子还是对童年和感情的另一种思考
有些人的童年经历并不美好,我有一位决定丁克的朋友,不生孩子纯粹是因为不喜欢孩子。
他小时候是在乡下里由外婆抚养长大的,因为父母都在外面打工。
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让他觉得自己是个不讨人喜爱的小孩子,所以让父母抛弃。
直到长大后,他还是会觉得,小孩子是不可爱的。
可见一些让人痛苦的童年经历,的确会让对孩子的天然的喜爱被抑制。
除此之外,还有对伴侣的信任没有达到想要“生孩子”的程度。
当对这种用孩子稳固亲密关系产生迟疑时,自然不想被孩子束缚着这段感情。
当然,也有选择丁克的夫妻没没有这种问题,就像央视主持人康辉和他的妻子。
他们觉得夫妻间的陪伴,胜过这世上所有美好的风景。
世上没有毫无根据的选择,所有决定都有其深思熟虑的过程。
无论是选择丁克的年轻人,还是渴望抱孙子的长辈,都应该认真聆听对方的想法,尊重彼此。
人生只有一次,我们都应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然后按自己的意愿过好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