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的困惑

这个“写作”有点名不副实,之前写作,那可都是文学大咖们的专利,我等芸芸众生,好像配不上这个词,充其量就是动笔吧。然而,互联网时代,自媒体时代,给了大众广阔的平台,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自从有了网络文学,出现了多少大神,看着他们的作品,忍不住在心里顶礼膜拜,佩服得五体投地。然而自己一旦动起笔来,才发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写着写着就会卡顿,哪来那么多素材可以写?

很多年前读过加拿大畅销小说作家阿瑟黑利的书,他写的行业小说可是一绝,把一个行业写得那么透,故事精彩,情节动人,让人手不释卷,比如《航空港》、《钱商》、《烈药》、《晚间新闻》等,看完一本他的书,就会对书里所涉及的行业有很具体的了解。欧美大学里的旅游管理专业就把他写的《大饭店》列为课外必读书。据说,阿瑟·黑利每写一部书,要花费三年左右的时间,其中第一年就是到各地旅行,与三教九流各类人物结交往来,大量收集资料,对书中涉及到的实业部门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据评价,在他的作品中,最具风格代表的就是《航空港》。在这本书中,故事总共发生的时间只有七个小时,极为短暂,而地点也就只有林肯国际航空港这一个。但是他在这样局限的范围内,写出了机场人员的勾心斗角,天气灾害对机场的影响,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强烈要求等。这些故事情节在阿瑟黑利的描写下接踵而至,但是又毫不显杂乱。

作为专业作家这样做合情合理,我们这些上班族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条件呢,没时间,别人也不会搭理你。所以作为一个只是业余爱好的写作者,必定也只能是写自己熟悉的范畴,而这些面一般都比较窄,写着写着就会“弹尽粮绝”,这是大家都会碰到的问题。

解决的办法不外是,平时多观察生活,多收集素材,你收集的的速度要高于你写作的速度,你就不会“坐吃山空”。做到这一点可是不容易,毕竟生活工作占据了大家绝大部分时间,再加一个这样的任务,那可是超负荷工作了。在文学史上,水手、医生成为作家的比例比较大,就是因为他们走南闯北、见识了形形色色的人物,了解到很多奇闻异事,只要他有一定的文字能力,愿意表达,就极有可能成为作家。一个老是宅在家里的人,是不可能写出动人心魄的作品的,当然他可以通过大量阅读来弥补,可那就不是原生态的状况了,总归隔了一层。我们也会看到一些矫揉造作的作品,估计就是这样憋出来的。

所以我觉得,我们的写作,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没必要“为赋新诗强说愁”,等你有了素材,有了感悟,自然你就会笔下生风,不吐不快。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