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假期回来后,一年级开启“探究时空”领域下的“哇,都在长大”话题。我和小竹笋班的刘老师也因为“成长”,参加校内公开课,和孩子们一起寻找成长的证据。我的课程教学内容的载体是绘本《大!》
领域目标、话题目标
我要上的不是单纯的绘本课,而是借助绘本这一资源去实现话题目标、领域目标。绘本只是课程中的一环,要根据它在话题中的位置,再去解读绘本,使之“活动”起来。
“探究时空”一年级领域目标
1.建立个人时空坐标,形成时空联系的认识方式、习惯。
2.从个人成长角度,理解时空坐标中个人与世界、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哇,都在长大”话题目标
1.通过身体变化,了解时间的变化改变了个人(的身高、能力)。
2.在过去与现在对比中,用时间线、图像文字记录变化,建立时间感,积极探索学校的变化。
绘本特质
1.绘本内容:一个小男孩绘本想传达的一是.认识大小,二是我正在长大,三是我渴望长大。在对比中发现自我,确认自己正在长大,对自身成长的确认、疑惑,再确认,又存有存疑,最后找到自己答案的过程。(我到底有多大?——我确认我正在长大——我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主线索是“什么时候才能真正长大?”
正在长大的证据:
在镜子里看到我的脸(明显的自我确认)
我的长裤再也遮不住我的脚踝(个人与外物的关系)
我的脚尖能碰到床的尽头(个人与外物的关系)
现在我能摸到点灯开关,把电灯按亮。(可以做更多的事)
真正的长大:像大本一样能劳动,像爸爸一样有力量、勇敢、有信心……
2.绘本特点:寻找的过程是男孩主动与世界的接触的过程,也是主动思索、探索的过程。其实,认识自我的过程本身就是自我去探索,去经历的过程。
以上特质决定了该绘本可以促进话题、领域目标的达成。同时具备趣味性和价值性。
课后,我问一个孩子: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
喜欢!
——最喜欢哪个地方?
他正在长大。
课堂目标(附课后写绘)
通过领域目标、话题与绘本特质的结合,用时间标志、前后对比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时空意识。绘本对于世间万物都在长大比较隐晦,但需要点明,因为绘本处于话题的开启,为接下来的单元内容做引子。于是定下了以下课堂目标:
1.通过观察绘本图片,寻找绘本主人公“正在长大”的证据,并学会使用“我正在长大,因为……”完整表达观点。
2.了解“真正长大”的含义,通过对比过去,获得自身在努力“长大”的信心,增强对未来的期待。
3.通过观察、对比同类事物的前后变化,感受随着时间的变化世间万物“都在长大”。
教学设计与反思
由于经过两次试讲,各位老师的评课意见 ,我前后修改过四稿教案,此处把教学设计与学生课堂反应、自我教学反思结合起来书写。
(一)原则
一是成就绘本,把绘本发挥最好的功效。二是成就孩子,好的绘本永远活在我们生活中,把老师想要传达的内容种在孩子心里。
需要的背景,找到最佳的给出方式。
(二)课堂节奏
1.教学设计有层次是节奏的基本点。本教学设计层次清楚:寻找正在长大的证据——理解真正长大——链接学生生活——拓展延伸——任务布置。
2.同时需要清楚高潮与亮点的设置。第一次试讲的课堂高潮没有达到,因为在难点问题设置之前没有铺垫,学生在理解“真正长大”处出现困难。正式讲课时,将问题设置了梯度,学生理解无困难。但是设计使用《我爸爸》的绘本,老师总结出了“真正长大”的含义,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没有拓展到态度、品质方面。
所幸的是,孩子的思维并没有真正被勇气、信心、力气这三方面所限制。
饭票的背景与绘本内容不能平分秋色,有重点。
情感铺垫好,学生才有输出。(老师不能问孩子要感情,要铺垫好)
老师读,音乐烘托。
3.其他资源的使用也影响课堂节奏。使用资源一定考虑是否可以最佳效率地达到课堂目标,要慎之又慎。本次课与第一次试讲欠缺了一些整体性和连贯性。穿插学生照片的时候,让课堂有点散。既然使用学生生活照片作为证据,可以将其做成音乐视频,气氛烘托的效果会更佳。
(三)绘本内容处理
1.经验
1.画面设计要有镜头感,学会聚焦中心2.转折处需让学生有停顿思考或出现提问。3.聚焦绘本聚焦的问题4.故事本身简单,无大的情节起伏,要通过教学设计把隐含的冲突突出起来。5.学会处理绘本。
2.欠缺
听、说、读、写是语文课堂教学需要练习的要素。找长大的证据很好,除了图片我们还有文字、阅读、生活。在生活中如何确认自己多大呢?也可以用来进行语言的训练。本教学设计缺少了学生读的环节。建议老师学会放手,通过颜色标记让学生读句式相似的语句,一是练习朗读基本功,二是在读中加深理解。
体会母爱:在朗读中体会。学生读长段的有泛泛而谈的感觉,要抓住进入孩子心灵的点(共鸣点):忐忑的、后悔的、释然的心情变化。
反复出现的,可以让孩子读。
可做:环环相扣的老师读,老师示范。
处理方式:
想凸显文字,文字变大。想凸显图片,文字隐去。老师读出心情的感受,孩子想象。
时空的建立;不一定是时间、支付方式的变迁。也可是男孩心情的变化,我和男孩都有小时候。有些东西在变,有些一直在保持(爱)。
绘本明线:男孩丢饭票。暗线:妈妈的宽容、教育理念。
3.视角
要考虑孩子的接受能力,从孩子的理解程度出发,不能从解读的视角出发。本设计有种拉着孩子往前走的感觉,可在转折处进行语言小结或者停顿,让学生去自己思考。
(四)课堂生成性
相比于日常课堂,我的此次公开课缺少了课堂生成性的东西,一切都在我的“把控”中。课堂没有“失控”,同样也缺失了学生带给我的兴奋和激动感。用《我爸爸》为学生理解“真正长大”的含义做了准备,结束后又做了词语性的总结。这都是我准备好的。其实,如果我没有把词语出现在ppt上,学生也是可以说出相似或者更棒的含义。
在学生生活照片的处理上,我没有提前出示变化的方面,学生在自由表达自己的进步之处,课堂就有了生成性。
一堂好课,一定是有学生思维生成的东西,一定要有学生活动。不管是学生的读、发表意见、发表观点。
(五)展望
只有不断尝试、不断磨炼才能发现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和目标结合起来更紧密,更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绘本教学手段本身是多样化,可以尝试隐去文字,让学生根据图片进行表达;可整合同一层次的内容,打乱原本的顺序。可以再课堂后加上一段加上儿歌等其他形式体现语文的东西,进行语言训练。但是要考虑作者意图,尊重绘本本身,要考虑课堂目标、课堂效率。
作为老师的我们在朝向成长,就像故事中所传达的,世间万物都在朝向美好。从第一次备课到5月9号的上课,大概持续了半个月的时间。其间经过反复地思考、多次教研、请教,修改了四稿教案,进行了两次班级试讲。从时间、磨课程度上来说,这对于一场正式的公开课来说,远远不够。但是从我自身的成长来说,收获颇多,思路更加开阔,课堂教学设计也更加谨慎……感谢所有为这节课提供建议的老师们,因为你们,课堂教学设计渐渐有了层次,教学重点越来越明晰,课堂教学语言越来越明确。